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有人統計稱,中國歷史上共產生過400多位皇帝,其中出身寒微的屈指可數,而且全部是開國之君,草創之路異常艱辛。那么,這些“草根”皇帝未發跡前都是做什么的?他們稱帝后是否會保有本色?
1.漢高祖劉邦:流氓
劉邦雖然出身農家,但既不從事生產,又不愛好經商,讀書仕進之路更是從沒想過。天天利用半官半民的亭長角色,干著欺男霸女、偷雞摸狗的流氓營生,扒絕戶墳、踢寡婦門的壞事大概沒少干,很遭鄉親厭棄,就連老爹劉老漢也經常罵他白吃飯、混蛋樣。
劉邦流氓無賴,尤其體現在言談舉止粗魯方面,經常有事無事便問候身邊人的母親,“箕踞而罵”。劉邦尤其討厭儒生,凡儒生覲見,一定要長槍短炮地罵完后,將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里面撒尿。即使坐了皇帝后,惡習依舊難除。
2.蜀漢昭烈帝劉備:販履織席
劉備雖然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其實就是一個破落戶,小時候和寡母只能靠販履織席謀生,稍大點后才在族人的資助下求學問道。黃巾軍起事后,劉備以白身從軍報效,開始走向“成功之路”。
販履織席的過往對劉備影響極深,以至于發跡后仍戒不掉,每每在無聊空虛之際靠織席來消磨時光,為此還遭到過諸葛亮的諷刺。
3.后趙明帝石勒:農奴
石勒是羯族人,西晉末年被并州刺史司馬騰抓捕,賣到山東做農奴以換取軍餉。主人師歡見石勒相貌奇異,便另眼相看,給以厚遇,最后還免除他的奴隸身份。
石勒稱帝后,不忘微賤時小伙伴,全部召入宮中款待。其中有一位叫李陽的,當時跟石勒多次為爭奪漚麻池斗毆,正當他惶恐欲死之際,石勒卻拉著他的手開玩笑說“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一笑泯恩仇。“飽以老拳”成語便出于這則典故。
4.宋武帝劉裕:農民+賭徒
劉裕家境貧寒,只能靠砍柴種地、打漁販履為生,為貼補家用經常去賭博“撞大運”,經常輸了錢沒得還被債主痛毆,常被鄉親輕賤。劉裕發跡后依然未改好賭習氣,在軍務旁午之際,也經常玩得不亦樂乎。
劉裕出身寒家,生活作風簡樸,即使登基后也是如此。他經常穿著粗布衣服,宮室的墻上掛著葛布制的燈籠及麻制蠅拂,以此警示自己及子孫不可忘本。
5.陳武帝陳霸先:小吏
陳霸先出身貧寒,《文苑英華》稱其為“火耕水耨之夫,蓽門圭竇之子”。陳霸先雖然出身微賤,但志向遠大,興趣廣泛,修煉出一身文武兼備的好本領。陳霸先的仕途異常坎坷,三十七八歲之前依然擔任微末小官,直到攀上宗室蕭映這個“高枝”,才逐漸迎來命運的轉機。
與宋武帝相同,陳霸先生活作風非常簡樸,衣服、車輿、宮室、器物,凡所用度都是能省則省,是一位難得的節儉之君。
6.后梁太祖朱溫:流氓
朱溫出身農家,由于父親早死,寡母帶著朱溫兄弟三人以傭工為生。朱溫不事生產,且最兇悍、無賴,經常遭到主人的鞭打。黃巢起兵后,朱溫從軍投效,并逐漸嶄露頭角,后來又“反正”歸唐,最終竟然也成為一代開國之君。
朱溫生性殘暴,同時又極度好色,超級喜歡“扒灰”,尤其喜歡養子朱友文的老婆,并準備將皇位傳給朱友文。親兒朱友珪獲悉后大怒,于是闖入宮中把朱溫殺死,朱溫死有余辜!
7.前蜀高祖王建:潑皮無賴
王建年輕時是個潑皮無賴,以偷驢殺牛、販賣私鹽為業,鄉里人都很討厭他,經常罵他為“賊王八”。王建后來因為販賣私鹽入獄,越獄后藏匿在武當山避難,偶然間遇到了善于相面的僧人處洪。處洪勸他從軍報國以博取功名,于是使王建開啟一段傳奇的“創業”人生。
王建雖然出身不好,但在治理國家方面卻可圈可點,在位期間與民休息,興修水利、注重農桑,使得蜀中大治。
8.后漢高祖劉知遠:馬奴
劉知遠出身沙陀族貧寒之家,少時充軍當馬奴,曾因牧馬踏壞過寺廟屬地的莊稼,被僧人痛打。據說劉知遠在晉陽牧馬時看上一位李姑娘,即后來的皇后李三娘,由于家貧只能入贅到李家為婿,落魄到了極點。
劉知遠后來從軍,投靠河東大將李嗣源當軍卒,因兩次救過將軍石敬瑭的命,遂成為其心腹。后晉滅亡后,時為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乘機“下山摘桃”,登基坐了后漢的開國皇帝,但一整年時間不到便翹了辮子。
9.明太祖朱元璋:和尚、乞丐、小偷
朱元璋祖上數代貧農,生活非常艱難。元末大饑荒、大瘟疫,朱家幾乎死絕,朱元璋為了活下來,做過和尚、乞丐、小偷,為一口吃的苦苦掙扎。直到“發小”湯和的引薦從軍,朱元璋的人生才迎來徹底的轉變。
與宋武帝不同,朱元璋非常忌諱自己的出身,群臣往往因為一兩個字,而被懷疑為訕笑他的過去,由此招致殺身之禍的事件比比皆是。例如,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圣德作則”一句,因“則”與“賊”音近,被朱元璋懷疑為譏諷他當過小偷的經歷,于是將孟清斬首。
10.大順永昌帝李自成:牧童+驛卒
李自成出身窮苦人家,童年為地主牧羊,常常受到地主的鞭打欺凌。成年后又當過守將的士兵及驛站的驛卒,因驛站裁撤生活無著,才投奔了農民軍。
攻占北京前,李自成一直以簡樸勤奮示人。一旦奪了朱家的江山,便馬上墮落變質,每日尋歡作樂、笙歌燕舞,迅速敗亡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