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嚴格來講是一場戰爭,官渡戰役是官渡之戰的主戰場,因此而得名。這場戰爭也可以叫做曹操對袁紹的全面戰爭。官渡之戰包含烏巢之戰,白馬之戰,延津之戰,汝南之戰,原武之戰,雞洛山之戰,,,還有更多戰役,但是陳壽并沒有記載。
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并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于白馬斬殺袁將顏良,敗袁軍前鋒。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于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袁紹父子僅率800余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赤壁之戰就一個主戰場,就在長江江兩岸的烏林和赤壁。周瑜作為統帥,和部下黃蓋演了一場苦肉計,讓黃蓋詐降曹操,卻在詐降時帶著火船去,并趁著一年沒有幾次的東風天。一把火把曹操的連環戰船徹底燒掉,其實這之間有很多的謀劃心計,比如周瑜反間荊州的水軍都督,曹操的連環戰船計······總之,曹操軍大敗,周瑜劉備兩家趁勝追擊,攻城略地,吃下了曹操以前吞并的荊州等地。曹操從此無力南下,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打的時間很長,劉備從正月開始就兵發東吳,一直持續到次年四月劉備病死而結束。公元222年正月,劉備想要速戰速決,親率水陸大軍一直深入到吳境二三百公里,這才開始遭到吳軍的有效抵御,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
從正月到六月。劉備施展諸般誘敵之策,陸遜還是堅守不戰,這就破壞了劉備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只好將軍營設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秋后再發動進攻。由于蜀軍是處于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后方,后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筑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陸遜決定火燒連營,這就打響了反擊第一戰。陸遜乘勢發起反攻,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劉備全線崩潰。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入白帝城中。
之后劉備心力交瘁,染上了重病,在次年四月就病逝于白帝城,之后托孤諸葛亮,把蜀漢大權交給了諸葛亮。
這三大戰役都是有影響力的戰役,官渡之戰奠定曹魏北方大局,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大局,夷陵之戰奠定了孫劉聯手共抗曹魏的局面,讓三國在夷陵之戰后一直持續了數十年。
而以縱觀史上少勝多的戰役,大多是出奇制勝,曹操燒了袁紹軍糧,導致袁紹軍心大潰,赤壁之戰,周瑜火燒連環船,導致曹操軍隊大亂,四散潰逃,而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從而讓劉備軍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