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歷史上,胤礽是唯一經過正式冊封的太子。作為皇后赫舍里的兒子,依靠嫡子的身份,胤礽做了30多年的太子。但最終還是被父親康熙廢除了太子之位,除了自身能力問題以外,還有就是對權力的把控問題。胤礽作為接班人,就應該謹小慎微才是。但是胤礽觸碰了屬于皇帝的權力,這犯了康熙的大忌,最終,康熙廢除了胤礽,并且永遠圈進。
作為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留下了太多的遺憾。首先,如果不是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也不會殺那么多功臣。朱元璋大清洗的目的是給兒子朱允炆鋪路,如果朱標還在,朱元璋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如果老大朱標在,那些大將就不會被殺,北邊的燕王朱棣也喪失了造反的理由。即使朱棣造反,也難敵馮勝、傅友德、藍玉等一連串名將。
李世民的皇位繼承也不順利,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太子。可能是李世民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為了那九五之尊的位置,李世民幾個兒子都磨刀霍霍想造反,其中就有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本來這是非常有優勢的。如果李承乾不折騰,李世民也不好直接廢掉他。畢竟那么多重臣反對,可是李承乾準備造反,這就沒人保得住他了。
李世民的皇位也不是通過正當渠道獲得的,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隨后,自然是各種抹黑李建成,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其實李建成沒有那么不堪,李建成的綜合能力當然不如李世民,但如果是李建成繼位,唐朝還是會蒸蒸日上。李建成的水平屬于中上的級別,奈何遇到了滿分頂級的李世民。
楊勇是一個悲劇,楊勇是隋文帝楊堅的太子。沒有楊堅的一時沖動,楊廣也不可能成為隋煬帝。我們進行一番推測,如果是楊勇繼位。天下就不會折騰的那么厲害,雖說可能不會有大運河等工程,但隋朝可能會完成平穩過渡消化的過程。這樣一來,他們的表哥李淵是一點機會都沒有。那么,上述的李建成、李世民、李承乾通通都要靠邊站。
劉據的自殺深深影響了漢武帝劉徹,本來漢武帝對太子劉據寄予厚望。奈何,英明了一輩子的漢武帝聽信蠱惑,做出了幾個錯誤的命令,這直接逼反了太子劉據。兵敗以后,太子劉據自殺。本來劉據是非常合格的繼承人。由于劉據去世,漢武帝只能重新挑選繼承人。最后,年幼的劉弗陵繼承了皇位。認真的說,劉據繼位的話,可能比劉弗陵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