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進行時——寫好看的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卷)
文丨簡書推薦作者 野狐貍 圖丨源自網絡
3.遷都之爭
到了開寶九年,形勢悄悄發生了變化。
宋朝完成了征討南唐的戰役,離統一全國的目標越來越近。南唐李煜被押送到開封后不久,吳越王錢俶主動要求入朝覲見。
趙匡胤命皇子趙德昭前去迎接錢俶。
這個不起眼的小安排卻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因為按照傳統,迎送外邦君主,一般得由親王出面。當時,趙光義是唯一的親王。趙匡胤如此安排,似乎是即將把皇長子趙德昭封為親王。
親王之后又會是什么呢?這是趙匡胤在傳遞什么信號嗎?誰都不敢正面議論此事,卻不免產生各種遐想。
就在趙德昭迎接錢俶后不久,次子趙德芳年滿十八歲出閣,被任命為貴州防御使。
對這些消息最敏感的,無疑是趙光義。兩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卻讓趙光義倍感壓力。
其實,更讓他不安的是趙匡胤在正月發布的一道詔令——巡幸西京。
理論上,宋朝設置了四個都城,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而真正發揮首都功能的是東京開封府。
趙匡胤表示要到洛陽去走走,祭掃一下父親的陵墓,并且在洛陽南郊祭天。
洛陽是趙匡胤的出生地,又是祖居所在,到那里搞些祭拜活動,再正常不過。事實上,趙匡胤此次出行,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早在巡幸前,趙匡胤就命人抓緊修繕洛陽的宮殿,他的真實意圖也逐漸為人知曉——遷都。
為什么要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呢?當然不是因為趙匡胤思鄉心切,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有著更長遠的考慮。
現在的首都開封,位于華北平原南端,黃河南岸,處于中原腹地,地勢開闊,交通便利,利于人口繁衍生息。“五代”中有四個政權都以開封為都城,特別是后周時期,郭威、柴榮都對開封進行了規劃、建設,城市的功能已經相當完備。
然而,作為一個首都,除了住著舒服以外,安全因素也是必須考慮的。自從失去“幽云十六州”后,中原腹地已經沒有了山川屏障,遼國軍隊一旦過了黃河,開封就完全暴露在鐵蹄之下。
相比而言,洛陽比開封強多了,四周群山錯綜環繞,東西兩邊還分別有虎牢關、函谷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況且洛陽曾在西晉、北魏等多個時期充當都城,基礎條件也不錯。
于是,出于安全考慮,趙匡胤產生了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的想法。
三月,趙匡胤率領眾臣來到西京洛陽。故地重游,他暫時忘卻了繁雜的政務,享受著久違的平靜和安寧。
兒時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猶在眼前,那不是兒時最喜歡玩的石馬嗎?那是我們一起摸爬滾打的地方吧。隨父母離開時,我還是個懵懂少年,如今歸來,冠蓋云集、旌旗蔽天,何等榮耀哉!父親、母親,你們看到了嗎?
唉,物猶在,人已變。
歲月幾何,人生幾何?
- 未完待續 -
野狐貍講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