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全書僅31000字,是一部上古時期的百科全書,記載了200多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以及諸多邦國的地理、風(fēng)土、物產(chǎn)等信息。《山海經(jīng)》也是一部極具挑戰(zhàn)性的古書、怪書,書中還記載了奇禽異獸3300多種,奇木異草2600多種。
這些奇怪的動植物中,有一少部分是現(xiàn)代人仍然可以看到的,比如鸚鵡、牦牛、羆(棕熊)、飛鼠、飛蛇、犀牛等,更多的是現(xiàn)代人沒見過的,有可能已經(jīng)滅絕,也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生物。本文只列舉十種比較稀奇的動物。
一,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最早出自《山海經(jīng)》,而后傳至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山海經(jīng)》云:“青丘之山,有怪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九尾狐在先秦時期曾被視為瑞獸,但也有著食人的兇惡意象存在。大禹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一頭九尾狐。《聊齋志異·青鳳》中的老狐精自稱“我涂山氏之苗裔”。
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九尾狐的祥瑞意義也有一定繼承與發(fā)展,但其惡劣的一面也不斷地被放大,最晚在北宋時期已經(jīng)被妖化了。清朝人編纂的《封神演義》中禍國的妖妃妲己就是九尾狐。
二,窮奇
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像狗,靠吃人為生。據(jù)說窮奇經(jīng)常飛到打斗的現(xiàn)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窮奇是古代“四兇”之一,主要記載于《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四兇(窮奇、梼杌、混沌、饕餮)眾說紛紜,一般以《山海經(jīng)》中的為準(zhǔn)。
三,龍龜
龍龜,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瑞獸,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頭是龍,身為龜,為純陽之神獸,能辟邪、解厄、鎮(zhèn)宅,是權(quán)力和長壽的象征。
四,帝江(也叫混沌)
在山海經(jīng)中,混沌是一只神鳥,它的形狀像一只黃色的袋子,紅的像赤色的火焰,有六只腳,兩對翅膀,雖然混沌沒有臉,更不用說眼睛,但是它卻能夠辨別歌聲、識別舞蹈。
五,長右
《山海經(jīng)》中的長右是一種長著四只耳朵的長臂猴,實際上,它是普通的猴子,它有耳聽四方的靈敏聽覺(四耳),它的顯著標(biāo)志是長臂(長右:右,手也)。長右圖有二形:其一,猴形;其二,人面獸身。有推測長右即今天的短尾猴。短尾猴食性較雜,既取食野果、樹葉、竹筍,也捕食蟹、蛙等小動物,分布在長江南岸的群山中。
六,畢方
畢方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火災(zāi)之兆。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fā)出的噼啪聲響,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身體為藍(lán)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食谷物,吞吃火焰,據(jù)說畢方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zhàn)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zhàn)車旁。
七,英招
《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循于四海,其音如榴。”英招的神格與陸吾平級,只是和管著昆侖正宮的同事相比,它看管的只是個類似避暑山莊的東西,地位差了不少,比開明獸低了三級。這是因為它經(jīng)常丟下自己的職責(zé)不管而跑去周游四海,缺乏責(zé)任心而被責(zé)罰的緣故。
八,陸吾
《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zé)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jié)。它不是園丁,而是掌管天界季節(jié)的神靈。
九,開明
昆侖山上天界看門的神獸,身體和老虎一樣大,有九個頭,九個頭都長著人臉。
十,相柳
相柳又稱相繇,上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兇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相柳蛇身九頭,食人無數(shù),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它噴出來的水比洪水還厲害,又苦又辣,吃了就會送命,因此,這種水澤連禽獸也不能生活。禹見相柳如此猖獗,就運用神力打敗并囚禁了共工,殺了相柳,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