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涌現了許許多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四大發明,汗牛充棟的文化典籍,建筑,手工藝,數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簡直數都數不過來。而今天茴香豆將給大家細說的是中國的科學家祖師爺——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創始人墨子。
墨子
說起墨子,我們初高中歷史課本上只是寥寥幾筆帶過,小編既以細說為題,必能讓各位看官學到知識:
姓名:墨翟(墨子)
生卒:約公元前468~約公元前376年
籍貫:中國河南魯山(當時不知道叫不叫河南),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
主要成就:創立墨家學派,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自然科學家。
來看一看具體的成就:
墨子創立墨家,十大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
尚賢:墨子反對世襲制度,主張政治地位的獲得必須要靠才能,沒有才能不能做官。他提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做官的不能永久都保持高貴的地位,而民眾不能永久都處于卑賤的地位。只要有才能就應該被推舉出來當官,而沒有才能的官吏則應該降級或罷免。這表明他反對靠血緣關系取得特權地位,認為勞動者只要有才能,也可以做官。相反,原來的貴族,要是沒有才能,就應該降級。這種主張,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
尚同:他主張選舉天下的賢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能言善辯的人立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然后,天子又選擇賢者來任“三公、諸侯、國君”與各級的“正長”,以幫助天子統一民眾的思想。這樣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因為天的意志是“兼愛”。若是人人都做到“兼愛”,天下當然也就太平了。墨子“尚同”的主張,在當時只是一種善良的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是這種學說傾向于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其積極的意義。
兼愛:即是“兼相愛,交相利”。他認為社會動亂攻伐,相互殘害,就是由人們“不相愛”而造成的,所以墨子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也就是不只單方面的愛自己,而是還要愛別人。不是單方面的使自己有利,也要使別人有利。墨子認為,“兼相愛”就是大家都要樹立把別人的國看成是自己的國,把別人的家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別人的身體看成是自己的身體。有了這種思想,就能把別人與自己同等看待了。而且他還認為,必須我先做那些愛和有利于別人的親人的事,然后別人再報答我的愛和有利于我的親人的事。這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互相殘害了。因此,他說,要想天下太平,而厭惡天下動亂,就應當貫徹“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核心思想)
節用、節葬:墨子認為,為政者應該增加生產,使物質財富成倍增長。他說“圣人為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用什么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呢?他認為并不需要擴張領土,只要盡量開發本國的資源,而又厲行節約,去掉不必要的開支,物質財富就可以成倍增長了。同時,墨子還主張國家的財政開支要對人民有利。他說:“諸加費不加利民者,圣王弗為”。根據這個原則,墨子激烈反對儒家的“厚葬”、“久喪”,而主張“節葬”。他認為葬禮不分貴賤,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守喪。埋葬以后,馬上就去參加生產勞動。他指出,“厚葬”要把財富多埋在墳墓里,而“久喪”則影響勞動生產。這樣做要想使國家富強,是根本辦不到的。
非樂:墨子把音樂作為享樂的部分,認為統治者欣賞音樂,占用了治理國家的時間,老百姓欣賞音樂也要占用勞動生 產的時間,而且浪費資源,有礙天下進步,否定對音樂于人們的調節作用,因此要廢除音樂。
天志、明鬼:這是墨子的“兼愛”學說的理論根據,即要論證“兼愛”學說是天的意志,是鬼神的意志。
非命:墨子主張“天志”,但是又主張“非命”。他認為命是由古代暴君制造出來欺騙民眾的。“天命”的說法,上不利于 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主張這種論調,是一切壞言論、壞行為的總根子。墨子揭露了“命”并非是“天”產生的, 而是人制造出來的,這是對“天命”論的有力打擊,這里包含了無神論思想的閃光。
非攻:即反對戰爭,是“兼相愛,交相利”發展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墨子反對破壞生產,保全其生命財產安全的價值主 張。在墨子看來,春秋戰國的兼并戰爭都是違背“兼愛”原則的。但是,墨子并不一概反對戰爭,他只是反對無故“攻伐 無罪之國”的侵略戰爭,對防御性的戰爭,他是支持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劉德華主演的《墨攻》)
反映墨家非攻思想電影《墨攻》海報
2.思想家,參考1。想詳細了解請讀《墨子》一書。
墨子
3.科學家,這里才是主題。墨子在數學,哲學,邏輯學,物理學上都有杰出的成就。
在數學上:①墨子提出了倍的概念,“倍,為二也。”——《墨經》。②平行線間的公垂線相等定理,“平,同高也。”——《墨經》,這和后來歐洲的歐里幾得幾何定理意思完全一樣。③物體的對稱中心點定理,“中,同長也。”——《墨經》。④圓的定義。⑤正方形的定義。⑥十進制計算法。
在物理上:①力是改變物體狀態的原因。這不就是后來的牛頓第一定律么?②光線直射。③小孔成像。④杠桿原理。
在哲學上:①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而學習知識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并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②墨子認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并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發)以為刑政 ,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③宇宙論: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換句話說,也就是整體包含著個體,整體又是由個體所構成,整體與個體之間有著必然的有機聯系。從這一連續的宇宙觀出發,墨子進而建立了關于時空的理論。他把時間定名為“久”,把空間定名為“宇”,并給出了“久”和“宇”的定義,即“久”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時間,“宇”為包括東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間,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不間斷的。在給出了時空的定義之后,墨子又進一步論述了時空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他認為,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無窮的。對于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于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有點復雜,但學過哲學的應該能理解其中的正確性在哪兒)
在邏輯學上: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墨辯和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并稱世界三大邏輯學。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并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于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于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看到這兒,相信沒人懷疑墨子所擁有的才能和智慧,而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在《中華科學文明史》一書中更是提到了墨子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創造:(一)今日“原子論”的驚人先驅之說;(二)中國思想中“量”的發現;(三)天文學中,日月對恒星位置之退行運動;(四)數學中“零”的發現,與“位值”觀念;(五)切理學上,波和粒子之宇宙開創論; (六)度量衡學上,是Atwood機械的始祖及四輪車和云梯構造之先知; (七)動力學上,“彈道”與“風箏”的研制之識;(八)光學上萬花筒的先進之見與攝影原理; (九)聲學上,地話器的發明; (十)機械工程學上,活塞風箱及弩機之制造等十幾種發明與發現。
中華科學文明史
寫道這兒,心中不免驕傲,中國古代璀璨的科學成就不僅僅造福于本國人民,更是讓外國科學界望洋興嘆。而且,這只是墨子,一個中國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的科學巨人,這樣的人我們還有很多,但無論如何,科學家鼻祖的稱號,墨子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