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jié)孟德聞檄三軍勇本初南渡兵將亡
找麻煩的人正是來自袁紹軍中,當時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后來被曹丕評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儒生一個的陳琳既舞不了搶、又弄不了棒,最拿手的就是動動嘴皮子、動動筆桿子,這一動不要緊,寫出了一片千古檄文,千軍萬馬若出其中,百萬雄師若出其里。
古代人比較迷信,打仗總講究個師出有名,舉無名之師是得不到上天眷顧的。所以出征前往往要對敵人進行批判和聲討,這種聲討敵人的文章就叫做檄文。
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與祖君彥的《為李密檄洛州文》、駱賓王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并稱中國古代三大檄文。檄文往往將被討伐者罵的狗血噴頭、體無完膚,著名的“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就是出自駱賓王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也不含糊,系統(tǒng)性的對曹操展開批評攻勢,分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先援引從前的例子建立袁紹討伐曹操的合法性。當初趙高、呂后專政(專制朝權(quán),威福由己;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他們可都沒得到好下場。如今袁紹就要像當年的周勃、劉章一樣,憤怒起兵誅討叛亂(興兵奮怒,誅夷逆暴),擁立漢皇(尊立太宗),恢復漢室基業(yè)(王道興隆,光明顯融)。
第二,批評曹操的出身問題。把曹操祖宗三代從頭到尾批評了一遍。祖父曹騰是個享樂在前、吃苦在后的“吃貨”(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親曹嵩利用曹騰養(yǎng)子的身份(乞匄攜養(yǎng))跑官要官,是個買官的投機分子(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quán)門,竊盜鼎司)。曹操是宦官的后代(贅閹遺丑),從小就不務正業(yè)([犭票]狡鋒協(xié),好亂樂禍)。這屬于從根兒上罵,不管你干了啥事,從遺傳基因上你就不是個好人,不用辯白,養(yǎng)子也遺傳,寶寶說是就是!
這也是曹操最不能接受的一項批評,后來袁紹兵敗,曹操攻破鄴城后,見到陳琳,對陳琳說:“你當初為袁紹寫檄文,罵罵我也就算了,怎么把我祖上也都罵出花來了?(君昔為本初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陳琳謝罪,并回了一句特別有名的話,“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第三,例數(shù)曹操做過的“壞事”。總結(jié)起來就是曹操殘害忠良、妄殺名士,趁漢室傾微之際,“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lǐng)三臺,專制朝政”,甚至為了金銀財寶不惜挖墳掘墓,設(shè)置所謂的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以至于“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么看來曹操自古以來無道之臣的佼佼者(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
第四,再次強調(diào)袁紹是正義之師,并號召各大軍閥相應討伐行動。檄文中仿佛看到了一個滿臉寫著悔恨和滿嘴恨鐵不成鋼口氣的袁紹,對著小自己九歲的后生說道:我(袁紹)本來覺得你(曹操)年輕時的錯誤是少不更事,想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你參加討伐董卓的活動。誰知你是直男癌(愚佻短略),冒進吃了敗仗、損了人馬。這我也忍了,于是再分給你人馬,上表讓你當東郡太守、兗州刺史,讓你將功贖罪。沒想到你這爛泥扶不上墻,開始飛揚跋扈,剝削人民了。前些日子我忙著收拾東北大流氓公孫瓚,沒空搭理你,看把你給嘚瑟的,把皇上也接家里去了,怎么的,我聽說還想偷襲我大本營是嗎?
袁紹仿佛緩了口氣繼續(xù)說,我現(xiàn)在是激情有病,不對,是舉冀青幽并四州之兵討伐你這個無道之臣。荊州的劉表還有這個誰和那個誰,都聽好了,咱們干掉曹操,整票大的(舉武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還有,取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錢。
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來看看原文,確實是氣貫長虹、字字璣珠,據(jù)說還有消弭溶栓、通脈愈疾之功效,不信?那請接著往下看,檄文即成,馬上送至各州府,曹操也收到一份。那天曹操正好頭疼病發(fā)作(是不是當初騙叔叔說腦栓塞報應了,然后真的栓塞了?),躺著看完陳琳的檄文,“翕然而起”說道:“這文章把我罵的頭都不疼了!”
頭疼雖然是給罵好了,但打仗的事兒迫在眉睫,眾謀士可有退敵之策?曹操說:“袁本初擁冀州之眾,青、并從之,地廣兵強,而數(shù)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
人群中不慌不忙閃出一個身影,娓娓答道:“當年楚漢爭霸,劉弱項強您是知道的。劉邦的智慧卻遠勝項羽,所以才取得最后的勝利。以此來看,明公您和袁紹之間的對決,您有十勝,紹有十敗!”講話之人正是被后人譽為“鬼才”的郭嘉郭奉孝,話已至此,四座啞然,都靜靜等著看看這位才從袁紹一方過來不久的謀士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也不是什么靈丹妙藥——十勝十敗論。(十勝十敗論是郭嘉在建安二年向曹操提出的,比此時的建安五年要早3年,放在此處純屬情節(jié)需要,請諸君知悉)
所謂十勝十敗論就是郭嘉從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十個方面分析曹操的勝算和袁紹的敗因。郭嘉提出對的十勝十敗論和陳琳的檄文姑且能打個平手,二人的論調(diào)大多涉及道義和權(quán)謀,對于戰(zhàn)爭只能算是一部分,這部分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軟實力”,而更加顯而易見的硬實力就是兵馬!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