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讀書、科舉、當官,這是古代文人的三部曲。
前仆后繼、堅持到底。
這些人文大抵都是當官是主業、搞文學創造是副業。
比如,范仲淹、晏殊。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官至蘇州知府,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晏殊:北宋名相、婉約派著名詞人
只有他,柳永同學,把搞文學創造當成主業、當官搞成副業。
你以為柳永想這樣嗎?
關鍵是因為他考了20年、考了四次都沒有考上。
02
公元1009年,宋真宗年間,柳永參加了第一次考試。
這一年他26歲。
考試前,柳永稍微把情愛的事情放一放,打算告別剛認識纏綿不已的蟲娘。
告別前,與蟲娘說了一段話:“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這句話就是說:皇帝就靠我很近的地方,我這次一定能高中,放心吧,蟲娘。
有人說,他沒有好好研究科舉考試的歷史。
那時的柳永同學還是可憐的舉人身份,這次是參加省試。省試通過了才獲得殿試的資格,有了殿試才有可能會進入三甲,進入三甲才有可能與皇帝老兒見面交流匯報思想和工作。
只要不是特別傻,都會明白這個道理。
只有一個原因,他太自信了,他對功名志在必得。
柳永同學,你真的想多了。
03
這位民間的紅人,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舉行進入了考場。
很快,朝廷直接宣布他可以“成仁”去了。
原因很簡單,宋朝大老板宋真宗同志有指示:浮糜的文章一律不予錄用。
柳永正是浮糜文章作者的代表。
說真的,要么他沒有得到這樣消息,要么太擰了得到消息還寫老板不喜歡的文字。
第一次落榜。
這位同學滿肚子不高興。
于是,他寫了一首詞《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變,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詞有點復雜,這么說吧,他的意思有三:
——“失敗是暫時的,我還會回來”:我暫時失去了三甲的資格,沒有關系。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仕途暫時沒有希望,我就去煙花柳巷找意中人去了。
——“人世功名不過是一片浮云”:功名不過是手中的一杯淺酒和低吟。
正是這首詩讓他老被包括皇帝在內的主流人士惦記。
第一次失敗后的柳永發完牢騷后,繼續戰斗。
04
戰斗前準備把蟲娘從煙花之地救出來,這個時間柳永的妻子去世好久,尚未續弦。
他希望把蟲娘從勾欄中贖身,在一起共度余生挺好的。
柳永同學,真的太天真的。
奉行儒家之道的柳氏家族,絕對不能同意。
他很無奈,在京都這么多年,他的主要職業都跟詞有點關系。
——當老師,給教坊教樂工。
——給青樓歌姬填詞。
——實在沒有錢了,就接受歌姬紅顏的救濟。
就這么熬著,還想給自己喜歡的姑娘贖身,不僅家里不同意,經濟條件也不同意。
他決定再博一次——如果一舉高中,就不用看家里人的顏色、不用這么窮的叮當響了。
05
1015年,宋真宗年間,32歲的柳永同學又參加第二次禮部考試,又名落孫山。
他仍不放棄。
再次失利的柳永與蟲娘關系出現問題。
柳永作詞《征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征部樂
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
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但愿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以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
看不懂沒有關系。簡單解釋下:
——你的青春年華就這樣白白的浪費在飲酒作樂之中,可惜了!
