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各個政權都在拼命擴軍,形成了各自特色的軍隊,以求得在割據混戰中占得一席之地。
1、西涼軍
西涼軍
是漢末三國時期對涼州軍的稱呼。西涼軍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涼州政府軍),董卓死后由部將李傕率領。另一支是馬騰、韓遂的部隊(涼州起義軍),后馬超繼任西涼軍首領。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隴右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馬超憑借西涼軍的威猛,與曹操六戰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可見西涼軍戰斗力之強。
2、青州兵
青州兵
青州黃巾軍主力無條件向曹投降后,投誠后的青州黃巾軍,連家屬在內共計百余萬人,其中數萬身強體健者,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沒被收為軍人的青州黃巾軍則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作后方補給。黃巾軍投降后,從是無組織無紀律的閑散人員變為訓練有素,為曹操的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得力部隊,而且子承父業,長期存在,青州兵的名號共存在了28年。
3、無當飛軍與白耳兵
三國
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后一任統帥是張嶷。張嶷身先士卒,最后與無當飛軍一起戰陣亡。
白耳兵是蜀漢的精銳部隊,也是劉備麾下的近衛軍,歸陳到統帥,此軍曾多次救劉備于危難之時,后又鎮守蜀漢東部,立下赫赫功勛。
4、陷陣營
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余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余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制精良。
江東
5、江東子弟兵
江東子弟兵向來能戰,項羽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兵橫掃秦國,而孫策靠幾千江東子弟兵,打下了東吳的基礎,直至三分天下,東晉靠著數萬江東子弟大敗前秦60萬大軍,可見江東子弟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