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國演義》100位名將、名士、美女是怎么死的

在談及三國英雄時,常會問一句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在此總結了《三國演義》中100位名人的十類死法。一些人在正史上的歸宿可能與演義有所不同,對此本文不做太多探討。

一.戰死:華雄、孫堅、典韋、顏良、文丑、龐統、夏侯淵、朱然、張郃、夏侯霸、鐘會

華雄(第五回):死于汜水關之戰。反董卓同盟殺奔汜水關,董卓派上將華雄迎戰。華雄接連斬殺鮑忠、祖茂、俞涉、潘鳳。諸侯失色,階下劉玄德馬弓手關羽大呼曰:“小將愿往斬華雄頭!”曹操捧一杯熱酒壯行,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只聽得帳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不多時鸞鈴聲響,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孫堅(第七回):因玉璽與劉表結怨,孫堅興師圍攻襄陽。為追健將呂公,孫堅單騎獨往,中了埋伏,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孫堅體中石、箭,腦漿迸流,當場死亡。壽止三十七歲。孫堅英勇,卻死于小將之手,頗為可惜。

典韋(第十六回):死于宛城之戰。宛城的張繡投降了曹操,曹操卻看上張繡叔叔張濟(已死)之妻鄒氏。張繡大怒,打算叛亂,忌憚典韋勇猛,派賈詡將典韋灌醉,同時胡車兒盜去典韋雙戟。典韋當晚醉臥,被喊殺聲驚醒,身無片甲,拒守寨門,上下被數十槍,群賊不敢近,遠遠以箭射之。寨后被攻入,典韋背上又中一槍,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

顏良(第二十五回):死于白馬之圍。官渡前哨戰,袁紹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顏良連斬曹軍兩將,又二十回合殺退徐晃。程昱舉薦關云長出戰。曹操對關羽說:“河北人馬雄壯,顏良連誅二將,勇不可當。”關羽卻說:“吾觀河北人馬,如土雞瓦犬耳。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提刀直沖彼陣,赤兔馬快,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顏良措手不及,被云長手起一刀,刺于馬下。

文丑(第二十六回):死于延津之戰。顏良死后,袁紹要為顏良報仇,又派大將文丑渡過黃河進攻曹操。文丑射落張遼,戰退徐晃。這時關云長大喝殺到,文丑心怯逃走,被關公赤兔馬趕上,腦后一刀斬下。

龐統(第六十三回):劉備和龐統分兩路取雒城,劉備將坐騎的盧給龐統。在落鳳坡埋伏的蜀將張任只望“騎白馬的劉備”射來,卻將鳳雛龐士元射死于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的盧妨主之說果然應驗于軍師龐統。

夏侯淵(第七十一回):死于定軍山之戰。蜀魏在漢中對陣,夏侯淵迎戰黃忠。黃忠從對山飛馬而下,斬卻夏侯淵。

朱然(第八十四回):死于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后,先主劉備急向白帝城奔逃。吳國大軍追趕,朱然截住劉備去路,射傷關興、張苞,先主慌忙。幸好趙云從川中援軍救駕,一槍刺朱然于馬下。

張郃(第一百一回):死于諸葛亮五出岐山。因李嚴運糧不濟,諸葛亮退兵。司馬懿派張郃追擊。諸葛亮誘張郃到劍閣埋伏處,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其發,張郃并百余部將皆被射死。

夏侯霸(第一百十五回):夏侯霸是夏侯淵次子,因為司馬懿政變,曹氏失勢,夏侯霸身命難保,投靠了蜀國。蜀國重用夏侯霸,夏侯霸也為蜀國立下許多戰功。姜維九伐中原的最后一次,夏侯霸進攻洮陽。在甕城中了埋伏,矢石如雨,夏侯霸在城下被射死。

鐘會(第一百十九回):死于鐘會之亂。鄧艾偷度陰平,后主劉禪投降。這時姜維還在劍閣死戰,姜維帳下眾將怒恨號哭。姜維想出一計,投降鐘會并說動鐘會造反。魏將多有不愿,姜維要鐘會殺死所有魏國將領。結果消息走漏,魏將率兵來殺,鐘會拔劍殺死數人,卻被亂箭射死。

二.中箭:太史慈、黃忠、甘寧、張遼、徐晃、郭淮

戰場上被斬殺的名將不算多,上一類中戰死的名將中,有一半其實是被弓箭射死。本類“中箭”,主要區別是當時重傷,之后因傷死去。

太史慈(第五十三回):赤壁之戰之后,曹操留張遼守合淝。孫權在合淝與曹軍交鋒大小十余戰,未決勝負。太史慈獻計,要張遼手下的養馬同鄉戈定去合淝城中舉火叫反,以亂城中軍心。張遼識破此計,捉了戈定,將計就計,大開城門。太史慈以為計成,挺槍縱馬而入,城上一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身中數箭,被陸遜、董襲救出。孫權罷兵退回南徐潤州。沒幾天太史慈病重而亡,年四十一歲。孫權命厚葬于北固山下。今鎮江北固山下仍有太史慈墓。

