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儒法之爭4兩面三刀


內容簡介:針對社會問題,儒家提倡仁愛,墨家主張兼愛,而道家則認為仁愛與兼愛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即“無為”的思想,三家激烈爭論,但他們都主張回到過去,此時主張面對未來的“法家”橫空出世,法家是先秦諸子中的“另類”。法家怎么個“另類”呢?法家的思想為何是一把殺人的刀,不但要付出心血,還要流出鮮血、還要獻出生命,這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法家的刀又是不是我們今天的依法治國呢?

全文:

  解說:法家是不同于儒、墨、道三家的。儒家也好,墨家也好,道家也好,他們的主張,都是“治病的藥”,孔子的藥方叫“仁愛”,墨子的藥方叫“兼愛”,老子和莊子的藥方叫“無為”,其實就是不吃藥,靜養。法家的主張,卻是“殺人的刀”,最高統治者,只要緊緊抓住手中的這把“殺人的刀”就可以治國了。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以法治國”呢?法家的這把“刀”究竟具有怎樣的含義呢?

法家獻給君主的刀是兩面三刀。

法家為什么獻兩面三刀呢?我們必須首先對法家這個學派進行證明,什么叫法家?如果理解為依法治國的學派就錯了。法家這個學派成熟得很晚,但形成得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管仲,管仲是什么人呢?幫助齊桓公實現霸業的人。管仲靠什么幫助齊桓公實現霸業?靠霸道。那么管仲的霸道是什么呢?簡單的說就是查戶口,定編制,實行軍管。齊桓公向管仲請教治國的方針,管仲說:我們這個國家要怎么治呢?首先把人分四種,士、農、工、商。然后把這四種人分在不同的地方住,士住在最好的地方,農住在農村,工就是工人,住在王宮旁邊,因為他做工藝嘛,商人就安排在街上住,住下以后就不能動了。不準他們遷戶口,不準他們流動。要保證士人的子女,永遠是士人,農人的子女永遠是農人,工人的子女永遠是工人,商人的子女永遠是商人;安定下來以后,在全國建立十五個士人之鄉,就是士的這個地方,十五個怎么編呢,這么遍,五家一軌,五家編成一軌,設一個軌長。十軌一里,設一個里長,四里一連,設一個連長。十連一鄉,設一個鄉長。然后每家每戶抽一個人當兵,五家一軌,對不對,幾個兵?五個。軌長手下五個兵。十軌一里,里長手下多少個兵?五十。四里一連,連長手下多少兵?四五二百,連長手下二百個兵。十連一鄉,鄉長手下多少個兵?兩千。然后把五個鄉編成一個軍,多少人?一萬。當時的編制就是一個軍一萬個人。全國十五個鄉,幾個軍?三個,三軍。中軍由國君率領,左軍右軍由大夫率領,你就可以稱霸了。這就是最早的法家思想的起源。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所謂法家是什么呢?是依靠規章制度和技術手段,來治理國家的學派。所以西方也有一些學者,主張把中國的法家叫做行政管理學派。也有的主張叫做司法與行政管理學派,不是主張以法治國的學派,不是一回事,而且管仲提出這個方案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讓齊桓公實現霸業,也就是為了橫行霸道。要橫行霸道必須要怎么樣呢?君主集權。實際上管仲用這個辦法是把全國變成一個兵營,全國是個大兵營,這個最高指揮權是在君主手上的,君主集權。法家就是主張君主集權的學派。

所以我有一個說法,我說儒家其實應該叫德家,因為儒家主張以德治國,法家其實是主張以權治國,法家應該叫權家。

解說:通過易中天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家所推行的法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以法治國,而是為了幫助君主集權實現霸道,正因為法家所推行的法能夠被君主認同,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墨兩家只是在思想學術界很有名氣,而法家卻在當時的政治影響上獨步天下。作為法家先驅的管仲通過推行 君主集權,最終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戰國中期,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也都是位極人臣,幫助各自的君主實現著他們富國強兵的夙 愿,到了戰國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最終把法家的君主集權理論進一步完善易中天教授認為法家所推行的君主集權的核心,其實就是兩面三刀。那么法家所推行的兩面三刀,究竟包含著怎樣的玄機呢?

