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二婚入宮承寵,為擴充實力,讓妹妹進(jìn)宮成為自己的盟友,
她忍太后,斗小三,結(jié)盟大姑姐,一路通關(guān)成為皇后,
她的兒子庶出排第七,她用超高的情商將兒子推上皇帝寶座,
她就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二任皇后,王娡
王娡出生于槐里(今陜西興平),出生日期不詳。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名門之后,可惜家道早已中落,嫁給槐里的普通人王仲為妻,
生一子名叫王信,還有兩個女兒,長女王娡,次女王皃姁。
后來王仲死了,臧兒又改嫁給長陵田氏,生兩子田蚡、田勝。
王娡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做主,將她嫁給了平民金王孫,生有一女。
這基本就是普通人平淡無奇的生活之路,偏偏王娡有個不安分的母親。
王娡的母親臧兒念念不忘自己是名門之后這件事,如今這貧困低賤的生活,總讓她心有不甘。
她夢想飛黃騰達(dá)、封侯拜相,指望自己已經(jīng)沒戲了,于是她找人給自己的子女算了一卦,沒想到算命的說她的女兒王娡是大富大貴之人。
臧兒看看女婿金王孫,不像大富大貴的命,那卦象就是讓女兒另擇高枝的意思了,天命不可違啊,于是她去金王孫家將女兒強行接回,金家當(dāng)然不肯。
為了避免金家糾纏,也為了走捷徑,最快達(dá)到既定目標(biāo),臧兒隱瞞王娡已婚身份,托人找關(guān)系將王娡送進(jìn)太子府做宮女。
已婚婦女王娡進(jìn)了太子府,跨出了人生飛黃騰達(dá)的第一步。
太子府像王娡這樣的宮女不計其數(shù),像王娡一樣謀劃通過太子這課大樹一步登天的也大有人在,
但王娡最后能脫穎而出成為太子的寵妾進(jìn)而成為皇后,可見她是一個非常善于經(jīng)營、頗有謀略的女人。
王娡進(jìn)太子府沒多久,就使手段讓太子寵幸了自己,這對已婚的王娡來說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榮寵不斷,她詳細(xì)分析了太子后院兒的情況:
正妻太子妃薄氏是薄太后的侄孫女,太子劉啟對這個強制指婚的表姐一向不親近,
但礙于登基為帝還需仰仗薄太后,不能因小失大,所以景帝對太子妃表面上還是能敷衍就敷衍的。
薄氏因為不受寵愛,一直無所出,但她性格淡泊,與世無爭,所以也沒像宮斗劇里演的戕害嬪妃、殘害皇嗣。
太子府的當(dāng)紅炸子雞是栗姬,栗姬艷冠京城,能歌善舞,太子劉啟非常寵愛她,
栗姬已生皇長子劉榮,在太子府的地位相當(dāng)于是側(cè)妃,皇家愛長子,百姓疼小兒,母憑子貴的栗姬一時風(fēng)光無限。
王娡受寵后雖然也沒閑著,但她接二連三生的都是女兒,女兒意味著沒有增加競爭力。
王娡苦思該如何扭轉(zhuǎn)戰(zhàn)局,很快她想到了年輕貌美的妹妹,于是王娡將自己的妹妹王皃姁送到了劉啟的身邊,
小王也確實爭氣,接二連三的給劉啟生了四個兒子,不過可能是由于生的太多,身體累垮了,生完第四個兒子就早逝了。
公元前157年,太子劉啟繼位為帝,史稱漢景帝,薄太子妃背景強大,毫無懸念升職為薄皇后。
這時,王娡也有了自己的兒子,這是劉啟的第七個兒子,但卻是他當(dāng)皇帝后得到的第一個兒子。
為了好養(yǎng)活,給他取了一個賤名:彘兒—也就是豬兒,他的大名叫劉徹,就是后來如雷貫耳的漢武大帝。
傳說王娡懷著劉徹的時候,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就把這件事告訴給太子劉啟,
太子說:“這是貴顯的征兆。”孩子還沒有出世,文帝去世,太子劉啟即位。
劉徹自幼聰明伶俐,頗受漢景帝喜愛,
有了兒子的王娡身價自然也水漲船高了,被冊封為王夫人,這幾乎與栗姬平起平坐。
這期間發(fā)生了一件事,景帝繼位后,薄皇后一直無所出,竇太后疼愛幼子,就讓劉啟立他弟弟為儲君,
景帝當(dāng)然不愿意,為保皇位一脈相承,景帝就立了栗姬生的皇長子劉榮為太子。
