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帝王們的游賞生活主要是從周昭王開始的。
周昭王,為周康王子,姓姬,名瑕,周王朝第四代王。周昭王生成康之后,意欲繼成康之事業(yè),繼續(xù)擴大周王朝的疆土,于是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曾親帥大軍南征荊楚,并在南征途中死于江漢,南征遂以失敗而告終。昭王南征失敗成為西周發(fā)展史上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自此之后繼任的幾位天子都驕奢淫逸,酒色無度,以致周幽王之時為申侯、繒侯聯(lián)合犬戎所滅。
周昭王在成王與康王之時一直被嬌生慣養(yǎng),其繼承王位之后,缺乏賢能的大臣的輔佐,因此登上王位沒幾天,就一改乃祖乃父們的勤儉作風,生活奢侈腐化,甚至荒唐絕倫。同時又驕奢淫逸,而且嗜游如命,以致于達到游而樂之忘返的地步。傳說他酷愛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獻珍禽,明天貢上異獸,以博取賞賜和升官。有時候他一聽說神秘地方有奇花異草或珍禽異獸,就立刻扔下朝政不顧而去尋找。而且他好大喜功,盡管國力已經(jīng)嚴重衰弱,但他還是經(jīng)常征討四方,結(jié)果也就經(jīng)常打敗仗,勞民傷財。據(jù)說在他當王的第十五個年頭上,大臣中有人奏說在遙遠的南方有一個叫越裳氏的諸侯國,出產(chǎn)一種珍禽,名叫白雉。這種白雉羽毛雪白,外表好看之極,是一種世間罕見的珍禽,而且這種白雉的肉味也十分鮮美,為天下僅有之珍饈。于是周昭王便決定去尋找這種珍禽,但由于這個越裳國在遙遠的南方,而且還要穿越當時的大諸侯國楚國,因此很多大臣都堅決反對。周昭王一看群臣反對,也不敢斷然決定一意孤行,一時之間便犯了難。本來他是可以派一個得力的親信去的,無奈他還是不放心。而正在其委決不下的時候,那個告訴他白雉的大臣則告訴他說有一計可以一試。
由于周昭王即為之后,國力逐漸衰落,對周圍諸侯國的威懾力越來越弱。當時南方的大諸侯國楚國,由于天高皇帝遠,經(jīng)常不服從周王朝的管制,但懾于楚國勢力強大,而且路途遙遠,不敢輕易對之有所行動。而這時那個大臣就說他的計謀便是借討伐不服約束的楚國為名到南方去。周昭王自然才能了這位大臣的計謀,于是在朝會時便說,南方的楚國本屬蠻荒之地,而今由于其逐漸強大,屢次與朝廷作對,長此下去,必將成為一大禍患,因此現(xiàn)在決定要南征討伐楚國。
此言一出,大臣們也都知道了周昭王的真實用意,只是因為他的借口絕好,因此盡管仍然有不少人反對,但最終周昭王還是要決定南征,而且是御駕親征。那些反對的大臣也都無可如何。于是到了第十六個年頭上,一出了正月,周昭王便馬上親帥大軍南行,走了一路抓了一路壯丁,而且還強征民力運輸糧草、撐船拉纖,而且完了還將征用的民船鑿毀,致使船民們苦不堪言。周昭王南征的聲勢氣派與后來的康熙與乾隆的下江南毫無二致,一路上美食、美酒、美景、美女一應俱全,白天有大江兩岸美景,晚上則有美女裙底風光,真可是醉生夢死,樂而忘返。
周昭王率領大軍渡過漢水便圍攻楚國的都城丹陽(在今湖北枝江),但卻圍攻多日而戰(zhàn)況卻毫無進展,師老人疲,再耗下去必然要吃大虧。無奈這是御駕親征,如果就此撤軍周王的顏面往哪里擱,以后楚國就更加驕橫無忌,其他諸侯那還會聽朝廷的話。正在為難的時候,突然卻接信說楚王派人請罪來了。原來周昭王這次南征是傾巢而出,號稱十萬大軍,楚王害怕敵不過周天子,這才派人請罪來了。于是這周昭王也就順水推舟,對楚王訓斥了一番,勒索了一些財物也就完事。
既然楚國已經(jīng)臣服,按道理周昭王也就應該回駕了。但沒有,因為周昭王的目的在于尋找白雉。于是周昭王就帶著他的大臣們和軍隊繼續(xù)南行。但四處尋找,可就是找不到那個叫越裳的諸侯國在哪里,這也難怪,因為越裳國在今天的越南境內(nèi),在那時算是在天邊之外了。但周昭王又礙于面子,不好說找不到越裳國,就假裝派了一名使者傳旨要越裳國王覲見,然后就高高興興地到風景秀麗的云夢之地游玩去了。
這一玩就是一年多,加上征討楚國,總共花了兩年多,時間也就到了周昭王的十九年。這兩年多,周昭王吃也吃夠了,喝也喝夠了,看也看夠了,玩也玩夠了,樂也樂夠了,終于決定回駕了。周昭王率領大軍會回到漢水邊上,再次征調(diào)民船。由于船民對這位荒唐天子的怨憤不滿,便挑選了一些新造的船只,然后將釘子卸掉,用膠水粘上,又用彩色的花紋將那些痕跡掩飾起來,讓周昭王的部下將這些船只拿去。周昭王將掠奪來的財物和美女車馬將船裝得滿滿的,于是便高高興興地渡江了。大船行到漢水中央,粘船板的膠水經(jīng)過水的浸泡溶解了,致使船板紛紛散裂,船只下沉。而這一段江水也正是水中之王兕(就是鱷魚)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帶。周昭王已沉入水中便被兕給咬住了,一眨眼功夫便吃的連一根骨頭也不剩,只留下江水之中的一片血水。
關于周昭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一事,古代文獻多有記載。《竹書紀年》說,“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荊”,名義上是出師伐荊楚,但實際上是到江南巡守游玩的。關于這一點,《史記》中曾有比較隱晦的記載,《史記·周本紀》說,“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而且《史記》還說,“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可見,其之南征是徒有其名,名實不符,而且其死因也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之處。
而這就是一個荒唐天子的荒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