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一生的齊桓公,在管仲去世之后卻過的非常凄慘,齊國也在齊桓公之后一度陷入混亂之中。雖然齊桓公在鼎盛時期稱霸中原,但是跟他會盟的大部分諸侯都是普通的中原國家,而沒有我們所熟知的晉,秦等大國,那么在齊桓公當政的前后,春秋的幾個大諸侯分別發生了哪些事情,他們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強國之路的?
管仲咽氣之前,齊桓公曾經詢問過管仲的接班人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三個人,易牙,開方和豎貂。管仲搖著頭說:“易牙為了討好你,可以把自己的兒子拿來給你吃;開方為了拍你馬屁,可以離開父母不照顧他們;豎貂為了服侍你,連男人都可以不做(豎貂是個太監)。這三個人都不可重用。”可惜管仲一死,齊桓公立刻把管仲的話拋在腦后,重用這三個人,齊國的實力立刻下滑。兩年之后,公元前643年,操勞一生的齊桓公也追隨管仲而去。
齊桓公和管仲總體來說也都算是歷史上的明君賢臣,可是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忽略了對接班人的培養。管仲一死,齊國缺相;齊桓公一死,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齊國國君之位大打出手,爭得你死我活,甚至忘了給他們的老爹齊桓公下葬。等到最后齊桓公的尸體都生了蛆,他的一個兒子才將他安葬,如果齊桓公泉下有知,估計也要氣活過來把這些不孝的兒子們好好收拾一頓。國君之爭的最后勝利者是公子昭,其實這位公子才是齊桓公真正希望的接班人,并且早早的把他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宋襄公那里養護著。在齊國內亂時,宋襄公聯合幾個諸侯討伐齊國,等平定齊國內亂之后,他幫助公子昭即位,就是歷史上的齊孝公。
齊孝公的道行,跟他老爹齊桓公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而管仲也不是年年都有的。從此之后,齊國慢慢的步鄭國的后塵,一步步的淪落下去,雖然一直也是東方大國,但是一直到春秋晚期的那一對君臣組合出現之前,齊國一直沒有能夠再現齊桓公的風采。
齊國雖然一步步的衰弱下去,其他幾個大的諸侯國卻在這段時間慢慢發展起來。在公元前650年左右,東南西北有四位霸主級別的君王正在用自己的努力發展壯大著自己的國家。盡管他們并非都算在春秋五霸之列,但是他們都為自己國家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分別是東方齊國的中原霸主齊桓公,南方楚國的無敵之師楚成王,西方秦國的雄心之君秦穆公,以及北方晉國的創業之主晉獻公。除了齊桓公和楚成王在河邊吵過幾架之外,這幾位國君之間幾乎沒有發生過直接的戰爭,而且是在必要的時候互相支持對方的發展,例如齊,楚,秦三國都曾經接待過晉獻公的兒子重耳,并且為他將來回國成為晉文公貢獻了很大的力量,甚至楚成王還曾經告訴重耳說秦穆公是個好人。更為重要的是,齊楚秦晉四個國家幾乎主宰了大部分的春秋歷史,他們的后代也為我們書寫了一部精彩的戰國史詩。
齊國的故事已經講的很清楚了,鼎盛之后的凄涼有些令人扼腕嘆息。而此時風華正茂的楚成王卻感覺少了些什么,因為過去很多年,楚成王跟齊桓公似乎一直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齊桓公就像一只合格的老母雞,保護著中原的小國家們。如今齊桓公一死,楚成王感覺一下子沒有了對手,心里突然空空的。當然,中原有幾個懂得見風使舵的國家,例如鄭國,陳國等,趕快跑到楚成王家門口拜老大。就連剛剛即位的齊孝公也不得不拿出當年他老爹簽署的召陵之盟再跟楚成王強調一下,我們新辦了國喪,你可不準違約。
晉國似乎一直很安靜的樣子,挨打的沒有他,開會的也沒有他。確切的說,晉獻公本來要參加葵丘之盟的,中途有事回家了,因為他們家正在上演一幕非常熟悉的劇情:廢長立幼。
我們先看看晉國的形成。它跟姜子牙封地齊國,周公封地魯國不同,當然更不是沒人封自己搶地盤的楚國,而是周成王的一個游戲造成的。西周建立初期,有一天周成王跟弟弟叔虞一起玩,拿起片葉子說要封給他,被周公看到了,說天子不能言而無信,就把叔虞封在了唐地,也就是后來的晉國。到了晉獻公的爸爸晉武公在位的時候,他們所在的曲沃家族取得晉的控制權,并且得到了天子的分封。
晉獻公即位之后,采用了大夫士蒍的計策,把那些可以威脅到他君主位置的兄弟們統統一網打盡,以絕后患。所以從晉獻公開始,晉國就有了“逐公子”的傳統,也就是說孩子長大了都不要在都城待著,統統發配到別的地方去。因此在晉文公之后的晉國發展歷史上,很少有為了爭奪國君而發生的公子之間的沖突,進而導致了晉國的大權逐漸落在士卿大夫手里。晉獻公在位期間,“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基本將周圍的小國和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包括一些犬戎的部落,犬戎可是滅西周的彪悍民族,可見晉獻公的能力非同小可)并入到晉國勢力范圍,使之成為北方大國。后來晉獻公還成功兼并了比自己爵位還高的虢公的虢國,并且發明了“假途滅虢”之計,順手牽羊干掉了給他們讓路的虞國,還得到了齊桓公的支持和認可(起碼沒有像對待楚國那樣出兵干涉晉國兼并周圍鄰居)。至此,在晉獻公的領導之下,晉國的版圖和勢力范圍基本形成,春秋時代北方第一強國正如東方紅日冉冉升起。
