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三部 古代阿爾泰民族(2)(原創首發)

第二章、匈奴人

 

匈奴人原本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外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地區。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東亞的蒙古高原,就是兇猛的游牧部落的故鄉,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四處侵略農耕文化的國家。尤其是每當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牲畜大批死亡的時候,他們就會進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的從蒙古高原沖出去,他們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并且一度成為了小半個歐洲的統治者。

 

(一)、起源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當時分布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布在貝加爾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后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云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前214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陜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二)、冒頓繼位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之子。當其為太子時,頭曼單于欲立所寵閼氏(匈奴皇后)之子為太子,將冒頓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為質,隨即發兵攻打月氏。月氏惱怒,欲殺冒頓,冒頓聞訊,盜得好馬,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見其勇壯,乃令其統領萬騎。但冒頓已對頭曼單于不滿,他將所部訓練成絕對服從、忠于自己的部隊,為政變謀位作準備。他制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規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出獵時,他射出鳴鏑,隨從有不隨鳴鏑射往同一目標的皆斬。而后,他用鳴鏑射自己的寶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斬。進而,他又用鳴鏑射自己的愛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斬殺。后來,他以鳴鏑射頭曼單于的寶馬,左右無一人不射。冒頓知部下絕對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隨父頭曼單于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左右皆隨之放箭,射殺頭曼。隨后,冒頓又誅殺后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于。

 

(三)、崛起時期

冒頓單于繼位后,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后,隨即并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陜西榆林東南)等郡縣。并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后,大敗并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漢朝曾與匈奴進行多次大規模戰斗。漢初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4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后用計逃脫(白登山之圍尚有爭議,冒頓單于作為血腥冷酷之人不太可能因為一個女人幾句話就放走一個巨大敵人。也有一說是因為周勃軍團及時趕到,匈奴見漢援軍已到無取勝把握,才順水推舟同意撤兵),之后漢朝采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于,并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準許雙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滿足,不時出兵侵擾邊界。

 

(四)、漢匈大戰

冒頓單于時的匈奴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前209年至前128年(共81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時期,相當于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單于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到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稱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為伊稚斜單于在位時期。

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收復河南地區;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萬人,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余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余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

匈奴的衰落時期從伊稚斜單于至韓邪單于,經歷18任單于,從漢武帝元鼎年間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滅郅支單于為止。

 

(五)、中衰時期

1用兵西域

伊稚斜死后,子烏維立,烏維死,子詹師廬立,詹師廬死,季父呴犁湖立。在這十幾年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生息。而漢朝因人力、物資損失很大,及為了征伐朝鮮西羌西南夷,也暫時停止對匈奴的用兵。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系,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騎兵仍然不斷在北方邊境出現。

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

71年漢朝再次聯兵20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復激烈爭奪車師之際,

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屠耆堂爭奪權位發生沖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己無力擾漢。

2、內亂之始

匈奴因戰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宭,內部紛爭開始激化。自伊稚斜單于后,匈奴單于更迭頻繁。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其妻顓渠閼氏與其弟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于。他上任后,排除異己,殺盡前單于所用舊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發生內訌,兵敗自殺。他死后,匈奴開始爭奪單于王位的內戰。

3、五單于爭立

58年,匈奴東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稽侯柵為呼韓邪單于,擊敗握衍朐鞮單于,握衍朐鞮自殺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擊敗呼韓邪。此時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鞮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籍都尉亦自立為烏籍單于,是為五單于爭立時期。屠耆單于先后攻擊烏籍、車犁,烏籍、車犁皆敗走西北與呼揭合兵,呼揭、烏籍皆去單于稱號,擁車犁為單于,為屠耆所敗。呼韓邪乘機進攻,屠耆大敗自殺,車犁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韓邪兄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于,居東邊。屠耆從弟休旬王也自立為閏振單于。

54年,閏振率軍東擊郅支,兵敗被殺。郅支乘勝擊破呼韓邪,據漠北王庭。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靠漢朝。后來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之間,即哈薩克斯坦一帶),呼韓邪單于占據漠北王庭。

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

 