沒多久,薄太后過世,景帝連敷衍都懶得敷衍了,直接以皇后無所出為由廢了薄皇后,薄皇后也成為史上第一個廢后。
薄后被廢,皇后人選懸空,太子母親栗姬自然呼聲最高,栗姬更加風(fēng)光無限了,眾人紛紛巴結(jié)。
景帝的親姐姐館陶公主有個寶貝女兒陳阿嬌,館陶公主希望把阿嬌嫁給太子劉榮,于是主動找到栗姬提親,
栗姬因為館陶公主給景帝進(jìn)獻(xiàn)過美人而懷恨在心,直接回絕了這門親事,這可得罪了這位權(quán)勢極大、威望極高的姑奶奶。
館陶公主轉(zhuǎn)頭找到了另一個潛力股王娡,希望把阿嬌許給年僅四歲的劉徹,王娡當(dāng)然愿意給自己找一個強大的盟友,毫不猶豫的同意了這門親事。
王娡的目標(biāo)是讓兒子做太子,繼而做皇帝,館陶公主的目標(biāo)是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他們沒有約定的朝同一目標(biāo)分頭行動了。
為了把這個準(zhǔn)女婿拱上帝位,館陶公主真是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她畢竟是宮庭的大紅人,竇太后的掌上明珠。
她經(jīng)常在景帝面前夸贊劉徹,同時又不斷的搬弄是非離間栗姬。
有一次,館陶公主和景帝說,栗姬經(jīng)常讓宮女們在背后用巫術(shù)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
景帝聽后,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是因為夫妻感情深厚,所以對栗姬還是忍耐包容的。
后來,景帝生病時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
栗姬當(dāng)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yīng)景帝,反而口出惡言,景帝對栗姬徹底失望,但是隱忍沒有發(fā)作。
王娡知道,栗姬已在懸崖邊,只差她一腳,就可以除掉這個競爭對手了。
她暗中指派一個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這個大臣覺得巴結(jié)未來皇后的機會來了,
屁顛顛的在朝會上奏請景帝:“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請封太子母親栗姬為皇后”。
景帝非常生氣,竟論罪處死了這個大臣,可憐這個大臣連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景帝用腳趾頭猜也會猜這是栗姬迫不及待指使的,一氣之下廢了太子,改封為臨江王。將栗姬打入冷宮。
太子廢了,竇太后又有機會為小兒子爭皇儲之位了,雖然有大臣上書極力反對,但未免節(jié)外生枝,景帝必須馬上冊立新太子,
環(huán)視自己的幾個兒子,他最中意的還是“夢日入懷”而生的劉徹,但劉徹庶出,而且排第七子,不過這點小事怎么能難倒皇帝呢。
景帝先冊封王娡為皇后,皇后的兒子劉徹順理成章的立為太子。
歷經(jīng)千辛萬苦,王娡終于走上了皇后寶座,她終于將兒子捧上太子之位。
王娡做了九年皇后,景帝死后,太子劉徹繼位,王娡成為皇太后,竇太后榮升為太皇太后。
王娡成為皇太后以后,也想效法她的婆婆竇太后當(dāng)年一樣,培植外戚力量,試圖將來控制朝堂,
可惜長壽的竇太后仍然健在,太后和太皇太后明爭暗斗了幾次,旗鼓相當(dāng),誰也沒有占到便宜,雙方外戚專權(quán)的力量反倒削弱了。
竇太后過世以后,武帝劉徹已羽翼豐滿,這位歷史上大有作為的明君也沒有給他母后外戚專權(quán)的機會。
公元前126年,皇太后王娡駕崩于長樂宮東殿,與漢景帝合葬陽陵。
她的情商之高讓人佩服,她的心機之深讓人懼怕,也許在暗藏血雨腥風(fēng)的皇權(quán)爭奪中,為了生,為了榮,她只能成為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