君主集權,橫行霸道的結果,就是兩面三刀。什么叫兩面呢?兩面這個東西在韓非那里叫二柄,柄就是刀柄,劍柄哪個柄,權柄。二柄是什么呢?韓非說:“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二柄是什么呢?一個叫刑,一個叫德。德不是道德,是給好處,所以,實際上他的二柄就是什么呢,賞、罰、獎、懲,兩 手。賞是給你好處,利誘。罰是給你壞處,威脅。所以韓非的二柄就是威脅、利誘。就兩手。軟的一手,硬的一手,大棒,胡蘿卜,甜頭、苦頭都有,所以我稱之為兩面。剛好正反兩面,這就是它的兩面。

那么它的三刀呢?第一把刀叫做勢,勢力的勢,形勢的勢。勢就是權勢,君主一定要有權勢,要有最高權力,地位也要最高,這個就叫做勢,這個主張最早是一個叫慎到的人提出來,慎到提出這個東西是要用他們的法治,來反對墨家的仁治,但儒家也講一點仁治,主張賢人政治,講的領導人,他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就是儒墨兩家,都是這么主張的,法家說不用,法家說領導人最重要是有權勢,要有地位,有權力。慎到說:飛龍和騰蛇,它為什么能在天上飛啊因為它能騰云駕霧啊,這個云霧就是它的權勢,一旦云開霧散,飛龍和騰蛇掉到地上來和螞蟻蚯蚓又有什么區別!沒有區別的 。 

這也是法家一個代表人物之一,慎到提出來的,提出來以后估計有人反對,反對的人就說了:

你這個話不對,是的,這個龍如果沒有云霧是飛不到天上的,但是螞蟻和蚯蚓即使有云霧,也是飛不到天上去的。你怎么能說領導人個人品質是沒有用的呢?

反對派還說:

同樣是有權勢,堯舜為什么就把天下弄得大治呢,而桀紂又為什么把天下弄得大亂呢?還是因為他們的個人品質的有差距嗎,他們的權勢還不都是一樣的嗎!

對此韓非怎么說呢,韓非說是的即便有云霧螞蟻和蚯蚓也飛不上去,但是君主是世襲的啊,你怎么能保證世襲的君主都是龍鳳呢,你怎么能保證世襲的君主就不是螞蟻蚯蚓呢,何況桀紂也好,堯舜也好,那是百年不遇的啊,那好不容易才出一個啊,而我們現在這些君主都是普通人啊,不是堯舜那么好,也不是桀紂那么壞啊,是普通人,是中人啊,那我們設計政治制度的時候,我們怎么能夠以個別人為標準呢,我們當然以普通人為標準啊,我要保證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當了國君也能治國。怎么保證,給他權勢。這是法家的第一把刀--勢。

法家第二把刀呢,術,權術。就是你光有地位不行啊,你還要有手段,這個手段就是權術,權謀。這個東西韓非的書里面多的不得了,我們不來講它了,總不是個好東西,這里要講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不要一想到權術和權謀,就認為是害人的,韓非這個書里面也有防身的,防身的可以講一講,比如說韓非講了一個晉文公的故事,他說有一天,晉文公吃飯的時候,上了一道菜是烤肉,結果發現哪個烤肉上面纏著頭發,頭發纏在烤肉上面,晉文公就生氣了,把廚師叫來,說你想噎死寡人嗎?廚師跪下來說小人有死罪三條,第一條,小人的菜刀磨的飛快,切肉的時候切得非常地順利,所有的肉我都切斷了,頭發就是切不斷,這是小人第一條死罪;第二條小人烤肉的時候,用鐵釬子把肉穿起來,每一片肉小人都看見了,就是沒看見上面的頭發,這是小人的第二條罪。第三條小人把這個肉放在火上面烤,肉都烤熟了,烤出油來了,頭發居然都沒有燒掉,這是小人第三條死罪。小人罪該萬死。晉文公馬上就明白了,這個頭發是后纏上去的,是有人陷害他。然后一調查,果然是有人陷害這個廚師。

這個也是屬于韓非的術,韓非從這個例子講一個什么道理呢,就是一旦發生了案子,一定要考察利害關系,就是一定要知道,這個案子發生,對誰有利,或者對誰有害,你就可以找到作案的人,你比方說這個事情,是對這個廚師不利的,一定是廚師的仇人,現在我們破案也是這樣的查犯罪動機嘛,這是術。

第三就是法。什么叫法呢,講清楚,不是我們今天講的法律,或者說不完全等于我們今天講的法律,它也包括我們今天講的一部分法律,比如說刑法,在韓非那里,一切明文規定的都叫法,所以它包括法律,也包括法令。韓非對法有一個定義,韓非是這么說的,“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韓非子.定法》什么叫著呢,著就是形成。什么叫必呢?必就是標桿。他這個意思就是說,什么是法呢,就是由官方制定的一些條文,這些條文是一個標桿,這個標桿干什么呢,放在哪里呢,樹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樹在哪兒干什么呢,讓老百姓知道好歹,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這個東西就叫做法。由此可以推出,韓非的法的三大特征,第一個特征,明文規定,不能隨口亂說,否則就不是法治了。法治一定要有文件的,要有明文規定的。明文規定不隨口亂說。第二官方制定,不能人民民主。第三條公開宣布,不能藏著掖著。這就是法,所以韓非的法與術,是剛好相反的,韓非說法是一定要公開,要家喻戶曉要讓人民群眾都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公開講清楚,這是法治。但是術是千萬別讓人知道,術是君王悄悄地用來對付別人的手段,不能讓人知道。這叫做“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狈ㄔ焦_越好,術越隱秘越好。這就是法家的三把刀,勢術法。勢是用來干什么的?建立威望的。術是用來干什么的?對付官員的。法是用來干什么的?統治人民的。這就叫做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

