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謚號桀,史稱夏桀,帝發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湯俘獲,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數年后死于南巢。
商朝: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沫邑(今河南淇縣)人,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擊敗商軍,帝辛見大勢已去,深知自己作惡多端難逃一死,便躲進鹿臺(今河南鶴壁),將多年來搜刮的美玉寶器堆在身邊,命人放火焚燒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西周:
周幽王姬宮湦。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后,謚號幽王。
東周:
周赧王姬延(約前336年-前256年),東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東周覆滅,周民東亡,秦取九鼎。
秦朝:
子嬰(?-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后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后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后,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西漢:
劉嬰(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漢孺子,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居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嬰”。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歲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后,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東漢:
獻帝劉協,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
曹魏:
元皇帝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后,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謚號為元皇帝。
蜀漢:
后主劉禪。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東吳:
吳末帝孫皓(242年—284年),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于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天紀四年(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后在洛陽去世。
西晉:
晉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建興四年(316年)八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并且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漢趙。之后晉愍帝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并且承受身為狩獵隊伍的前導以及宴會洗杯子的雜役的屈辱。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終年十八歲,葬處不明。
東晉: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 即晉恭帝,東晉最后一位皇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于劉裕,東晉自此滅亡。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同年九月,劉裕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時年36歲,死后葬于沖平陵。
北魏:
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一作元脩,字孝則,河南洛陽人。北魏末代皇帝,北魏永熙元年(532年)到永熙三年(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率眾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十二月,元修因與宇文泰政見不和,為宇文泰毒殺,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從此正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
北齊:
北齊末帝高紹義(?―580年),北齊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北齊廢帝高殷異母弟,母世婦馮氏。578年,北齊滅亡,高紹義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缽可汗愛重,北齊被滅后逃到北邊者,都歸高紹義管轄。578年,高保寧在營州奉高紹義為北齊皇帝,用武平年號,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賀若誼勸他缽可汗交出高紹義,他缽可汗同意了,高紹義在和他缽可汗打獵的時候,被賀若誼所擒,帶回中原,流放蜀地。后高紹義竟死蜀中。
北周: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即周靜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于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謚號靜皇帝,葬于恭陵。
劉宋:
劉準(467年—479年),即宋順帝(477年—479年在位),字仲謀,小字智觀,南朝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劉彧第三子(一說為桂陽王劉休范之子)。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禪位于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殺于丹陽宮,終年十三歲。
南齊:
蕭寶融(488年—502年5月2日),即齊和帝(501年—502年在位),字智昭,齊明帝蕭鸞第八子,東昏侯蕭寶卷同母弟,母明敬皇后劉惠端,南朝齊最后一位皇帝。被迫禪位與蕭衍,南朝齊至此滅亡。蕭衍即位后,蕭寶融被封為巴陵王,居于姑孰。不久,被蕭衍派人殺害,時年十五歲,葬于恭安陵,謚號和皇帝。
南梁:陳叔寶,即陳后主(582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后一位皇帝。禎明三年(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后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號煬,葬于洛陽邙山。
隋朝:
楊侑(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母韋妃,隋朝第三位皇帝。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廢黜楊侑,自立為帝,降封楊侑為酅國公,閑居長安。武德二年(619年),楊侑病死(一說遇害),終年十五歲,葬于莊陵(今陜西省乾縣陽洪鄉乳臺村南500米處),謚號恭皇帝。
唐朝:
唐哀帝李柷。李柷在位3年后被廢,次年被鴆殺,葬于溫陵,終年17歲。
后梁:
后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锽、朱瑱,五代時期后梁末代皇帝,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對后梁發動總攻。朱友貞在唐軍攻入東京前夕,命親信皇甫麟將他殺死,后梁隨之亡國。他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將近十一年,后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
后唐:
末帝李從珂(885年-937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鎮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時期后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養子。清泰三年(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攻,自焚于洛陽,終年51歲,葬于徽陵。
后晉:
石重貴(913年―974年),石敬瑭養子,后晉皇帝,942年-946年在位。史稱后晉出帝或后晉少帝。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后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后晉滅亡。
后漢:
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即后漢隱帝(948年―950年在位),沙陀族,后漢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乾祐三年(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祐被殺,后漢亡,時年21歲,定謚號為“隱”,葬于許州陽翟縣之潁陵。
后周: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后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顯德七年(960年),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后周滅亡。趙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趙匡胤頒布圣旨優待帝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逝世于當房州,終年僅20歲
北宋:
趙桓(1100年―1156年),即宋欽宗(1126年—1127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駕崩于燕京,終年57歲,葬于永獻陵。
南宋:
趙昺(1272年-1279年),即宋懷宗(1278年-1279年在位),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祥興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與蒙元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后包圍崖山(今新會崖門),左丞相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
元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圣裔邁來迪。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于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
明朝:
崇禎帝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清朝:
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并成為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