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源于秦統一嶺南時所設桂林郡)。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四周多山,呈盆地狀,其間丘陵廣布,河谷縱橫。西南邊陲之廣西,誘人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看山,要到山清水秀的桂林,奇山異峰拔地而起,鑄造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看海,要去擁有碧海銀灘的北海,陽光浴場中盡享逐浪的歡愉氛圍……
下圖(圖1)——廣西的相對位置(1951年區劃)
1957年,廣西省建制撤銷,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經緊張籌備后,1958年3月正式“鳴鑼開張”(壯族舊稱僮zhuàng,1965年更為現名)。
下圖(圖2)——1964年的廣西
下圖(圖3)——1982年的廣西
翻閱中國古代地圖,會發現頗有意思的現象。在明朝的行政區劃中,廣西已被廣東包裹為了望洋興嘆的內陸省份。而清朝則延續了此設置,廣西依然隔絕于海洋之外,縱使廣西潯州府最南端幾乎已經摸到了大海。(見下圖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