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前256一前195)
字季。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初為沛泅水亭長。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響應陳勝起義,稱沛公。陳勝犧牲后,他領導的起義軍,成為反秦主力之一。前206年攻占秦都咸陽,接受秦王子嬰投降,除秦苛法,約法三章,深得秦民擁護。同年,項羽入關,大封諸侯王,被封為漢王。后與項羽開展爭奪皇位之戰(zhàn)達五年之久,終于擊敗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即皇帝位,著手穩(wěn)定封建秩序;號召流亡山澤的人回歸本土,復故爵田宅,下令釋放因窮困淪為奴婢的人;免除回鄉(xiāng)土兵一定時期的徭役,減輕田租,十五稅一;遷徙各地豪強到關中,消滅異姓王割據(jù)勢力;令丞相蕭何制定九章律,以代替約法三章。這些都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全國的安定統(tǒng)一。《漢書》卷一有紀。
漢高祖劉邦
呂后雉(前241一前180)
字娥姁,山陽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皇后。西漢統(tǒng)一后,佐劉邦誅滅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惠帝即位(前195年)實際由她執(zhí)掌大權。惠帝死后,臨朝稱制,分封諸呂,妄圖以呂氏取代劉氏。但在其掌政的十六年,尚能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并收到一定成效。高后八年(前180年)病死。《漢書》卷三有紀。
呂后雉
蕭何(?一前193)
沛人。曾為沛縣吏。佐劉邦起兵平定天下。兵至咸陽,諸將爭奪金帛財物,他頗有遠見,獨收秦律令圖籍,這些檔案的保存對劉邦爭取戰(zhàn)爭的勝利以及漢朝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參考價值。楚漢戰(zhàn)爭,薦韓信為大將,以丞相職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餉。漢朝建立后,封酂侯,修改《秦律》為九章《漢律》,擬定各項制度。并協(xié)助高祖平定割據(jù)勢力,對鞏固漢初政權起了積極作用。《漢書》卷三十九有傳。
蕭何
陸賈
楚人。以士從劉邦定天下。常使諸侯,人稱“有口辯士”。因說服南越王趙佗歸漢有功,官升太中大夫。向高祖稱說《詩》、《書》,提出:“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呈述秦失天下的道理,為劉邦所贊賞,令其寫成《新說》一書。其書雖提倡儒學,然輔以黃老的“無為而治”思想,為漢初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礎。《漢書》卷四十三有傳。
陸賈
韓信(?一前196)
淮陰(今屬江蘇)人。初屬項羽,后歸附劉邦,任大將。楚漢戰(zhàn)爭,為劉邦獻策定關中。劉邦與項羽相持于滎陽、成皋時,受命抄襲項羽后路,擊魏,破代、趙,下燕,取齊,對項羽的軍隊造成鉗形攻勢。信乘勢求封齊王,劉邦同意后,乃于漢高祖五年(前202)與劉會合,擊滅項羽。漢朝建立后,被封為楚王。后有人告其謀反,劉邦以計擒之,貶為淮陰侯。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因參與陳豨的叛亂陰謀,為呂后以計殺。信善將兵,自稱“多多益善”。《漢書》卷三十四有傳。
韓信
張良(?一前186)
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先世為韓國貴族,曾結交刺客,狙擊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沒有成功,只好更名易姓為張良。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一度投奔劉邦。后游說項梁立韓國后,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時,并拜張良為韓司徒。韓王成被項羽殺后,良復歸劉邦。楚漢戰(zhàn)爭中,提出聯(lián)合英布、彭越,以利祿籠絡韓信,加速了戰(zhàn)爭的勝利。漢朝建立,封留侯,他與蕭何、韓信一起被譽為漢初三杰。《漢書》卷四十有傳。
張良
曹參(?一前190)
沛人。曾為沛縣獄吏。從劉邦起兵,善于攻城略地,身受七十余傷,為諸將所稱道。漢朝建立,封平陽侯。任齊相以黃老之術治齊九年,被譽為賢相。后繼蕭何為惠帝丞相,“舉事無所變更,一尊蕭何約束”。對“言文深刻,欲務聲名”之人,斥而不用;對“謹厚長者”給以提拔,務求安寧。史有“蕭規(guī)曹隨”之稱。《漢書》卷三十九有傳。
曹參
陳平(?一前178)
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家貧。秦末起義時,首投魏王咎,任太仆。楚漢戰(zhàn)爭中為項羽部屬,后歸劉邦,任護軍中尉。劉邦采其策,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呂后時為丞相。后因呂后專政,不治事。呂后死,與周勃定計,平諸呂之亂,迎立文帝,任丞相。繼蕭、曹之后,行“與民休息”之策。《漢書》卷四十有傳。
陳平
周勃(?一前169)
沛人。以織箔(蘆席)為生。從劉邦起兵,以軍功為將軍、太尉,封絳侯。先后隨劉邦鎮(zhèn)壓臧荼、韓王信、陳豨、盧綰的叛亂。惠帝時,復任為太尉。呂后死,勃與陳平合謀,以計奪回諸呂兵權,殺呂產(chǎn)、呂祿等。迎立文帝,任右丞相。后人把周勃平定諸呂之亂又稱為“周勃安劉”。《漢書》卷四十有傳。
周勃
漢文帝劉恒(前202一前157)
劉邦第四子,薄姬所生。初立為代王。諸呂之亂平定后,為周勃、陳平等擁立。即位(前180年)后,繼續(xù)推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減輕租役,屢誡百官守令勸課農(nóng)桑,興修水利,取消肉刑和親屬連坐法,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生產(chǎn)的發(fā)展。為防止功臣、皇族操縱朝政,令列侯就國;并接受賈誼《治安策》中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初步削弱了同姓王的割據(j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書》卷四有紀。
漢文帝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