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發生的一場全國性的內戰,是皇族分封王之間為了爭奪控制權而爆發的內亂,這次內亂直接導致了中國進入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五胡亂華的開端。
主要參與這次內斗的八王有:
汝南王 司馬亮(惠帝四叔公 )司馬懿四子
楚王 司馬瑋 (惠帝五弟)
趙王 司馬倫 (惠帝九叔公)司馬懿九子
齊王 司馬冏 (惠帝堂兄) 司馬師嗣孫
河間王 司馬颙(yóng) (惠帝再從伯或叔)司馬懿三弟司馬孚之孫
成都王 司馬穎 (惠帝十六弟)
長沙王 司馬乂(yì) (惠帝六弟)
東海王 司馬越 (惠帝再從伯或叔) 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孫
八王關系
賈后---賈南風
主要年份的大事:
290年
晉武帝司馬炎死,子司馬衷即位,稱惠帝,楊駿輔政掌權。
291年
三月,賈后(南風)和楚王瑋發動政變,殺死楊駿,征召汝南王亮進宮。
六月,賈后和楚王瑋發動政變,誅殺汝南王亮和衛瓘。第二天賈后處死楚王瑋。
292年
賈后殺楊太后。
296年
甘肅少數民族氐族羌族造反,擁立氐人齊萬年為帝,擊敗趙王倫。
297年
氐族叛軍七萬人擊敗梁王肜,斬殺大將周處。
298年
張華推薦大將孟觀討伐齊萬年。
299年
江統作《徙戎論》。
一月,孟觀擊敗氐族叛軍,活捉齊萬年,平定氐族反叛。
十二月,賈后用計誣太子造反,廢太子司馬遹。
300年
一月,賈后害死廢太子司馬遹。
四月,趙王倫聯合梁王肜、齊王冏發動政變,殺死賈后、張華。
五月,淮南王允發動政變,失敗被殺。
301年
一月,趙王倫稱帝。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颙造反,組成聯合軍討伐趙王倫。
四月,聯合軍和趙王倫決戰于潁上,趙王倫兵敗投降。聯軍殺趙王倫、孟觀。
六月,齊王冏進洛陽,官拜大司馬。
十月,氐族流民李特在四川造反。
302年
十二月,河間王颙造反,上表討伐齊王冏,長沙王乂發動政變,殺死齊王冏。長沙王乂官拜太尉。
303年
二月,益州刺史羅尚擊敗李特叛軍,殺死李特。
三月,荊州壬午兵追擊李特余黨李流、李雄,叛軍被迫流浪。
八月,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颙造反,進攻長沙王乂。
九月,氐族流民叛軍首領李流死,余黨擁立李雄為首領。
十月,叛軍包圍洛陽。
十二月,李雄攻陷成都。
304年
一月,東海王越發動政變,活捉長沙王乂,河間王颙大將張方殺死長沙王乂。
七月,東海王越討伐成都王穎,成都王穎在湯陰擊敗東海王越,俘虜惠帝。
八月,河間王颙大將張方攻陷洛陽。
九月,幽州都督王浚聯合并州刺史司馬騰造反,派遣鮮卑騎兵進攻成都王穎,成都王穎的部隊聞風潰散,成都王穎挾持惠帝投奔河間王颙大將張方。
十一月,河間王颙大將張方挾持惠帝退回長安,河間王颙主政。
十月,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建國1)
十二月,劉淵在左國城稱大單于、漢王。建立漢趙帝國。(建國2)
305年
七月,東海王越造反,擔任盟主聯合茍晞王浚討伐河間王颙。
306年
一月,河間王颙殺大將張方,向聯軍求和。
四月,聯軍攻克長安,河間王颙、成都王穎逃跑,八王之亂結束。
關于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史學家尚有爭論,但無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就有私欲和貪念,為了名利,權勢,財富而喪心病狂的爭斗,這一場觸目驚心的皇室內部大屠殺,將所有人都推向了戰爭的深淵,最終害了的都是無辜百姓,給這個國家和社會帶來了長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