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對待自己的兒子不太好,甚是可以說非常苛刻,首先是逼死了太子,處死了衛子夫,棄用了衛青。夠狠吧?讓外戚沒有專權的機會,漢武帝清楚如果不控制的話,衛子夫就是第二個呂雉,衛青還比呂產、呂祿這兩塊廢料強的太多了,自己那個懦弱的太子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為了大漢江山做出點犧牲是有必要的。
給自己的兒子封王,對于漢武帝來說是不太情愿的,他更傾向于把自己的這幾個兒子封侯,因為在他的心里“七國之亂”的陰影總是揮之不去。諸侯王的存在對于天子來說是巨大的威脅,漢武帝劉徹對自己的十幾個兄弟就十分頭疼,太有本事了有威脅,太混蛋了影響朝廷和自己的形象。
不過,漢武帝也經不起大臣們三番兩次的勸諫,這里面還包括了大將軍霍去病和朝廷的很多重臣。漢武帝在推脫了很久后終于給自己的三個兒子封王了,所謂三王指的是漢武帝劉徹的三個兒子,劉閎、劉旦和劉胥。他們在同一天被分別策立為齊懷王、燕刺王和廣陵王,因此稱為三王世家。
劉閎
劉閎是漢武帝的二兒子,對于他的筆墨不多,因為這個娃只做了八年的齊王就沒有以后了,他死了至于是病逝還是其它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因此沒有什么可說的。不過他的母親王夫人可以提一下,漢武帝在她病危的時候問想把兒子封在哪里為王,王夫人說想封在雒陽,其實她知道漢武帝不會同意,因為還沒有任何一個人被分封在那里,雒陽是天下的要沖,有武庫敖倉,對于穩固國家的統治非常重要。
但是王夫人還是這么說了,因為她知道漢武帝為了不失信于她,肯定會給她的兒子一個合適的地方的。這位王夫人盡管沒有學過心理學,但是她運用的確實很好,漢武帝果然把齊國封給了劉閎。齊國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王夫人還兒子劉閎爭取了一個好地方,如果兒子以后有爭霸天下的雄心的話,齊國作為基業是相當不錯的。
劉旦
劉旦是漢武帝的三兒子,他被分封到燕國為王,燕國自古以來就不是個太平的地方,在這里為王有隨時掉腦袋的危險,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劉旦是個有本事的人,在惡劣的環境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剛開始的時候劉旦為了生存下去確實做了很多努力,他的能力是被匈奴的威脅逼出來的,是被生存的壓力逼出來的,是被惡劣的環境逼出來的。
劉旦博學多才,能言善辯,喜好招攬游俠武士,身邊聚集了很多能人志士。太子劉據死后,漢武帝一直沒有立太子,直到病危的時候也沒有立太子的意思。這下劉旦沉不住氣了,他認為按照排序如果立太子就應該輪到自己了。于是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派遣使者到長安申請讓自己進京做為皇帝的護衛,實際上就是要求漢武帝立自己為太子繼承大統。
漢武帝是個從來不接受威脅的人,他習慣于指揮而不是被人指揮,做法很直接,把使者斬首,削去燕國的三座城池,并公開斥責劉旦違反汗律。劉旦沉不住氣安不下心是我看到的,漢武帝立太子了,但不是劉旦而是小兒子劉弗陵就是日后的漢昭帝。
劉旦很不甘心,他認為劉弗陵不過是個小孩兒,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天子,一定是權臣從中作梗,于是他先后兩次準備發動叛亂。劉旦很強,但在霍光眼里還是太弱了,第一次還沒有發動就被發現了,這次漢昭帝和霍光給了劉旦機會沒有張揚,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但劉旦不知收斂,聯合權臣準備繼續發難,他將目標對準了霍光,通過檢舉信揭發霍光的“陰謀”。不了這個時候的漢昭帝劉弗陵識破了他的詭計,對于霍光絲毫沒有懷疑。劉旦又聯合長公主準備殺死霍光進行顛覆活動,這次沒人能救得了他了,漢昭帝下詔書令其自縊,劉旦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劉胥
劉胥執政的時間很長,他在位六十四年,從這點上說明他的身體很好,可以說是當時天下的大力士之一,力能舉鼎,還可以空手與熊和野豬搏斗,看到了吧這是個加強版的秦武王。不去前線征討匈奴抵御外敵實在是可惜了,他的封地不在邊疆沒有發揮的余地。
劉胥這個人智商確實不太高,因為他想做天子所倚仗的不是能人志士,而是一個神棍叫李女須,他相信正是由于李女須的詛咒起了作用漢昭帝才掛了。在我看來,這個李女須不是許負,充其量就是個騙子罷了。
最后事情被人告發了,劉胥先是毒死了巫女李女須和相關的十幾個人,而后自縊而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欲望這東西有他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能讓你充滿前進的動力,激勵人進步;另一方面他也會讓人蒙蔽了雙眼,不知道進退;欲望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把一個人毀滅。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