(六)、平穩時期

1、四境相安

漢元帝竟寧元年(33)呼韓邪單于朝漢,提出愿婿漢以自親,娶王昭君與漢。呼韓邪封王昭君為

寧胡閼氏

此時雙方相安無事,局勢安定,國力得到恢復,人口增加。史稱初,北邊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漢書.匈奴傳》)

呼韓邪死后,其后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保持友好關系達30多年。直到王莽專政為止。

2、兩漢之際

王莽建新朝后,把漢宣帝頒給呼韓邪單于的金質匈奴單于璽索回,另發給烏珠留單于新匈奴單于章,蓄意壓低單于的政治地位;將匈奴單于稱號改為恭奴善于,后改為降奴服于;王莽企圖用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以削弱匈奴的勢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先后淪入匈奴勢力范圍。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與匈奴通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賜財物,而單于驕倨益橫,漢匈關系仍沒有改善。東漢建武五年(29年),匈奴扶植盧芳為漢帝,割據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門等五郡,都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后降漢,被封為代王。后復叛,留匈奴歷十余年。

 

(七)、分裂時期

1、南匈奴和北匈奴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46年前后,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饑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為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后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2、漢伐北匈奴及爭奪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退居漠北后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其一怕東漢北伐,其二想挑撥破壞東漢與南匈奴的關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聲望,其四想通過和親與東漢互市交換所需物資。東漢政府沒有答應和親,僅同意雙方人民互市。北匈奴65年至72年不斷襲擾劫掠東漢漁陽河西走廊北部邊塞地區。

隨著東漢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國力增強,在南匈奴的支持下,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戰爭。

73年二月東漢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占據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國。

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車師、爭奪金滿城,因漢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

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留單于。

3、漢破北匈奴

優留單于死后,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沖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于89年到91年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90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于受傷逃走。91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于迫使其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康居

94年,南匈奴單于師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單于師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于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遣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107年,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余人投靠東漢。

4、北匈奴西遷康居

91年北單于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裴岑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咸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之后又打敗了歐亞交界的游牧民族阿蘭人,并進而進入歐洲。后來出現于歐洲的匈奴人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北匈奴西遷的后裔。

5、南匈奴依附東漢

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借著漢朝的軍力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大量降眾,勢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復雜,難以駕馭控制,造成內部不隱,時有叛亂,多位南單于被殺。而后漢朝對南匈奴的管理越加嚴厲。在東漢中期以后一再發生南單于被漢官員拘捕、更換、逼死甚至殺害。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國人殺死單于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即位。而參與者恐被報復不認可新單于,另立一位單于,於夫羅只得前往漢朝申訴求助。正值漢末大亂,只好留在河東。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216年,曹操拘留呼廚泉單于,而派右賢王去卑監國,并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于王朝終結。

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陜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貴者為帥,后改稱都尉;以漢人為司馬以監督。於夫羅子劉豹為左部帥。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數最多,史稱關中人口百余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而西晉因賈后亂政,引起了八王之亂,混戰延續長達16年之久,給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機會。

 

(八)、徙居中原

公元4世紀,匈奴人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后的混亂時期,劉淵在并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后稱帝,占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311年劉淵子劉聰攻占洛陽,316年攻占長安,滅西晉。

318年,匈奴貴族靳準殺死劉聰劉粲及其家族,自立為漢天王。劉聰族弟劉曜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趙,消滅了靳氏。因百姓負擔極重,民怨沸騰,引起大規模反抗。

328年,石勒擒殺劉曜,次年在上邽殺其太子劉熙及其將相公卿等三千余人,趙亡。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后,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不斷混血通婚,后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赫連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后投奔羌人的后秦。之后擊敗東晉軍隊,奪下了關中地區,以長安為都。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政權,史稱北涼。后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柔然所攻滅。融入靠近高句麗宇文鮮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

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后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之后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并統一中原。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成為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最后一場演出。

 

(九)、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系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于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并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十)、北匈奴西遷