太史慈墓

黃忠(第八十三回):死于夷陵之戰。劉備東征吳國時,關興張苞屢立大功,劉備嘆曰:“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老將黃忠聽后不服,追擊關公仇人潘璋三十余里,中了埋伏,被馬忠射中肩窩。關興張苞引兩軍殺來,救了黃忠。當晚在劉備御前營中,黃忠箭瘡痛裂,不省于人事。

甘寧(第八十三回):死于夷陵之戰。黃忠死后,劉備更恨東吳,繼續進兵。此時甘寧已患痢疾,帶病從征。蜀兵大至,甘寧因有病在身,上馬奔走,被蠻王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甘寧帶箭走到一棵大樹下死去。

張遼(第八十六回):夷陵之戰后,劉備死在白帝城,司馬懿獻計趁此起兵五路共五十萬來圖蜀中。諸葛亮輕松搞定四路,還剩東吳一路,遣鄧芝說和。魏主曹丕聞知,決定親征伐吳。魏吳交戰許多日,忽報趙云引兵出陽平關,徑取長安。曹丕大驚回軍,背后丁奉引吳兵殺來,張遼急拍馬來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得徐晃相救。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

徐晃(第九十四回):關羽大意失荊州時曾求救于上庸的劉封、孟達,二人不救。后劉封被劉備斬首,孟達投降魏國。諸葛亮北伐時,孟達在新城,欲起兵舉事來助。同一時候,司馬懿在宛城被任命為平西都督。司馬懿不待表奏,立即起軍,以徐晃為先鋒,一日行二日之路,八日就到了新城,孟達大驚。徐晃來到城下叫孟達投降,孟達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徐晃當晚身亡,時年五十九歲。次日城破,孟達身死。

郭淮(第一百九回):死于姜維第二次北伐。姜維遣使結好羌王,等待羌兵策應。魏國左將軍郭淮殺敗羌兵,讓羌兵在前,行到蜀寨。姜維不知是計,以為羌兵來助,被魏軍殺入。姜維慌忙逃走,只帶著一副弓,一支箭都沒有。郭淮緊追不舍。姜維虛拽弓弦,連響十余次。郭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姜維無箭,于是不再閃躲,拈弓搭箭射向姜維。姜維接住來箭,望郭淮射去,郭淮應弦落馬。魏兵不敢追趕,救郭淮歸寨,拔出箭頭,郭淮血流不止而死。

三.處死:高順、陳宮、呂布、于吉、沮授、田豐、荀彧、張任龐德、關羽、關平、華佗、甄姬、馬謖

高順(第十九回):死于下邳之戰。高順是呂布手下第一戰將,地位甚至要高于張遼。曹兵攻入下邳后,高順和張遼一同被擒。曹操問高順:“你有什么說的?”高順全不搭理,曹操怒命斬之。本來曹操還要斬張遼,被關羽、玄德保下。在三國中,高順名氣遠不及張遼。如果曹操沒殺高順,也許三國又會多一員著名猛將了吧;如果當時曹操殺了張遼,也許三國就會少了一員猛將吧。

陳宮(第十九回):死于下邳之戰。當初曹操行刺董卓失敗,逃到中牟縣被捉住,縣令陳宮放了他。二人逃到呂伯奢家,呂伯奢置辦酒菜,曹操卻起了疑心,殺了呂伯奢全家。陳宮對曹操十分失望,離開了他,后來成為呂布首席謀士。呂布戰敗,陳宮被擒,曹操與他敘舊一番。陳宮說:“今日有死而已”。曹操并不想殺昔日恩人,對陳宮說:“你死了,你的妻兒老小怎么辦?”陳宮說:“老母妻子存亡,在于明公耳。”徑步下樓,伸頸就刑,左右牽之不住。

呂布(第十九回):死于下坯之戰。曹操水淹下邳,呂布在白門樓守城,睡在椅上。呂布手下宋憲魏續趁機盜其方天畫戟,并將呂布繩纏索綁。曹操問劉備如何處置呂布,劉備說:“你知道丁原和董卓的下場吧?”于是曹操下令將呂布縊死。

于吉(第二十九回):道士于吉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孫策認為于吉是黃巾張角之流,將于吉囚在獄中。這時正是大旱,孫策部下勸說讓于吉祈雨贖罪。于吉登壇,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皆滿。官民皆拜于水中,孫策認為妖人蠱惑萬民,叱武士將于吉一刀斬頭。