不過晉獻公最出名的一件事,還是那四個字:廢長立幼,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叫法:驪姬之亂。好多人聽說這事還要拜羅貫中老先生那部著名的《三國演義》,說劉表臨死之前,劉琦知道后媽不喜歡他,于是把諸葛亮騙到自己別墅的獨棟二樓,問其對策。諸葛亮說,“你有沒有聽說過申生重耳的事情啊?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劉琦大喜,主動申請外調,帶兵去了江夏,保留了赤壁之戰獲勝的一點火苗。晉獻公東征西討,也順手討來不少美女,其中最討他喜歡的一個美女叫做驪姬,還給他生了個兒子叫奚奇。此時,晉獻公的世子是大兒子申生,還有兩個口碑不錯的兒子叫夷吾和重耳,他們都是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候選。可是驪姬才不管晉國的將來,先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讓自己變成了妾,下一步就是吵著鬧著讓自己的孩子奚奇做上晉國接班人的寶座。但是奚奇年紀小,又沒有強大的后盾做支持,驪姬明白,不除掉申生,接班人怎么都輪不到自己的兒子。
接下來的日子,晉獻公的耳朵根就沒清閑過。驪姬天天吹著枕頭風,說申生怎么怎么不好,而晉獻公也曾經一度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但是由于申生表現實在太好,還曾經頂著壓力率軍滅了一個狄族的部落,因此晉獻公也就慢慢放下了這個念頭。驪姬一計不成,使出更加陰險毒辣的陰謀,陷害申生欲毒殺晉獻公,這次申生真的怕了,不但立刻逃跑離開了都城,不久之后就自殺了。申生的兩個弟弟夷吾和重耳看事情不妙,立刻跑到了別的國家躲了起來。奚奇沒有了競爭對手,自然就成了晉國的世子,驪姬謀劃多年的陰謀終于得逞。
可是誰都沒想到,驪姬處心積慮謀劃的奪嫡之爭,卻最終搭上了自己和奚奇的性命。晉獻公去世后,奚奇還沒來得及即位,那些朝中同情申生,早就看驪姬母子不順眼的大臣,就在大臣里克的帶領下發動叛亂,動手殺了奚奇,并提出要求流亡在外的夷吾和重耳回國。公元前651年,夷吾捷足先登,在秦穆公的幫助之下率先回到了晉國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晉惠公。
晉國的事情先擱這兒,咱們再稍微聊一下這位晉惠公的大恩人,此時的秦國國君秦穆公。秦國的起源可沒有前面幾個國家那么高大上,他們的祖先跟孫悟空是一個官職:弼馬溫,專門給周天子養馬的。后來他們養馬養出了名堂,深得周天子喜愛,于是就把黃河西部的地區分封給了他們,讓他們建立了秦國。由于出身低微,又生活在天天刮西北風的黃土高坡,還時不時的被北狄,西戎等少數民族欺負一下,秦國的日子過的也是夠了拮據。直到秦穆公做了君主,一心想要改變陜西人的這種老老實實的生活,又眼巴巴的看著齊桓公做霸主威風八面,于是也有了稱霸的心思。
從前面的故事我們已經看出,想稱霸,多交幾個好朋友很關鍵。不過秦國周圍沒多少可以交的朋友,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只有東側有個大國晉國與之接壤,并且晉國在晉獻公的帶領下發展還不錯。于是秦穆公就很注意跟晉獻公搞好關系,還娶了晉獻公的女兒。晉獻公恰好假途滅虢,俘虜了一些虞國的奴隸,就把他們當作女兒的嫁妝送到秦國。有一個奴隸叫做百里奚,在路上趁機逃脫,想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幸在楚國邊界又被抓了。秦穆公聽說這個百里奚很有才華,就想把他從楚國人手里要過來。但是又怕泄露了百里奚的能耐之后,楚國人就不交人了,于是秦穆公就誆騙他們說這是自己的奴隸,得回來給自己放牛呢,然后送給楚國人五張羊皮交換了這個奴隸回到秦國。秦穆公將百里奚奉為上賓,作為回報,百里奚隨后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蹇叔。四面八方的賢能之人聽說秦穆公重視人才,紛紛趕來為他效力,傳說中的伯樂和他的好朋友九方皋也成了秦穆公重要的大臣。在秦穆公的領導之下,秦國開始發展壯大,擊敗了秦國周圍的一些少數民族,為周天子守衛西方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直關注晉國局勢的秦穆公自然也就聽說了晉獻公死后的晉國內亂,作為晉獻公的女婿,秦穆公也開始插手晉國的國君之爭了。他聽說流亡的重耳更為聰明能干,就想擁立重耳回國做晉國的國君。但是秦穆公又擔心重耳會對秦國造成威脅,而這時候夷吾又派人來告訴秦穆公,如果他能夠幫助自己即位晉國國君,夷吾愿意割讓河西八座城池給秦國。于是秦穆公就派兵護送夷吾回到晉國即位,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一幕。至于秦穆公此舉在后來如何悔青了腸子,白眼狼晉惠公又是如何出爾反爾,我們后面再談。
從這個時候起,春秋的歷史開始橫向飽滿起來。之前在鄭莊公,齊桓公獨自稱霸的時候,其他的國家還在忙著內部整頓和領土擴張,或者關起家門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從這時起,齊,晉,楚,秦等春秋大國開始并行發展,互相挾持,互相依靠,在犬牙交錯的春秋故事中書寫出一段段歷史佳話,精彩紛呈的春秋五霸時期正式來臨。
這個時候,有個人站出來說:你是不是把我給忘了。對對對,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他要在晉,楚,秦等霸主出現之前率先登上舞臺表演。這位就是幫助齊孝公即位,正宗的春秋五霸第二位,宋襄公。(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