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長朱彥民新著《甲骨文書法探微》(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面世,上有本學會學術顧問范曾先生題序。
題《甲骨文書法探微》
■ 范曾
遠古先民,為記事占卜,乃于龜甲獸骨刻劃,初無造字之意,久之朦朧之形出。又越數百十年,至前十六世紀,文字創造之主動意識出焉。久之,文字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六義,如自混沌中放出光明,中國文字濫觴于殷,自不待言。
茲后巫筮之術日盛而文字之美益顯,遂成世界所僅見之會意文,與會音文分道揚鑣。天不亡我中華,必不亡我文明,而東方文明之載體,首推源自甲骨之文字。
朱君彥民刻苦攻研甲骨文垂三十年矣,初略類王國維之以字考史,其成名之篇《殷卜辭所見先公配偶考》出,學界宿彥,嘆為杰構。
朱君固篤于學者,然于書道,二十年來視為散淡游心之域,魂牽夢縈中,忽見甲骨文字皆有生命,遂于考詁之馀,體悟文字之形神,于形態、結構、章法、風韻多所探求,偶以甲骨文書詩章、聯句示余,余大驚喜,力促其作專著面世,以匡正時下不識甲骨而為甲骨“書家”之謬誤。
書三越秋以成,洋洋乎二十五萬字,余細讀月馀以畢,歡欣奚似,題數字于卷首為賀。
范曾甲午年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