沮授(第三十回)、田豐(第三十一回):白馬之戰前田豐多次勸阻,袁紹大怒,將田豐下獄。顏良、文丑戰敗后,袁紹又親率七十余萬人馬渡過黃河,來到官渡。沮授說:“我軍雖眾,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糧草不如我軍。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袁紹又怒,將沮授鎖于軍中。

沮授夜觀星象,知道曹軍要燒烏巢屯糧之所,求見袁紹,袁紹不聽。當晚烏巢被燒,袁紹大敗,逃歸冀州,沮授被擒。曹操對沮授說:“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留在軍中厚待。沮授卻盜馬,仍要逃歸袁氏。操怒,殺之。沮授至死神色不變,曹操嘆曰:“吾誤殺忠義之士也!”命厚葬于黃河渡口,并題寫“忠烈沮君之墓”。

冀州獄吏得知官渡戰敗消息后,對田豐賀喜說:“袁將軍大敗而回,肯定要重用您”。田豐卻說:“袁將軍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果然,袁紹敗回后說:“吾不聽田豐之言,致有此敗。回去有何面目見之”。逢紀又進譖言,說田豐在獄中取笑。袁紹大怒命使者持寶劍到冀州獄中,田豐拿劍自刎。

荀彧(第六十一回):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和功臣,曹操最重要的戰略舉措“奉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荀彧提出的。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曹操平定北方后,在許都威福日盛,手下提出進爵魏公、加九錫。“公”是秦代以來都沒有的爵位。荀彧說:“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不宜如此。”曹操深恨之,送一盒飲食給荀彧。打開一看,空無一物,荀彧服毒而亡,年五十歲。

張任(第六十四回):張任是劉璋手下數一數二的戰將,射死龐統的就是他。龐統死后,諸葛亮同張飛趙云從荊州前來支援。降將吳懿說張任極有膽略,諸葛亮便設計先捉張任,再謀取城。孔明故意擺出不整齊的軍隊,引誘張任追趕,張任中了埋伏被張飛活捉。玄德對張任說:“蜀中諸將,望風而降。你也投降吧。”張任睜目怒道:“忠臣豈肯事二主?”玄德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孔明斬之以全其名。玄德令收葬尸首,表其忠勇。

龐德(第七十四回):死于樊城之戰。龐德隨于禁出戰關羽,與關羽大戰百合未分勝負,次日還射中關羽左臂。關羽趁大雨之際,水淹七軍,于禁投降。而龐德仍然死戰,奪一支小船,打算逃往樊城,卻被周倉撐一支大船撞翻,落入水中。周倉知水性,于水中生擒龐德。龐德不降,關公令刀斧手斬之。

關羽、關平(第七十七回):死于樊城之戰。水淹七軍之后,關羽大意失荊州,父子被東吳馬忠擒住。孫權本想留下關公,可想到“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舊事,沉吟半晌,將關羽關平斬首。關羽亡年五十八歲。

華佗(第七十八回):關羽死后,曹操中邪,頭疼不能忍。遍求良醫治療,不能痊愈。請來神醫華佗,華佗說:“病根在腦袋中。先飲麻沸湯,然后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操大怒說:“關羽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拿下追拷。旬日后,華佗死于獄中。

甄姬(第九十一回):甄氏本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官渡之戰后被曹丕納為妻妾。后來曹丕又納了郭貴妃,甄夫人失寵,郭貴妃陷害甄夫人,曹丕聽信,將甄夫人賜死,立郭貴妃為后。但因為郭后無出,所以將甄夫人所生曹睿養為己子。曹丕死后,曹睿繼位,謚甄氏為文昭皇后。

馬謖(第九十六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荊州馬氏五兄弟中,馬良是最有才干的。刮骨療傷時與關公下棋的就是馬良。諸葛亮南征孟獲前,馬良亡故,馬謖奉詔來到軍中,對諸葛亮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孔明遂令馬謖為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自薦去守街亭重地。諸葛亮多番告誡當道下寨,又派上將王平相助。馬謖立下軍令狀,卻在山上下寨,被司馬懿斷水。街亭失守,諸葛亮只得擺空城計,彈琴退敵。回到漢中后,馬謖自縛跪于帳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四.中邪:孫策、呂蒙、曹操、夏侯惇

演義中鬼神之事很多,這里不討論迷信不迷信,僅按小說來講

孫策(第二十九回):吳郡太守許貢暗通曹操,孫策絞殺了許貢。許貢家客三人,趁孫策獵趕大鹿時行刺,孫策身被數槍,面中一箭,程普引數人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孫策請到華佗徒弟來醫治,其徒曰:“箭頭有毒須靜養,若怒氣沖激其瘡難治”。這時出了個神仙于吉,孫策就是跟他過不去,終究斬了于吉。之后孫策無時無刻不被于吉之影所糾纏,一日孫策照鏡子,忽見于吉立于鏡中,孫策大叫一聲摔掉鏡子,箭瘡迸裂,昏絕于地。召來張昭孫權大喬等人交代后事,言訖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歲。

