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元史·丘處機傳》
譯文:
太祖當時正率軍西征,每天從事進攻作戰,丘處機常常對成吉思汗說,想要統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歡殺人。
1
要不要把丘處機列入“太監系列”是一件讓人很糾結的事情。
首先明確一點,丘處機從來就不是一個在皇帝面前點頭哈腰的太監。
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丘處機是明代以后太監們崇拜的開山祖師,而且丘處機也確實揮刀自宮。
這就麻煩了。
2
各行各業一般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太監們也不例外。
太監的祖師爺有三個人選之多。
第一個,豎刁(也有的史料寫成豎刀),正史上出現的最早的太監之一,把一代霸主齊桓公坑死了。
第二個,司馬遷,因為司馬遷在受了宮刑之后,忍辱負重完成了《史記》,太監們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也不管司馬遷愿不愿意,直接把司馬遷當成祖師爺,在很長一段時期,太監凈身之前,都要拜祭司馬遷。
第三個就是明清太監推出的老神仙丘處機了。
3
丘處機的生日是正月十九。
在這一天,明清的太監們紛紛走出皇宮大院,來到白云觀,也就是安葬丘處機的道觀,拜祭祖師爺丘處機,施齋,奉香火,把這一天當成自己的節日。
甚至于,很多立志成為太監的“仁人志士”也專門選擇在這一天凈身。
據《清稗類鈔》記載,“俗稱正月十九為燕九,亦稱閹九,又稱會神仙。前數日,游人已多,而閹人火,以元代丘處機乃自宮也。”
神仙一般的人物,怎么就成了太監的偶像呢?
4
一切源自丘處機曾經為了修道揮刀自宮。
考證者曾經在老版的《清和真人語錄》中找到相關的記載,清和真人就是全真教后來的掌教尹志平。
尹志平說,丘處機年輕的時候在磻溪修煉的,為驅除陰魔,煉心去欲,自行閹割,差一點死掉。
但是,這段文字在后來版本的《清和真人語錄》中被刪去,估計是后世修道者難以接受的緣故。
關于丘處機自宮,還有一個不靠譜的版本。
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抄錄陸文量《菽園雜記》中的文字:“元太祖以宮嬙賜丘長春,逼使污之,長春乃自刃其勢,以示不得污”。俞樾《茶香室三鈔》中說:“元太祖尊禮丘長春,欲妻之以公主,遂自腐以告絕。”
但是,從史料上看,丘處機見到成吉思汗的時候,已經74歲高齡,成吉思汗對丘處機也是無比仰慕、尊崇有加,不可能上演這么狗血的戲份。
5
不管怎么說,丘處機自宮的可信度很高。
就在白云觀里,最初的丘處機塑像是皮膚白皙,沒有胡須的樣子。王世貞說“長春真人像白皙,然膚理皴皺,無須,若閹宦然。”
在那個以無須為辱的年代,這說明了什么?
當然,現在的白云觀里,還有丘處機的有須塑像,并且說無須塑像為丘處機青年,有須為老年。但誰知道是不是為了掩蓋一些什么東西呢?
太監們成群結隊大張旗鼓地過節,總不會是空穴來風吧。
6
因為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的緣故,丘處機的知曉度很高。
他最讓后人感嘆的就是,以74歲高齡,西行數萬里,在今天的阿富汗覲見成吉思汗,實現了龍馬相會(成吉思汗屬馬,丘處機屬龍)。
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神仙”,多次召見丘處機,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丘處機趁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反復向成吉思汗灌輸愛民的道理。丘處機循循善誘的說教,對成吉思汗觸動不小,表示:“神仙是言,正合朕心。”
在丘處機擔任全真教掌教期間,全真教得到發揚光大。
公元1227年,80歲高齡的丘處機在北京長春宮(現在的白云觀)逝世,據說,丘處機逝世之后,北京城連續三天彌漫著一種香氣。
7
說到自宮,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葵花寶典》,“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丘處機以七十高齡長途跋涉數萬里,身體素質應該好于常人,但史料上并沒有說丘處機武功高強。
所以,丘處機自宮的目的恐怕只是修道,而并不是什么神功的緣故。
只是,一世仙師風范竟然淪為太監的偶像,丘處機自己恐怕也沒有想到吧。
順便說一下,丘處機還是玉器行業的祖師爺,傳說他曾經用整塊玉雕琢了一把玉壺,進獻給成吉思汗,
看來,只要有仙氣,誰都想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