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我常想,有沒有一個關鍵詞能夠概括整部水滸,或者,如果整部水滸能用一個詞形容,那么這個詞是什么?
一
我的答案是——
鬧。
一部水滸,貴在一 “鬧”。沒了鬧,水滸的精彩就要大打折扣。
鬧(見圖),是一個“鬥”字,中間夾個“市”。古代的意思是,集市上,兩人相斗(嘴),爭奪利益,討價還價。想想也是,市場上,只有拼力抗爭,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剝奪,或者,才能把別人的利益據為己有。
一部水滸,說的就是一群體制內或體制外的人,被惡霸、盜寇、官府、奸臣或者外敵,剝奪了生存權自由權人身權,為了改變這種殘酷現實,被迫上了梁山,以聚義形式反過來討回自己生存權自由權和人身權等基本權利。
鬧,小的說就是按照個人意志不聽話,不馴服,破壞規律,鬧洞房鬧肚子情緒,大鬧說就是遵照某種指導思想,挑戰造反,就是革命起義。
鬧,就是挑戰現有秩序,就是打破既有的平衡關系,建立新的社會分配系統。
就此而言,《水滸傳》完全可更名《鬧江湖》。
三
有“鬧”的地方才熱烈精彩。所以叫熱鬧。熱鬧才有吸引力,所以叫看熱鬧。我們看水滸,就是看108將的(出演的)熱鬧。
水滸的前八十回,因為有了“鬧”而精彩,后四十回則不精彩,因為只有了“殺”,沒有“鬧”。
所以我們說,水滸只看前八十回。
四
施耐庵老爹最眷顧的英雄之一,是魯達。魯達寫得精彩,因為用了許多“鬧”——
水滸里第一“鬧”是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這是開端,不算精彩。到了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才第一次表達了魯達的兇猛。接下來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真正開始了見義勇為嫉惡如仇的個性。隔了三回,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則最有力、集中地表現了魯達的為朋友舍棄性命、兩肋插刀、不惜與政權對抗的神力、豪放與生猛本色。
水滸里的鬧,大致分為小鬧和大鬧兩種,小鬧,即鬧場子,讓某種儀式、活動無法進行下去;大鬧,即與高手過招或與官府開戰。前者如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還有第二十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都是攪場子,甚至第二十六回的《鄆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斗殺西門慶》也屬此列,只是破壞了小場子的環境秩序而已。但是寫到第一大英雄武松就不同了。水滸的第三十回,叫《施恩三進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兩名公人高手監押武松,途中與孟州城惡霸蔣門神的兩大高手徒弟會合,大伙約定在一處濟濟蕩蕩、四面都是野港闊河的魚浦,結果一代英豪武松的性命。大鬧飛云浦的精彩在于,天光云水蘆葦浮蕩間,武松戴枷竟然在十分鐘內死四個勁敵!
類似的鬧,水滸前八十回還寫了很多,譬如,第三十三回,花榮“大鬧清風寨”,第三十四回黃震“大鬧青州道”,第三十七回,張橫“夜鬧潯陽江”,第四十六回,楊雄“大鬧翠屏山 ”,第六十一回的“張順夜鬧金沙渡”,
前已說過,八十回后,水滸只有殺沒有鬧,如果說有,也就第九十三回李逵“夢鬧天池”,簡直鬧得沒有水準的很。
但水滸里最好的鬧,卻也是李逵。
五
大鬧個性前提是,膽大妄為, 政治前提是,對秩序的極度蔑視。只有如此,方才鬧得出位,鬧得精彩。
這集中體現在水滸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卻說宋江一伙思招安心切,人分多路,史進,穆弘扮作客人,魯智深,武松,扮作行腳僧,宋江,朱仝,劉唐,扮做客商,戴宗扮做承局,李逵燕青扮做伴當,“各人跨腰刀,提樸刀,都藏暗器”,潛入東京。小旋風柴進竟然抓到大內值班的差人,麻翻后脫下對方的行頭,“從頭穿了,帶了花帽,拿了執色”,混入皇宮了,竟然進入皇上的御書房,將墻上的全國四大寇的“山東宋江”四字給刻掉了。燕青更是了得,竟然打入御妓院,取得皇妓李師師信任,直飲到圣上出現,李逵椅子砸翻楊太尉,火燒小御街,梁山好漢遂一路殺來,攪翻東京城,一千多軍馬逼近,五虎上將怒號“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早早獻城,免汝一死!”聲震九霄,壯志干云。只可惜了宋公明迎風慨嘆——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幸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這是水滸革命的高潮。
六
高潮來了,便有了低潮和退潮。當強梁草寇成為國家的鷹犬,事實上他們比官軍更兇殘更暴虐,征王慶征田虎征方臘,如果沒有了梁山的賣力,沒有了梁山對嘯聚山林的俠盜們的活動規律生存法則的深諳,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那,全國三寇還將繼續成為嫖妓的皇上的心腹大患。
鬧革命還將繼續。
丙申半夏逍逍客于長安思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