呂蒙(第七十七回):與關羽關平死于同一章回。孫權殺了關羽父子,盡收荊襄之地。設宴慶功,置呂蒙于上位。孫權稱贊“子明設計定謀,立取荊州,勝子敬、周郎多矣!”親自酌酒。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于地,手揪孫權,厲聲大罵:“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云長也。”孫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呂蒙倒于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曹操(第七十八回):東吳害了關圣后,將首級送于曹操,欲使劉備歸怨于曹公。關公頭顱在曹公面前居然口開目動,須發皆張,曹操驚倒。又聽聞關公顯圣附體呂蒙之事,刻沉香木為軀,將關圣以王侯之禮葬于洛陽。自此之后曹操每夜合眼便見關公。眾官勸曹操舊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選定做宮殿棟梁的一棵大梨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曹操取佩劍親自砍之,血濺滿身。當晚曹操夢到梨樹之神仗劍來砍,曹操大叫一聲驚覺,繼而頭腦疼痛不可忍。神醫華佗說要用利斧砍開腦袋治療。曹操大怒,將華佗殺害。曹操病勢更重,又有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皆被曹操害死)立于愁云之內索命。幾日后曹操在臥榻之前召司馬懿等人囑以后事。多疑的曹公還交代“設立疑冢七十二”,囑畢氣絕而亡。壽六十六歲。

夏侯惇(第七十九回):曹操被董承等二十余人索命,目不見物,急召夏侯惇商議。夏侯惇至殿門前,也見了董承等立在陰云之中,大驚昏倒,自此得病。在曹操死后不久,夏侯惇也隨曹操而去。

五.遇刺:董卓、張飛、魏延、諸葛恪、鄧艾

董卓(第九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貂禪挑撥呂布董卓二人,呂布為了貂禪決定刺殺董卓。董卓做著皇帝夢,被王允李肅騙說到受禪臺,呂布一戟直刺咽喉。

電視劇截圖

張飛(第八十一回):關羽死后,蜀國準備起兵伐吳報仇。張飛限軍中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帳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要求寬限數日。張飛大怒,將二人縛于樹上,各鞭背五十,說來日俱要完備,否則斬首。二人無法完備,待張飛睡著時,密入帳中行刺。因張飛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兩人本不敢下手,但張飛鼾聲如雷,二人方敢以短刀刺死張飛。張飛時年五十五歲。

魏延(第一百五回):諸葛亮死前料定魏延必反,已預備錦囊遺計。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叛,帶軍來到漢中南鄭城下叫掌握兵權的楊儀投降。楊儀受了孔明遺計,笑曰:“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吾就獻漢中城池與汝。”魏延說丞相死了,現在天下誰敢敵我,休道三聲,叫三萬聲也不難。于是大叫“誰敢殺我?”腦后馬岱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

諸葛恪(第一百八回):諸葛恪是東吳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在《三國演義》出場比諸葛恪多,但實際上諸葛恪的地位比他父親更高,官至東吳丞相,一度大權在手,大小事務皆歸諸葛恪。司馬昭三路進攻東興郡時,被丁奉和諸葛恪擊敗。諸葛恪趁勢進攻新城,圍城久攻不下,只得退兵,魏軍隨后掩殺,吳兵大敗。諸葛恪自感羞愧,搜求眾官將過失,輕則發遣,重則斬首,內外官僚,無不悚懼。連吳主孫亮也說:“朕見到諸葛恪也感到害怕”。宗室孫峻因被諸葛恪奪權,也想殺他。得到皇帝同意后,宴請諸葛恪,酒至數巡,孫峻下殿,內披環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天子有詔誅逆賊!”諸葛恪大驚,欲拔劍迎之,頭已落地。

鄧艾(第一百十九回):死于一計害三賢。鄧艾滅亡蜀國后,姜維還想再扶劉漢,假意投降了鐘會,讓鐘會上書說鄧艾有謀反之心。司馬昭讓鐘會解決鄧艾。姜維獻計,讓監軍衛瓘去成都宣詔捉拿鄧艾。如果鄧艾殺衛瓘,就坐實了謀反,再起兵征討。衛瓘不愿送死,先發檄文二三十道,告知只捉鄧艾,其余不問,歸降有賞,不歸滅族。成都魏軍見檄文,全都投在衛瓘馬前,順利捉住鄧艾父子。鐘會將鄧艾父子送往洛陽,姜維又說動鐘會自立起事,結果事泄鐘會姜維皆死于亂軍之中。鄧艾部下連夜去追鄧艾,衛瓘擔心鄧艾不死,自己必死。派與鄧艾有仇的護軍田續去殺鄧艾。田續帶五百人在綿竹追到鄧艾,鄧艾已被放出囚車,以為又是本部兵馬前來,未做準備,被田續一刀斬之。