被打敗的郅支,向西到今天俄屬突厥斯坦去碰碰自己的運氣(公元前44年)。途中他打敗了伊犁河畔的烏孫人,把額敏河畔的呼揭人和咸海草原上的堅昆人納入他的統治之下,使他們成為他的盟邦,他甚至侵犯曾經輕率地幫助過他的索格底亞那人(康居人),他在楚河和怛邏斯河畔的草原上扎營。這是西方大匈奴帝國的一個胚芽。但是漢庭沒有給他鞏固地位的時間,因為在公元前36年,中國副校尉陳湯在一次異常大膽的襲擊中直抵楚河畔,襲擊郅支,并砍掉他的頭(前3635年)。并留下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

1、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還不如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北單于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于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2、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咸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3、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里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4、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憑借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隨其后,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后,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后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準,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后,由于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于占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十一)、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動

在打敗哥特人,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占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十二)、匈奴烏爾丁大單于的活動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于烏爾丁大單于的統治。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大單于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準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大單于就這樣戰死在沙場。

 

(十三)、匈奴帝國的在歐洲的建立

在疆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匈牙利平原為統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爾大單于時已基本建立起來,單于王庭穩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附近,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烏爾丁大單于死后,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于率領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爾死后,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后,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于在西方找了回來。

 

(十四)、阿提拉大單于統治的確立

434年,盧加單于去世,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布列達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土。兩位單于即位不久,便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還要年貢翻番,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只得答應。445年,布列達單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一的大單于。阿提拉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領下,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之中,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來到了。

 

(十五)、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阿提拉大單于獨自掌權后,馬上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不過戰爭的矛頭卻指向了北歐和東歐。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倫三島,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戰敗,紛紛向匈奴投降。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單于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而東羅馬帝國經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年貢的沉重負擔,財富已基本耗盡,于是,阿提拉大單于又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帝國

 

(十六)、阿提拉的高盧戰記

450年,阿提拉大單于在完成了對東、北、南的征服后,將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該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并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于是阿提拉大單于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當年,阿提拉集結了大批匈奴戰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從軍,號稱50萬,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的高盧(今法國[1])發動進攻。高盧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獵物一樣,被匈奴人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終匈奴軍主力又圍攻高盧重鎮奧爾良。此時,面對共同的敵人,西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暫時放下他們的爭斗,組成聯軍來救援奧爾良。面對聯軍,阿提拉放棄了對奧爾良的圍攻,開始機動迂回,尋機與敵決戰。公元4519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開了大決戰。戰斗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余部也撤離戰場,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只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

 

(十七)、上帝之鞭對西羅馬的懲罰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國再次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被稱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了對西羅馬的懲罰。阿提拉率領的匈奴軍隊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區遭到了匈奴人瘋狂的攻擊,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鎮阿奎萊亞,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西羅馬皇帝萬分驚恐,只得派羅馬教皇利奧一世匈奴人議和。此時,匈奴軍中突發瘟疫,而東羅馬帝國的援軍也快到達羅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應議和,但在撤軍前仍揚言,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送到匈奴,他還會來攻打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滿載著搶奪來的財物揚長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廢墟。

 

(十八)、阿提拉神秘的死亡與匈奴帝國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以機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匈奴帝國崩潰不久,深受匈奴摧殘以及匈奴引發的蠻族西遷影響的西羅馬帝國也徹底走向了絕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攻占了羅馬城,末代皇帝、6歲的羅慕洛被俘虜,西羅馬帝國自此滅亡,標志著歐洲封建時代的開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匈奴人的西遷和匈奴帝國的歐洲戰記
從草原蒼狼到上帝之鞭【轉載】
中亞歷史(二)匈奴-漢時期
匈奴,一個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民族,羅馬帝國因它而亡
匈奴人的西遷之路
神秘消失的古國——匈奴(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夏津县| 咸宁市| 本溪| 洪湖市| 沾化县| 垣曲县| 合肥市| 新晃| 萝北县| 光山县| 邮箱| 江安县| 岐山县| 隆林| 涟水县| 修武县| 嘉义县| 宝坻区| 福安市| 寿光市| 湘潭市| 台江县| 台安县| 滁州市| 万年县| 永顺县| 贵阳市| 黔西县| 甘洛县| 博野县| 清水河县| 枣阳市| 和平县| 从化市| 绵阳市| 谷城县| 土默特左旗| 和林格尔县| 健康|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