三把刀是三種不同的用處,而歸根結底只有兩種,賞罰二柄。賞和罰二柄加上勢術法三個手段,合起來就叫兩面三刀。這就是法家主張的基本內容,我們現在知道法家是怎么回事了。

早期的法家,大致分為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韓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張勢術法三者相結合,從而系統地發展了法家的君主集權理論,法家所推行的賞罰兩面和勢術法三刀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君主實行集權,君主通過這兩面三刀編織了一張統治國家的大網,臣民的一 切盡在君主掌握之中,那么法家主張推行兩面三刀的人性依據是什么呢?在法家眼里儒家的仁義道德為什么不能夠作為治國的依據呢?

原因很簡單,法家認為儒家的仁義道德沒有用,不管用,仁不管用。

韓非講了一個故事,韓非這個人說話不行,口才不行,口吃嘛,文章寫的好,很會講故事。韓非講了這么一個故事,魏惠王,前面說過的魏惠王,就是梁惠王,梁惠王有一次問一個叫卜皮的人:

梁惠王:那先生看寡人是個什么樣的君主啊

卜皮:臣下聽說大王是一個又慈愛又恩惠的人!
  梁惠王:那你也是走南闖北見得人多是不是,見多識廣啊,那你說說大家認為寡人慈惠到什么水平呢!

卜皮:哎呀,臣聽說大王的慈惠已經到了亡國的水平了,

梁惠王:這是怎么回事呢?慈惠不是很有道德嗎,慈愛恩惠呀,怎么能亡國呢,

卜皮:慈愛的人他不忍心懲罰,恩惠的人他喜歡胡亂獎賞,所以一個人一旦慈惠的結果是什么呢,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那么你還有不亡國的嗎?你還能不亡國嗎?

犯了罪的人你不懲罰他,沒有功勞的人你一高興,我不是大方嗎?     給 給 給,你還有不亡國的?所以亡國的根本就是你仁愛嘛。你不能正確使用二柄啊。這個二柄是不能亂用的,這個二柄必須依法使用,借術使用,以勢使用,你勢術法 這三把刀。你才能夠用二柄。你就憑你的仁愛去用,那么你亡國。所以韓非說:“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那管理嚴格的大夫之家,就沒有不聽話的奴才,那些 天天疼愛子女,溺愛子女的教出來都是敗家子。韓非這個觀點最后在我們中國民間就形成一句諺語,叫做什么棒子頭下出孝子,筷子頭下出浪子。中國民間有這個說法,從韓非這兒來的。

仁不行,義呢,義也不行。

韓非講,宋國的國君手下有一個臣子叫子罕,這個子罕狡猾狡猾的。他去找國君,他說國君啊,咱們統治人民,不就是兩手嘛,賞啊罰啊,不就是這兩手嗎,說大家老百姓都喜歡賞不喜歡罰,怎么辦呢?這個國君也傻,怎么辦呢?子罕說:要不這么著吧,大家喜歡賞那個權力,你掌握。那個罰人家的權力得罪人的事我做,宋國國君一聽,這人夠哥們兒,得罪人的事他拿去了,我專門做好事,行行行,我專門管賞,你專門管罰,好。結果是什么呢?結果是這些官員和老百姓固然盼望賞,他們更怕罰啊,結果這些人都投靠子罕,都成了子罕的死黨,都聽子罕的話,一年以后子罕把這個諸侯干掉了。這就是哥們兒義氣,管 用嗎?好嗎?