六.自殺:孫尚香、楊儀、姜維

孫尚香(第八十四回):劉備彝陵兵敗。訛傳劉備死于軍中。孫夫人聽聞之后,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

楊儀(第一百五回):諸葛丞相死在軍中,兵權由楊儀掌管,魏延不服反叛。楊儀和馬岱按諸葛亮的錦囊遺計,誅殺了魏延。楊儀自認功高,但諸葛亮臨終卻指定蔣琬為相。楊儀口出怨言說:“當時如果我率領全軍投降魏國,恐怕地位比現在高吧?”后主得知后大怒,貶楊儀為民。楊儀羞慚自刎而死。

姜維(第一百十九回):和鐘會一樣,死于一計害三賢。姜維說服鐘會自立,再借口魏國諸將不從,要全部坑殺。可惜事泄,魏兵來殺。姜維見計謀不成,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姜維這一計策使得自己和鄧艾、鐘會都死于非命,被稱之為“一計害三賢”。

七.憂死:袁紹、周瑜、于禁、劉備、諸葛亮、李嚴

袁紹(第三十二回):官渡戰敗后,袁紹再聚集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共四州之兵二三十萬至倉亭下寨,又被程昱獻計擊破。袁紹逃脫,吐血不止,回到冀州養病。曹操來攻冀州,袁紹最喜歡的兒子袁尚出迎,與張遼單挑,不是對手,敗回。袁紹舊病復發,吐血數斗而死。

周瑜(第五十七回):死于三氣周瑜。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回江北,讓曹仁守南郡并留下一計。曹仁依計在南郡設下埋伏,周瑜身中一箭。醫者對周瑜說了孫策中箭時一樣的話:“箭頭有毒,急切不能痊可,若怒氣沖激,其瘡復發”。而諸葛亮趁周瑜曹仁交戰之際,不費力氣奪取了南郡、襄陽,一氣周瑜。劉備娶回孫夫人,殺敗東吳追兵,周郎賠了夫人又折兵,二氣周瑜。最后一次周瑜欲借收川之名來取荊州,被諸葛孔明識破,引兵進退不能,怒氣填胸,箭瘡復裂,墜于馬下。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于禁(第七十九回):樊城之戰于禁帶領的七軍盡沒,于禁本人跪地求饒,被關羽關進荊州大牢。呂蒙襲取荊州后,將于禁放歸魏國。不久曹操中邪而死,曹丕繼位,命于禁治理曹操陵墓。陵墓一間屋內,畫著云長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于禁拜伏哀求乞命之狀。于禁見此畫,羞惱成病,氣憤而死。

劉備(第八十五回):夷陵戰敗后,劉備逃至白帝城,染病不起,漸漸沉重。召來諸葛亮托孤,交代完畢后駕崩,壽六十三歲。劉備靈柩送回成都,葬于惠陵,即漢昭烈帝墓。劉備墓有另外一個更著名的名字——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后世諸葛亮的地位其實超過劉備,所以武侯祠里都是歷代賢人對諸葛亮稱頌的詩文、對聯、書法。幾乎讓人忘了這里其實是先主陵墓。

漢昭烈帝墓-武侯祠

諸葛亮(第一百四回):死于秋風五丈原。諸葛亮六度北伐,雖勝仗無數,卻還是沒能北定中原。最后一次北伐兵敗北原渭橋,火熄上方谷,很是不順。丞相食少事煩,又聞知共同舉事的東吳在東線作戰兵敗,長嘆一聲,昏倒于地。蘇醒后仰觀天文,知自己命不久矣,擺七星燈陣沿命。可到最后一天,司馬懿派兵來探,魏延入帳來告,七星主燈被撲滅。孔明知死期至矣,囑咐諸般后事,星隕五丈原。壽五十四歲。諸葛亮葬于漢中定軍山,成都武侯祠并不是諸葛亮墓。

李嚴(第一百四回):李嚴也是劉備請至白帝城永安宮托孤的重臣。諸葛亮北伐,李嚴擔負糧草督運的重責。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李嚴因軍糧不濟,寫信告急說魏吳連合,魏國要求吳國進攻蜀國。諸葛亮雖然得勝,也只得退兵,得知真相后大怒,將李嚴貶為庶人。過了三年,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去世。李嚴得知后大哭病死,他本希望有朝一日再得諸葛亮起用,孔明死后就再也不可能了。

