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們講到姬亶晚年壯志凌云的決心和商王朝爭鋒,開啟了周國翦商的事業。小兒子季歷繼位時,正處于商朝武乙時期。季歷借助商朝女婿的身份,主動同商王朝交好,并在武乙的支持下,對盤踞關中的戎狄部落大肆打擊。在連番征戰中,周國軍事實力迅速擴張,地盤也急劇擴大,幾乎占據了整個關中。
據《竹書紀年》記載,后來武乙在外出游獵時,因遭受雷擊而暴斃。武乙本人是個勇猛好戰、不敬鬼神的人,也可能是在征伐關中方國時負傷而死,而仇恨武乙的巫師神棍們故意編造了他被雷擊暴斃的故事,作為其“搏神射天”的懲罰。
武乙去世后,繼位的商王是他的兒子文丁。文丁不像武乙那樣勇猛好戰而養虎為患,他認為如果任由周國做大,將會威脅到商朝的地位。但是他并沒有好的理由拒絕季歷征討戎狄,畢竟那是他父親武乙的決定。實際上,當季歷在討伐余吾戎獲得勝利之后,文丁還只能和風細雨的對季歷論功行賞。
圖.養虎為患
季歷也沒能及時了解到商王的意圖,而做出相應的策略調整。他持續不斷的四處征討,征討燕京戎(今山西太原),失敗;征討余吾戎(今山西長治),大勝;征討始呼戎(今山西南),大勝;征討翳徒戎(今山西南),大勝。此時,周國的勢力范圍早已超出關中,而且已經觸及中原腹地。這引起了商王朝極大的不安。
在幾乎蕩清關中和山西南部戎狄之后,季歷前來朝見文丁,向商朝廷告捷。文丁明面上對季歷大加封賞,任命他為伯,號稱“西伯”。但又趁機軟禁了季歷,不許他返回周國。季歷最后死在了周國,對姬昌而言,商朝廷無異于是殺父仇人。這樣,商王朝和周國互相依仗,而又暗藏斗爭的局面正式被打破了,兩國矛盾開始公開化和激烈化。
季歷死后,從小就被寄予厚望的姬昌繼位了。此時商王文丁正把雙眼看向關中,肩負殺父深仇和周國的安危,姬昌又該如何面對商王朝呢?且聽下回分辨!
關注陽光舊事錄,看歷史和現實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