儒家的仁義道德要嗎?能要嗎?法家說不能要,為什么不能要呢,韓非說我們要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關系,是儒家講的仁義嗎,不是。是什么呢,利害。是儒家講的禮讓嗎?韓非說不是,是什么呢?算計。韓非說地主顧長工給自己干活,那長工一下地,到了中午,到了晚上,地主就去送飯,給他們吃好的,喝好的,是地主愛長工嗎,不是。他吃飽了有勁兒多干活,那長工在地里干活,精耕細作把莊稼都伺弄得好好的,是因為他愛地主嗎?不是,他活干好了他多拿工錢,韓非說,魏國有一對夫妻,每天晚上禱告,禱告的時候妻子就禱告說,上天啊,保佑我老公平安無事,得一百束布,什么叫一百束布呢?這個布可能就是布幣,我們姑且把它翻譯為每天掙一百塊錢,每天禱告老公掙一百塊錢,每天禱告。老公就奇怪了,說反正是拜神嘛,你就不能多要點啊,老婆說夠了啊,夠用的了,多掙了錢你包二奶。沒有信任,只有利害關系,說你看我們這些民間生一個男孩,歡天喜地。生一個女孩,垂頭喪氣。為什么男孩勞動力,女孩賠錢貨。這是親生父母啊。親生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都是算計啊,都是算利害關系啊。何況沒有血緣關系的這些人呢,何況我們的君啊,臣啊,官啊,民啊,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原本就沒有恩愛嘛。你怎么可以靠仁義呢。你怎么能靠愛呢。這些官員為什么要到你手下做官,是想從你哪兒得到官位嘛,你當君主的為什么能把人家弄來做事,是因為你能給他好處嘛,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你那好處是不能隨便給的,無功固然不能受賞,你也不能賞得過頭,你賞無可賞的時候,你怎么辦呢?功高蓋主你就坐不住了。

所以人與人之間就是利害關系,就是算計的關系,因此必須小心防范,千萬不要相信別人。韓非說“人主之患,在于信人?!本褪亲鲱I導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相信別人,這是你最大的錯誤,信人則制于人。你一旦相信別人,你就會被別人控制。韓非說,那些諸侯,那些國君,他的老婆孩子,有很多是想謀殺他們的,為什么想謀殺呢,因為當時的制度是世襲制,世襲制的本來的規矩是立嫡以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是當然的接班人,按規矩是這樣的。

但是到了戰國這個時候,這個規矩禮壞樂崩了。還有什么規矩啊,也就是這些君主想挑那個兒子接班,就挑那個兒子接班,挑來挑去的結果是什么呢,是這個大兒子很沒有希望,為什么大兒子沒有希望呢,因為大兒子是君主的第一個妻子,就是正妻生的。韓非說,人之常情是什么呢,是男子過了五十歲還很好色,而女子過了三十歲色衰,一個女人過了三十歲,那就看不得了,那當然是說她那個時代,注意,不是說現在。現在人都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漂亮。因為古代的時候,條件也不好,負擔也重,結婚也早,生育也早,一個女人三十歲,就沒有魅力了,而一個國君呢,他是要多少歲的都能找到多少歲的,不斷有更年輕更漂亮的女人,然后還要不斷地生孩子。最后他因為喜歡年輕漂亮的,就附帶著會喜歡那個年輕漂亮的女人生的孩子,很可能就會把他原來的太子廢掉。

這個時候這個長子和長子的母親,就會有危機感,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提前接班,而要怎樣才能提前接班呢,在世襲制度的情況下,只有國君死了才能接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干了。干掉而很方便,因為妻子老婆孩子,要謀殺一個家人是太方便不過了。韓非說了兩個辦法,一個是下毒,再一個找個繩子把他勒死。他說這些手段都可以用上,很方便,講完這一點以后,他說“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余無可新者矣”老婆孩子是你最親的人啊,這樣的人都不能相信,還有誰可以相信,所以我說韓非這個話,真是直面慘淡的人生,他把儒家的,墨家的,道家的,披在人際關系上面的,那一層脈脈溫情的面紗,毫不留情地撕了下來,露出了人性當中丑陋的,丑惡的血淋林的那一面。

這就不僅是冷靜,也不僅是冷峻,而且是冷酷。最讓人受不了的,還不是韓非的結論,而是韓非的態度,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不動聲色,看得我們驚心動魄。而且我們會感覺到,在他這些話的面前,儒家的溫柔,墨家的執著,莊子的浪漫,全部失去分量。

韓非這樣說對嗎?應該說不完全對,因為就在最近,我們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已經用鐵的事實,證明了人與人之間,是有愛心的,全國人民都表現出了我們的愛心,我們用自己的愛,證明了韓非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它在某些時候,還是有一定道理,而且我們更要關心的是他為什么會這樣說,他為什么要把人性看得如此之壞,他的思想有什么來源嗎,我們下次節目來回答這個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易中天:兩面三刀
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三)
改革者必讀《韓非子》
帶你深入了解法家的管理謀略
法家思想的流變——從禮刑并重到尚法唯刑
《韓非子》:戰國時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靖边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静宁县| 盐边县| 德江县| 竹山县| 北票市| 安多县| 修武县| 固安县| 梁河县| 弋阳县| 昔阳县| 甘泉县| 青川县| 松江区| 南华县| 邳州市| 波密县| 沙湾县| 六安市| 库车县| 太仓市| 峡江县| 邻水| 衡水市| 霍州市| 常宁市| 阳朔县| 融水| 通道| 鄯善县| 获嘉县| 鹤庆县| 息烽县| 沙雅县| 九寨沟县| 晋州市| 新民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