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曹軍中疾病流行,又因多是北方人,不習水性,長江的風浪把他們顛簸得口吐 黃水,苦不堪言。于是只好把戰船用鐵環“首尾相接”起來。周瑜的部將黃蓋針對敵強 我弱、不宜持久及曹軍士氣低落、戰船連接的實際情況,建議采取火攻,奇襲曹軍戰船。
周瑜采納了這一建議,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亂而擊之的作戰方略。 周瑜利用曹操驕傲輕敵的弱點,先讓黃蓋寫信向曹操詐降,并與曹操事先約定了投 降的時間。曹操不知是計,欣然容允。屆時,黃蓋率蒙沖(一種用于快速突擊的小船)、 斗艦數十艘,滿載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加偽裝,插上旌旗,同時預備快船系掛在大船 之后,以便放火后換乘,然后揚帆出發。當時,江上正猛刮著東南風,戰船航速很快, 迅速向曹軍陣地接近。曹軍望見江上船來,均以為這是黃蓋如約前來投降,皆“延頸觀 望”,絲毫不加戒備。
黃蓋在距曹軍1公里地處,遂下令各船同時點火。一時間“火烈風猛,船往如箭”, 直沖曹軍戰船。而曹軍船只首尾相連,分散不開,移動不得,頓時便成了一片火海。這 時,風還是一個勁地猛刮,熊熊烈火遂向岸上蔓延,一直燒到了岸上的曹軍營寨。曹軍 將士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燒得驚慌失措、鬼哭狼嚎、潰不成軍,燒死、溺死者不計其數。
在長江南岸的孫、劉主力艦隊乘機擂鼓前進,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勢窮力蹩,被 迫率軍由陸路經華容道向江陵方向倉皇撤退,行至云夢時曾一度迷失道路,又遇上大風 暴雨,道路泥濘不堪,以草墊路,才使得騎兵得以通過。一路上,人馬自相踐踏,死傷 累累。孫、劉聯軍乘勝水陸并進,窮追猛打,擴大戰果,一直追擊到南郡(今湖北江陵 境內)。曹操留曹仁、徐晃駐守江陵,樂進駐守襄陽,自己率領殘兵敗將逃回到北方。 這場赤壁大鏖兵至此遂以孫權、劉備方面大獲全勝而宣告結束。
赤壁之戰對當時歷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使得曹操勢力不復再有南下的力量; 孫權在江南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劉備乘機獲取立足之地,勢力日益壯大,三國 鼎立的形勢就此造成。
在赤壁之戰中,孫權與劉備兩大集團表現出卓越的戰略籌劃與靈活的作戰指導:第 一,在敵強我弱,分則俱亡,合則勢強形勢下,精誠合作,結成政治、軍事同盟,形成 一股可以與曹軍抗衡的力量。第二,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針對曹操驕傲輕敵,舍長用 短的特點,利用地理、天時方面的有利條件,欺敵詐降,并果斷采取“以火佐攻”的作 戰方針,乘敵之隙,予其以出其不意的打擊。第三,在實施火攻襲擊成功的情況下,不 失時機地率領主力艦隊橫渡長江,乘敵混亂不堪之際,奮勇打擊曹軍,奠定勝局。并堅 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奪取荊州。
反觀曹操,雖然他久歷戎行,戰績輝煌,但在赤壁之戰中卻屢犯戰略、戰術上的錯 誤:一是輕敵冒進,率意開戰;二是棄騎用舟,舍長就短;三是在作戰部署上又犯連結 戰船的錯誤;四是對敵手可能實施火攻的情況茫昧無知,輕信詐降,疏于戒備,終于導 致了可悲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