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金庸古龍的作品,總是激起自己的一腔熱血,但郭靖、蕭峰都是藝術加工出來的形象,盡管和我們的距離感覺很近,但是實際上和真正的歷史相距甚遠。歷史上真正的游俠并不是有超凡脫俗的武功,而主要要有仁者之心,有俠者之風。透過司馬遷的記述回到真正的歷史,讓我看到游俠本來的面目。
第一個要提到的是朱家,他是魯國人,和高祖劉邦是一個時代的人。最出名的事跡就是救助了季布,其實受到朱家幫助的人不僅僅是季布一人,很多人都受到過朱家的幫助,只不過季布比較出名罷了。朱家幫助的豪杰有數百人之多,幫助的普通人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朱家始終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賞于自己對于別人的恩惠,朱家最怕的就算是碰到自己幫助過的人。
朱家幫助人首先從最貧困的人開始,自己卻過的十分清苦,出入乘坐牛車,吃飯的時候只吃一個菜,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的不修邊幅。他的幫助是不求回報的,我想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說朱家有仁者之心一點都不為過,盡管朱家沒有絕世武功,但是他有仁者之心有俠者之風,因此朱家依然可以稱之為俠之大者!
第二個人劇孟
楚地的田仲好擊劍,這就是有武功的人,他十分敬佩朱家,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朱家,田仲認為自己的才德無法和朱家相提并論。田仲死后洛陽出了個劇孟,洛陽人大多數以經商聞名于世,而劇孟則是靠俠者之名聞名。
七國之亂的時候條侯周亞夫乘坐驛站的車子在快到達了洛陽的時候得到了劇孟。周亞夫十分高興的說:“吳、楚發動七國之亂卻不來請劇孟幫助,由此看來他們成不了什么氣候。”在周亞夫看來,劇孟的能力相當于一個諸侯國,劇孟和朱家類似,他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他母親去世的時候,前來參加葬禮的人門可羅雀,規模超過了一般的諸侯,他自己死的時候家里卻沒有什么余財,可見劇孟和朱家一樣,舍己為人是他的典型特征。
第三個人郭解
能稱之為仁者之心俠者之風的人還有郭解,他是許負的外孫子,提到許負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他是中國歷史記載中第一個被封侯的女人,而她被封為侯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會看相,中國第一女神相,不是第一女神棍。許負看出了劉邦的帝王之相,看出了周亞夫、鄧通的命運。郭解這個家庭背景夠牛的了吧,他的父親就是個出了名的游俠,不過被漢文帝處死了。到了郭解這一代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親,郭解身材矮小精明強干,從來不喝酒,心狠手辣,年輕的時候自己殺過很多人,按道理早就應該被朝廷明正典刑了。但是也許是許負的護佑起了作用,他總是絕處逢生,不是僥幸逃脫就是恰逢天下大赦,因此一直沒有遭受和他父親一樣的命運。
人的思想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而在不斷的蛻變。郭解也是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思想發生了轉化,經常用恩惠去報答和自己有怨仇的人以德報怨,經常施恩于人到并不指望他們報答自己。搭救了別人的性命也不去夸贊自己的功勞,很多少年十分仰慕郭解,便模仿郭解去除暴安良,但是郭解并不知道這些事情。有一次郭解姐姐的兒子和人飲酒發生了沖突,因為強行灌人家喝酒而被人用刀刺殺了,但是郭解并沒有出面替自己的侄子報仇,這讓郭解的姐姐十分生氣,他把兒子的尸體并不收斂,而是放在街頭并說要看看郭解怎么辦。郭解派人了解了情況,兇手知道自己躲不了,便主動找到了郭解說明了情況。郭解說你不用害怕,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的侄子沒有道理,我不會對你怎么樣,隨后郭杰派人安排了安葬了自己侄子,并沒有對這個兇手采取任何行動。大家聽說這件事之后,就更加敬佩郭解的為人,認為他有仁者之心俠者之風,于是依附在他身邊的能人就越來越多了。
郭解外出后回到家的時候,總會遇到一個人傲慢無禮的坐在他的面前,并不退讓。門客十分憤怒,想去除掉這個人,郭解說如果別人對自己不尊重,那不是因為他們傲慢無禮,而是因為自己的道德不夠、品行不端,因此他并不記恨這個人,反而要求官吏在要人服徭役的時候,不要叫上這個人。這個人后來知道了郭解的意思之后,非常感激,到郭解家負荊請罪,并成為了郭解的死黨,因此郭解的名氣就越來越大。
洛陽城中有兩家有仇怨,城中數十位豪杰前去調停,都沒有收到好的效果。郭解在晚上的時候偷偷到了仇家家里去,勸說他放棄仇恨。仇家出于對郭杰的尊重不再計較,臨走的時候郭杰說,你們暫時不要表現出聽從了我的勸告,直到有洛陽的豪杰來勸說的時候,你們就表現得聽從他們的意思就好了。
郭解一直保持著謙虛謹慎的態度,他給人做什么事,如果能辦成,就一定會辦成。就算做不成,他也會妥善的處理這件事,讓各方都滿意之后,才去接受別人的宴請。因此郭解家經常門庭若市,就算是到了晚上,還是有很多車等待在他家的門口。
到了漢武帝二年的時候,漢武帝要求所有富商都要搬到茂陵去居住,這個名單里面就有郭解的名字,但是搬遷條件是要家里有三千金,實際上郭解的家產并沒有三千金,這是因為有人故意把他寫到了這個名單里。于是大將軍衛青便向皇帝進言說,郭解并不符合遷移的標準,請皇上不要讓他遷移到茂嶺。漢武帝聽之后便說道,一個平民老百姓,竟然可以讓大將軍為他說話,那么他一定不會是個窮人,于是郭解一家就被遷移到了茂陵居住。
郭解遷移到關中居住,關中的豪俠都爭著和他結交。在這期間,郭解知道是楊季主的兒子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到了遷移名單里,于是便殺死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到到官府去告狀,這個人在官府的門前,就被人殺了。于是官府便追捕郭解,郭解便一路逃亡,在逃亡的過程中,每到一處都有人幫助他,而官府在追查過程中,所有幫助過郭解的人,不是自殺,就是消失了蹤影,因此官府無法找到郭杰的行蹤。
后來官府終于抓到了郭解,在審問的時候還查出了以前的一些案子,如曾經有個儒生問郭解的門客,郭解本身就是個江洋大盜,又沒沒有什么德行,為什么你們都要如此崇拜他呢?結果郭解的門客就殺死了這個儒生,并割掉了他的舌頭,但這并不是郭解所指使的。而且郭解所有的罪行幾乎都是在大赦之前,因此官府便上報漢武帝,說郭解無罪。
但這個時候有一個小人跳了出來,這個人就是老油條公孫弘,大家應該還記得,就是他陷害死了主父偃。他說郭解不過是一介平民,在民間卻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盡管殺人的不是她,但他有巨大的責任,如果不嚴加查辦,大家都像他來仿效的話,那么朝廷的威嚴何在?天子的威儀何在?國家的法律何在?天下的安定何在?于是郭解被滅族,盡管是公孫弘的一手造成的,但根本原因是游俠的存在,極大的削弱了皇帝的權力,對皇帝的權威產生了威脅,因此他必須死,不可能有第二條路。
究竟什么人能稱之為俠?在我看來有仁者之心、有俠者之風、繼微扶困、承諾有信的人,皆可為俠。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