八.病死:張角、郭嘉、魯肅、法正、曹仁、賈詡、曹丕、馬超、趙云、張苞、蔣琬、司馬懿、陸遜、孫權、司馬師、關興、黃月英、司馬昭、羊祜、丁奉、陸抗、劉禪

不論人類戰爭史有多少年,病死的總比戰死的多。上面憂死也可以算作病死,本類病死主要是指小說沒寫太多原因的正常死亡。

張角(第二回):死于黃巾之亂。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入山采藥遇到南華老仙授《太平要術》,并說:“若萌異心,必獲惡報。”張角起初散施符水,為人治病。后徒眾日多,還是起了異心。黃巾起義是三國的開端,黃巾軍浩大,官兵不能抵御。大將軍何進降詔,令各地自行討賊,這也造成后來群雄割據的亂世。河東太守董卓討伐黃巾軍屢敗,朝廷讓屢立戰功的皇甫嵩來取代董卓。皇甫嵩到時張角已死。

郭嘉(第三十三回):官渡戰后,袁紹病死,曹操繼續征討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被殺,袁熙袁尚逃奔遼西烏桓。沙漠難行,曹操有意回軍。郭嘉水土不服臥病車上,仍勸曹操快速進軍。戰勝烏桓后,袁熙袁尚又逃奔遼東,此時郭嘉已死數日。亡年三十八歲。郭嘉臨死留下遺計:遼東公孫康與袁氏必定生疑。果然數日后,公孫康就送來二袁首級。

魯肅(第六十九回):書中魯肅的亡故,是由管輅帶出的。時間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之后,夏侯淵戰死于定軍山之前。曹操命管輅卜卦,管輅算出:“東吳主亡一大將”。曹操不信,忽合淝報來:“東吳陸口守將魯肅身故。”曹操驚訝。

法正(第七十九回):法正是劉備進入西蜀后的一位重要謀士。黃忠在定軍山斬夏侯淵就是法正指揮。關羽被殺,廖化上奏劉封孟達不救,劉備打算誅殺二人。書中借孟達之口說:“我與法孝直同有功于漢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漢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見害。”孟達于是投降了魏國。次年劉備即皇帝位,并決議東征吳國,孔明苦諫不從,說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曹仁、賈詡(第八十六回):劉備死后,司馬懿獻計起五路大軍伐蜀。諸葛亮安居平五路,東吳這一路派鄧芝說和。吳蜀通好,曹丕大怒,商議起兵。書中在這里一筆帶過:“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亡”。

曹丕(第九十一回):曹丕在位七年,感寒疾,醫治不痊。召司馬懿等人托孤,言訖墮淚而薨。時年四十歲。

馬超(第九十一回):諸葛亮南征孟獲,派馬超監守陽平關。孔明平南回都,馬孟起病故。

趙云(第九十七回):諸葛亮一出祁山時,趙云不服老,請為先鋒,仍然立功斬敵。諸葛亮二出祁山之前,趙云病重而死。

張苞(第九十九回)、關興(第一百十二回):關興是關羽的兒子,張苞是張飛的兒子。關羽張飛死后,劉備命二人結拜為兄弟,一同伐吳報仇。關興、張苞屢立大功,關興還殺死仇人潘璋。后來二將又隨諸葛亮北伐,多有戰功。第三次北伐張苞在得勝追擊郭淮時,跌入山澗,送回成都養病。三次北伐未完,成都傳來消息,張苞身死。關興則在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病亡。

蔣琬(第一百七回):諸葛亮死后,蔣琬為丞相。姜維北伐前,尚書令費祎提到:“蔣琬、董允皆相繼而亡,內治無人。伯約只宜待時,不宜輕動。”

司馬懿(第一百八回):司馬懿先后有曹操曹丕曹睿三世托孤,活得真夠長的。曹芳時代,司馬懿沾病,并漸漸沉重,跟他兩個兒子說:不要有異志。言訖而亡。想司馬仲達一生與諸葛孔明作戰,兵敗無數次,可他比諸葛亮長命。如果司馬懿先死,而諸葛亮沒死,那一切就難說了。

陸遜(第一百八回):書中也只是提了一句,在孫權死前,陸遜已亡。

孫權(第一百八回):吳國無端起了大風,把吳主先陵(估計是孫堅孫策的陵冢)所種松柏盡皆拔起,直飛到建業城南門外。孫權因此受驚成病。次年病勢沉重,召來諸葛恪等囑以后事,囑訖而薨。孫權在位二十四年,壽七十一歲。

司馬師(第一百十回):司馬懿死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把持朝政。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魏國揚州都督毋丘儉和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剛割掉左眼肉瘤,帶病來到淮南。文欽的兒子文鴦劫營,司馬師大驚,眼珠從肉瘤瘡口迸出,血流遍地。自此司馬師臥病不起,從洛陽喚來司馬昭交代遺言后死亡。

黃月英(第一百十七回):鄧艾偷渡陰平后,來至涪城,成都危機。有人提議“可宣武侯之子退兵”。然后有一段對諸葛瞻的介紹,提及“其母黃氏……及武侯死后,夫人尋逝……”

