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
漢軍以韓信領銜,3萬軍馬,對剛西楚勢力——趙王歇麾下20萬。
戰果,趙王歇歇菜,趙國灰飛煙滅,涼涼。
井陘口是個狹隘的關口,易守難攻,趙軍主帥陳余率軍駐扎于此。
陳余手下李左車提議陳余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并趁韓信懸軍深入,襲擾其糧道。誰知,陳余說,我們是義兵,義兵,懂不,不玩那些陰謀詭計的,要就暢快淋漓地干一場。呃,義兵,那你還打什么仗,怎么不回家耕田呢。
反正韓信聽說李左車的計劃沒被采納,心中暗喜,開始了一番布局,先是用2000人帶著漢旗迂回到趙軍側翼相機行事。然后,率軍渡河,背水列陣。
韓信
趙軍看到韓信背水列陣,雖然不明所以,但是這樣的陣法是陷軍隊于死地的,明顯有違軍事常識,于是他們就按劇本寫的對漢軍產生了輕視心理,這下正中韓信下懷。
大戰開始,韓信佯敗撤退(呃,佯敗,又是這招,感覺被用的挺多的啊,可往往卻屢用不爽)。趙軍就傾巢而出,在后面追,追啊追,以為能一舉翦滅漢軍。
豈知,打著打著,發現不對勁,媽蛋,怎么對面越戰越勇的?媽呀,打不過,溜了溜了。漢軍反敗為勝,然后,早已埋伏好的漢軍趁虛攻占趙軍大營,插上旗子。
趙軍一看,望風披靡,全軍覆沒。這就是故事,背水一戰的由來了。此戰中,韓信出色地運用了心理戰,并且對軍事謀略活學活用,反其道而用之,取得了漂亮的戰果。
陳余
韓信領銜漢軍,數萬人馬。楚國大將龍且率20萬大軍與齊王會合。戰果,一首涼涼送給齊國和項羽。此戰后,漢軍對西楚形成了軍事合圍,西楚腹背受敵,形勢一瀉千里。
大戰開始前,劉邦派了酈食其和齊王和談,使得齊王疏于防備,韓信連下齊國幾城。
齊王發怒,撿了些花椒八角煮死了酈食其(話說酈食其死得挺冤的)。
項羽派龍且增援齊國。龍且手下又有人提議趁韓信懸軍遠征,堅守疲敵,同時呼吁廣大齊國市民反叛漢軍,從而影響漢軍供糧,使其進退兩難,用兵形勢制勝。
嗯,計謀是好計謀。不幸,漢軍對手又犯了輕敵的毛病。龍且說,韓信這娃兒好對付的,咱正面剛(韓信都贏了那么多戰爭了還說他好對付?)。
反正,韓信也許是也知道了龍且輕視他,又使用了佯敗撤退的計謀(這招真是屢試不爽啊)。
龍且一看韓信撤退,哈哈大笑,我就知道韓信好對付,于是揮軍掩殺。
韓信從一條干涸的河道退走,這條河道的上游韓信事先已經讓人用大量沙包截斷了水流,等到龍且追到河道的一半時,韓信讓人撤去上游的沙包,大水奔流而下,韓信率軍反擊,楚軍大潰,龍且被殺。隨后韓信乘勝平定了三齊之地。
這種用截斷的水流沖擊敵軍的戰法大家可以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里看到,而其實諸葛亮用兵能力很差的,這種戰法是從韓信那里嫁接到諸葛亮身上的。
龍且
前面講述過與韓信同時代的項羽也打過兩場精彩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
歷史沒有記載韓信和項羽有明顯的正面剛的戰爭,所以個人感覺沒法比較兩人哪個厲害點。
只是覺得,韓信打的井陘之戰和濰水之戰敵方主將都是個傻冒,都輕敵,水分不少,打齊軍時更是因為酈食其在和談導致齊軍疏于防備,使得漢軍有了足夠的戰略縱深。
而項羽的兩次戰爭都是實打實的硬剛,對方都是當代猛將,實力雄厚,兵形勢運用得比較出色,比如迂回和奇襲。而韓信是兵形勢和兵權謀都發揮得很好的。
所以,讀友們覺得若果兩者對上一場,哪個會比較厲害點呢?可以在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讀友們還知道歷史上哪些比較有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呢?同樣可以在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圖片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