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軍東征”前,歐洲和亞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公元前27年,蓋烏斯·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
公元1-4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產生并迅速發展為國教。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
基督教也一分為二,即西羅馬帝國信奉的天主教和拜占庭帝國信奉的東正教。
公元476年,奧多亞塞廢黜西羅馬帝國國王羅慕路斯,自立為意大利國王,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世界興起。強大的穆斯林軍隊發動了針對非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的戰爭。
公元638年,穆斯林攻占了拜占庭帝國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宗教矛盾激化。
公元1071年,穆斯林又攻占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國王向本屬同宗的羅馬教皇求救。
直到公元1096年,在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的號召下,由難民、商人、沒落的貴族和騎士組成的第一批遠征軍東征。由于他們衣服上都縫著個紅十字,所以稱為“十字軍”。
從此,關于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戰爭在西亞和東歐大陸展開。
十字軍東征前后共8次,歷時200余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導致了該區域的大動亂。剛開始是為收復領土而戰,到后來卻演變成了為了掠奪和搶劫而戰。
其中恩怨曲直很難說清楚,所以,直到現在中東依然還留有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未解決。
遠離戰爭,做一個幸福的平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