司馬昭(第一百十九回):司馬師死后,司馬昭更夸張,弒殺魏帝曹髦。滅掉蜀國后,朝中大臣表奏司馬昭為晉王,魏帝曹奐不敢不從。司馬昭只當了一年晉王,就中風病死。

羊祜(第一百二十回):羊祜是晉國的荊州都督,在襄陽鎮守。此時東吳有陸抗,羊祜認為不可輕進。羊祜與陸抗雖在敵國,卻相互敬服,常相往來通問。東吳聽聞陸抗與羊祜交好,罷免了陸抗兵權。羊祜得知后,上表請求伐吳,司馬炎未采納。幾年后羊祜病危,司馬炎親臨其家問安,羊祜舉薦杜預代替自己,言訖而亡。羊祜戰功并不算多,但他在襄陽甚得軍民之心。羊祜死后,襄陽罷市而哭,為他建廟立碑。金庸《神雕俠侶》中的襄陽羊太傅廟,既是羊祜廟。

丁奉、陸抗(第一百二十回):丁奉在赤壁之戰前就有出場,一直為吳國奮戰到了全書最后一回!算得上是吳國最后的名將。陸抗是陸遜的兒子,就任東吳有光榮傳統的大都督職位,鎮守荊州。丁奉陸抗都為吳國立下許多大功,等二人死后,晉帝司馬炎出動六路大軍滅亡了吳國。羊祜和陸抗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不多,但二人后世地位頗高,唐宋兩朝都入武成王廟配享。

劉禪(第一百二十回):蜀漢滅亡后,后主劉禪遷至洛陽,留下名言“此間樂,不思蜀”。劉禪做了七、八年安樂公,亡于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九.不明:皇甫嵩、貂禪、大喬、小喬、徐庶、程普、黃蓋、程昱、樂進、李典、凌統、韓當、周泰、蔣欽、星彩、許褚、關索、祝融、孟獲、徐盛、張昭、王平、馬岱

演義中人物眾多,不是每個人死了都有講述一番的待遇。即便是名臣名將,也有些寫著寫著就不再出現了。這些人多數應該也是病死,但在此單獨歸入一類。

皇甫嵩:唐宋時祭典的武廟中有古代名將共七十多人,處于三國時期的有十三人,除了上面曾提到的羊祜、陸抗之外,皇甫嵩也是其中一員。皇甫嵩是平定黃巾之亂的第一功臣,但在小說中筆墨不多,也沒寫明他是怎么死的。

貂禪、大喬、小喬:《三國演義》算是戰爭小說了,女性出現機會很少。《三國志》正史倒還記載了一下妃嬪及生卒。曹操攻破呂布的下邳城后,就沒提到過貂蟬。大喬在整書中連句臺詞都沒有,小喬甚至都沒正面出場過。書中這三位美女,遠不如現今游戲等三國衍生產品中的地位重要。現在時常會提到的另一些女性角色,比如鮑三娘、張春華等等,在《三國演義》中都出場很少,甚至根本沒出現。本文就不列舉她們了。

徐庶:曹操召來徐庶后,徐庶“終身不設一謀”。他在赤壁之戰前點破了龐統的連環戰船計,龐統教他逃脫了赤壁大火。此后再未出現。

程普、黃蓋:二人都是從孫堅時代就跟隨孫家的重要將領。在赤壁之戰時程普是副都督,僅次于周瑜;黃蓋則是火計執行者。書中最后一次提到他們是合肥之戰時,“程普、黃蓋在他處鎮守”。

程昱:程昱也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之一,為曹操獻策頗多,但不如荀彧、郭嘉那么出彩。書中對他的后世也未做交代。

樂進、李典:這二將最后一次出陣是濡須口甘寧百騎劫營的次日。兩軍對陣,曹休將凌統射落,樂進來刺凌統,卻被甘寧射落。自此凌統和甘寧結為生死之交。樂進則“到帳中調治”。書中沒交代樂進是否因箭傷而死。李典繼續帶軍作戰,再無更多細節。

凌統、韓當、周泰:這三員東吳大將的最終歸宿,演義連一筆帶過都沒有。三人最后一次出場都是在夷陵之戰中。周泰更為出彩,還斬殺了蠻王沙摩柯。

蔣欽:蔣欽也是東吳名將,在孫策時期就跟隨孫家。著名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不只呂蒙一人,還有蔣欽。孫權對呂蒙、蔣欽二人說雖軍務繁忙,也要多讀書啊。過了些年,孫權感慨二人雖然年長還能繼續讀書學習。蔣欽在樊城之戰曾與關羽交戰,之后就沒再出現。

