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進行時——寫好看的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卷)
文丨野狐貍 圖丨源自網(wǎng)絡(luò)
如果你對上面兩條門路都不滿意,沒關(guān)系,還有第三種方法——“進納補官”,又稱“納貲補官”或“納粟補官”。
根據(jù)這個政策,但凡遇到救濟災(zāi)荒、修理河道、建筑城池的時候,朝廷就會號召一些富家大戶主動出來捐錢、捐糧,當然東西也不白給,作為交換,朝廷會封你一個官當當。而且官階的高低和你的貢獻直接掛鉤,給多少錢糧,就當多大的官。比如,太宗淳化年間曾規(guī)定,請大戶捐糧救濟水災(zāi),捐五千石就可封個三班奉職(從九品),捐一萬石就可封個三班殿直(正九品)。有時候,發(fā)放官位的高低還會根據(jù)供需狀況隨時調(diào)整,完全實現(xiàn)了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通過捐錢捐糧換來的官起點不可能很高,而且往往是個閑職,可好歹也是個官啊,照樣有機會升遷,還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等特權(quán),也算物有所值了。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比拼家庭背景,不需要苦熬資歷,一錘子買賣,所以很受富家子弟歡迎。
當然,走這條路子的人必須滿足一個基本前提——有錢。若是自己家本來就揭不開鍋,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另尋出路。
很多人會問,難道朝廷就不能給一條無附加條件,可供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機會嗎?
路子倒還真有一條,就看你敢不敢試一下。
第四種方法:軍功補授。
顧名思義,只要你是一名宋朝士兵(相對容易點),遇到戰(zhàn)爭時,敢于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確實立下戰(zhàn)功,就可以被授予一定的官職。但參軍打仗畢竟是高危行業(yè),干的是刀頭舔血的營生。
所以說,這條路子確實不要你的錢,但很可能要你的命,如果沒有一副好身手,最好也別冒險。
拉拉雜雜說了那么多,宋朝幾種主要的當官途徑算是交待完了,相信許多人還是不滿意。要么上面有人,要么家里有錢,要么就得熬資歷、博性命,一條條門檻,把無數(shù)平頭百姓拒之門外,極其不靠譜,相當沒誠意!
之所以費口舌說了那么多不靠譜的東西,并不是想拿大家開涮,只是想說明一個客觀事實:對于一個普通百姓而言,要想擠入宋朝官僚體系,還是必須回頭走一條道路——參加科舉。
- 未完待續(xù) -
野狐貍講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