——誰要去花街柳巷找到她,細細訴說我的情況,我已因為想她萎靡不振了。
——你在接待客人時,始終要像是初次相識一樣,不要陷得太深。
——我考試考好了還會回來的,你等我勝利歸來的消息,這次我將好好愛你,更不輕易分開了。
結果可想而知,特別差,再等三年,再試一試。
06
1018年,宋真宗年間,35歲的柳永同學又又參加了考試。
這是他人生第三次考試了,蘇洵也考了三次、孟郊也三次,沒有關系,加油。
又又名落深山,但是他的兄長柳三復考上了。
柳三復不僅考上了,混的還不錯。
高俅一樣靠踢球升了官職的人物柳三復。
他的這個哥哥柳三復踢球很不錯,考上后一直沒有被選上官職。
很著急,很迫切當個官,這時有人告訴他知道宰相丁謂喜歡踢球。
如高俅就是靠踢球走上仕途的,他動了這個心思。
柳三復每天守候在丁謂家球場的墻外,等待機會的來臨。
功夫不負人心,有一天,丁謂踢的球踢出了墻外,柳三復拾了球,屁顛屁顛抱了送還丁謂。
他見了丁謂后,把手中的球拋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肩、背、頭頂球,球一直未墜落在地。
丁謂看了這種表演,不由得哈哈大笑。柳三復也就在哈哈大笑中獲得了一個小小的官職。
這是宋人劉邠的《中山詩話》記載的內容,大差不離吧。
自己大哥考上了,雖然一開始沒有官職但是畢竟考上了,后來混的還行。
這一對比,柳永真的太傷心了。
心情郁悶,想要放棄,不愿放棄。
高高廟堂仍是他追求的理想。
07
1024年,39歲的柳永終于把宋真宗熬死了,宋仁宗即位。
他想,這個大老板不喜歡我,換一個或許會喜歡。我有才,只要不是黑幕我就能上。
他繼續劈荊斬刺,參加第四場科舉考試。
他希望,這次換老板了,對自己是一個很大很大機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父親去世前能完成他的心愿。
讓父親重新認識下自己的。
抖擻精神的柳永又來了,坊間歡呼傳言,這一次他一定行。
他也堅信自己一定行,不知道哪里來的執行。
他真被選上了,但是最后一關出了大問題。
宋仁宗突發奇想,想看看大家的試卷。
他看了試卷,看到柳永的試卷,龍顏不悅,這不是“冷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家伙嗎?
這是一個浪子,你們還把他入選進來。
于是揮筆說““淺斟低唱去吧,何要浮名。”。
活生生的就被干掉了,后世流傳的多是這個版本。
只是,那時的宋仁宗說話算話嗎?
劉太后還在把持朝政、宋仁宗還是小娃娃,要說柳永被宋仁宗否定的,我不相信。
她是被劉太后給干掉的。
一個煙花之地的混混進入廟堂是對朝廷的玷污,對自己的權威的挑戰。
不同意。
于是,柳永第四次落榜。
他沒有打聽好,誰真的當政,那個當政的人喜好是什么?
這是失敗的原因。
08
他想博得功名,換郁悶的父親的一個肯定、一個笑容。
但是,考了13年、考了4次,都是一個失敗的結果。
好吧,或許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39歲的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從此后,做一個專業的詞人。
從此他與樂工、歌女合作,做詞,以詞走天下,一代著名詞人柳永正式面試。
奉旨填詞的他,從一個應試者變成一個浪人。順利轉變。
就這樣又熬9年,1033年3月,一直垂簾聽政的劉太后死掉了。
柳永又熬死了一個大老板。
09
重新執政的宋仁宗于1034年開了恩科。
這一年,柳永49歲。
柳永在鄂州聽聞恩科的事,立即回了汴京,激動無比。
宋仁宗沒有攔他,這次成功考中進士。
還有特別有意思的事。
這一科原來的熱門人選黃庠生病了。
為什么是熱門人選呢?
因為他是學霸,在老家次次考第一,到了京城后,國子監、開封府、禮部的三次考試中,又是次次第一。
期望值很高,可是生病了,宋仁宗本打算推遲幾天再考。
學生不讓啊,正好少一個競爭對手,于是學霸缺席。在家養病。
《宋史》記載道:“是時庠名聲動京師,所作程文,傳誦天下,聞于外夷,近世布衣罕比也。”
這一期的狀元就給了張唐卿,學霸不生病,哪有他的事。
他得了狀元,特別激動,幾年后,老爸去世,他又悲傷激動一次,27歲年就去世了。
沒有得狀元的大學霸也沒有堅持多久,五年后,1039年(大約)去世了。
而,考了四次都沒有考上,但是這次考上的柳永,活的比較窮且挺好。
1054年,69歲的柳永在江蘇鎮江黯然去世。
他死時,一貧如洗。
沒有親人祭奠。歌妓們湊錢安葬了他。
10
一個浪子的過去,在正史上鮮有記載。
很多關于他的話題,見于對他留下來的詩詞的揣度。
他的一生是一個傳奇,想念廟堂,卻被廟堂拋棄,最后發現,只有溫柔處所才是屬于自己的。
這是他的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