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有一種獨特的戰術,讓美軍在戰爭中免于死傷無數,這究竟是何種戰術呢?
1941年7月,美國政府將菲律賓陸軍與駐菲美軍合并,將麥克阿瑟晉升為中將,任命他為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在作戰初期的防御戰中,麥克阿瑟遭遇了慘敗,菲律賓一度失陷。此后,盟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
1943年,麥克阿瑟、哈爾西等人采用“跳島戰術”,從澳大利亞經菲律賓一直打到日本國土。跳島戰術即不采取逐一收復各島的戰法,而是收復一個島嶼后跳過下一個島嶼,尤其是跳掠過防守比較堅強頑抗的日軍島嶼,再利用美軍充沛的工程能力和物資供應,快速地建立前進機場和港口,通過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日軍占領的島嶼,迫使其屈服或投降。跳島戰術的運用,不但避免直接攻堅的損失,還可以使盟軍快速前進,大幅度提升了收復島嶼的進度與成效,同時打破了日本建立起來的防御鏈,使其首尾無法相顧,白白耗費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在1943年6月至1944年9月中,麥克阿瑟采用跳島戰術指揮盟軍沿新幾內亞海岸成功地進行了十幾次兩棲登陸,均繞過日軍堅固的防守據點,目標直指菲律賓的棉蘭老島,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優秀典范。在與日軍作戰時,麥克阿瑟的部隊往往以犧牲一萬多美軍的微小代價換取四十多萬日軍的陣亡,這在二戰中沒有任何一名將軍能夠同等并論。二戰結束后,隨著美國空中運輸能力的提升,跳島戰術逐漸成為美軍空降作戰的主要理論之一。
1944年12月,麥克阿瑟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則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甚至被日本人視為“太上皇”,成為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外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