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10月的萊比錫戰役后,眼看拿破侖敗局已定,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迫不及待地又跳出來和稀泥。
作為拿破侖的親家,奧地利并不打算把拿破侖完全打敗,這會造成俄國在歐洲的勢力太大,也會讓普魯士沖擊奧地利的地位。抱著這種小算盤,梅特涅建議就此停戰,甚至想把萊茵河西岸、荷蘭和意大利北部的土地繼續讓法國占領。此后拿破侖又打了好些勝仗,更助長了奧地利這種和談傾向。
但鐵血尚武的普魯士人,是打死也不會同意的。布呂歇爾橫刀躍馬,率軍沖過萊茵河,盡管多次被拿破侖打得頭破血流,卻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直取巴黎。
(布呂歇爾)
在普魯士軍的帶動下,聯軍紛紛跟進,奧地利軍也只得隨大流。人數處于劣勢的法軍防線逐漸破碎。3月,普王和沙皇進入巴黎,4月,拿破侖退位,被流放厄爾巴島。
被拿破侖粉碎了五次的反法同盟,終于在第六次取得全勝。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完成了復辟。
之后,拿破侖趁著反法同盟各國忙于開維也納會議分贓的機會,又再次登陸法國,建立了“百日王朝”。英、普、奧、俄各國趕緊組織第七次反法同盟,拼湊近百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拿破侖的20多萬軍隊撲去。先鋒是英軍和普軍,奧軍和俄軍則還要走很長一截道路才能趕到。
1815年6月16日,布呂歇爾率領的8萬普軍,在里利被拿破侖擊敗,傷亡2萬。之后,拿破侖轉戈向滑鐵盧,準備殲滅惠靈頓率領的英荷聯軍。
這時候,布呂歇爾作為老將的頑勇表現出來。他重振旗鼓,甩開了法軍格魯西軍團的追襲,也轉向滑鐵盧撲去。18日下午,布呂歇爾趕到滑鐵盧。
這時,拿破侖7萬法軍與惠靈頓7萬英荷聯軍的戰斗恰好到了最后關頭,拿破侖投入了自己的近衛軍,而惠靈頓的預備隊已經用盡,正眼睜睜看著法軍一步一步沖上主陣地。如果再給拿破侖一小時,或許英荷聯軍就將崩潰,拿破侖各個擊破的戰略將再次成功。千鈞一發之際,6萬普魯士大兵如同神一般光臨戰場,頓時徹底逆轉了戰局。勝利在望的法軍頂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全線崩潰。
4天后,拿破侖再次退位,并被流放圣赫勒拿島。
這一次,這位法蘭西的巨人,歐洲的煞星,德意志的征服者,徹底失敗了。他用自己的刺刀,帶給德國人民恥辱的同時,也給了他們先進的制度和文化。然后,又被這些醒悟了的德國人打倒在地。
拜他所賜,德意志民族開始了屈辱中的改革,并且將繼續的進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