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孔孟思想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孔孟二人被稱為“至圣”和“亞圣”。二人擁有舉足輕重,不可動搖的地位。他們二人也有著密不可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然而孟子并不是孔子的弟子,事實上,孟子是子思門人的學生,子思受教于曾參,而曾參是孔子的主要學徒之一。那么作為銜接孔子和孟子的人,曾子和子思又是怎么樣的呢?
曾參字子輿,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稱,而且他還有很多著述,被后人稱為“宗圣”。相傳他是夏朝少康的后代,是孔夫子早期學生曾點的兒子,他們父子都是孔子的弟子。他年輕時為了維持生計,他就從事勞動,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在孔子周游列國時投入孔子門下的,他性情沉靜,謙恭有禮,深的孔子喜愛。
后來曾參收徒講學,連吳起都拜在他的門下。曾參作為一代儒學大師,一生撰寫了很多著作,例如《孝經》,《曾子》,《大學》等,他也是孔子弟子里著作最多的一個。他不僅著述等身,而且他的孝行很有名,著名的“二十四孝”里就有他的事跡。他的思想學說也是比較豐富的,影響也很廣。他最終也成為了孔子弟子里僅有的“二圣”之一。
子思,叫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歷史上對子思的事跡卻記載很少。荀子在《非十二子》里談論子思和孟子的學問,說到: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子思唱之,孟軻知之。韓非子在《顯學》里談到孔子死后“儒分為八”,子思的思想也是其中一派。后代追封子思為“述圣公”,也被稱為述圣。
曾參著“四書五經”里的《大學》,子思著“四書五經”里的《中庸》。子思是曾參的學生,他又是孟子的師傅。他的思想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思想傳承里有很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可見連接孔孟思想的兩人在儒家思想傳承的作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不盡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