星彩: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后成為劉禪的皇后,姐姐稱作“敬哀皇后”,妹妹稱作“張皇后”。演義中僅僅只提到一句:諸葛亮讓劉禪納張飛年十七歲的女兒為正宮皇后。星彩這個名字是日本常做三國游戲的光榮公司所創造,有說法稱因為“星彩”和“敬哀”在日文和中文里,讀音都比較相近。往后的很多三國衍生品都將劉禪的皇后稱作“星彩”,其實是比較不正規的名字。后世再改編的女性名字還有很多,比如孫尚香這個名字就時戲曲創作,王異、呂玲綺這樣的名字也未出現在演義中。

許褚:《演義》中也沒提到許褚的死。許褚最后一次出陣,是在劉備死后,曹丕發動廣陵之戰。許褚為中軍護衛。后來鐘會鄧艾伐蜀時,先鋒是許褚的兒子許儀。因修橋不利,差點害死都督鐘會,鐘會不念其父許褚有功,將許儀斬首。應該是許褚已經死了吧。

關索:在現今一些三國游戲中常見關索的身影。但他在小說中出場很少,只在諸葛亮南征孟獲的三回里有他。不知后事。關索其實不是正史中的人物。

祝融、孟獲:南蠻夫妻二人在七擒七縱歸順之后就沒出現了。

徐盛:徐盛貫穿了東吳幾次大戰,赤壁之戰、樊城之戰、夷陵之戰都有他出戰立功。在東吳幾大名將死后,一時期內徐盛是最重要的主將。徐盛書中最后一次出戰是在石亭之戰,周魴斷發賺曹休,徐盛為先鋒大將大破魏軍。諸葛亮也因東吳的勝利,上《后出師表》,二出祁山。

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張昭可謂是東吳首席內政大臣。他在三國中出場的跨度也比較大。諸葛亮二次北伐后,張昭勸孫權在武昌即皇帝位,張昭位列三公之上。之后書中對張昭無交代。

王平:王平是諸葛亮南征孟獲北戰中原的一員主將,街亭之戰時輔佐馬謖,可馬謖不聽王平勸告。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死后,就再沒提到王平了。

馬岱:斬魏延后就沒出場。

十.未死:賈充、杜預、王濬、左慈、文鴦、衛瓘

《三國演義》全書至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分歸晉結束。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死在了亂世,還有一些人看到了三國的最終結局。演義中自然也沒記載這些人的最終歸宿,依據其他資料得知這幾個人一直活到三國之后。

賈充:賈充是晉國開國元勛,帶隊弒殺曹髦的就是賈充。司馬昭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也沒殺賈充。司馬炎受禪也是賈充力主。書中直至最后一國吳國滅亡,賈充尚在。

杜預、王濬:這兩人是晉國滅吳功臣,和皇甫嵩、羊祜、陸抗一樣,是武成王廟里配享的古代名將。作為晉朝開國功臣,直至《三國演義》末尾,仍然健在。

左慈:僅出現在第六十八回,最后的記載是“倏忽不見”。畢竟是神仙,在三國中他也沒死。

文鴦:文欽之子文鴦,原名文淑,是三國后期數一數二的武將。司馬師也算是與文鴦作戰而死。毋丘儉、文欽反叛司馬師被擊敗后,文欽與文鴦文虎二子投降了東吳。而魏國新任揚州都督諸葛誕也反叛了司馬昭,文鴦父子三人同吳兵來助。諸葛誕不信任文欽,將他殺死。文鴦文虎跳下城來,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沒有殺文鴦,文鴦也沒再出場。史料記載文鴦一直活到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衛瓘:鐘會之亂中,殺入宮中的魏軍,都是聽衛瓘整頓安排計劃。鄧艾也是衛瓘派人殺死。可以說三賢都是被衛瓘所殺。三賢死后,成都軍民大亂,死者不計其數。賈充出榜安民,留衛瓘守成都。衛瓘也作為晉國功臣,一直活到了三國的最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白話文·下)
曹操為何送諸葛亮口香糖
三國最悲劇的十大兄弟,有些兄弟不像兄弟,有些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看來是舊病復發也
【收藏貼】三國眾將帥歸類分組,想不記住都難!
三國齊名人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乌兰县| 伊宁县| 莎车县| 山西省| 洛南县| 灌阳县| 若尔盖县| 新巴尔虎右旗| 太谷县| 临夏市| 永定县| 桦南县| 宜宾市| 宁武县| 施秉县| 和顺县| 十堰市| 金沙县| 乌兰察布市| 宁晋县| 达拉特旗| 泰宁县| 惠东县| 福泉市| 峨山| 高淳县| 揭东县| 汕尾市| 南川市| 邵阳县| 阳东县| 阜南县| 铅山县| 永修县| 崇阳县| 依安县| 海伦市| 噶尔县| 永善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