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登基之后,大家很快就從漢景帝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來,一個個過上了開心快樂的新生活。劉徹的母親,太后王娡很開心。她忙活了一輩子,兒子劉徹終于成了真正的皇帝。劉徹的奶奶,太皇太后竇漪房(文中還是保留大家習慣的叫法,稱之為竇太后)雖然曾經想讓自己的小兒子劉武做皇帝,但是現在孫子劉徹干上了這份工作,自己也挺開心。因為這孫子挺孝順,啥事情都來請示意見,可以說現在竇太后才是真正的一把手。館陶公主很開心,自己的寶貝女兒陳阿嬌終于嫁對了人。女婿劉徹實現了當初金屋藏嬌的許諾,陳阿嬌也就變成了陳皇后。劉徹的親姐姐平陽公主也挺開心,因為他們姐弟倆關系很好,當姐姐的還經常送幾個美女給這位皇弟,讓他樂呵樂呵,玩開心了也不會忘記大姐的一番功勞。
大家都挺開心,除了皇帝劉徹。因為啥?啥也說了不算啊。老爹漢景帝活著的時候,擔心諸侯威脅,平定七國之亂后劉姓諸侯都老實了;擔心大臣不聽話,愣是把周亞夫餓死了;擔心老天爺不支持,把能發生的天災也都經歷了。本來可以安安心心去天上報到,只是沒想到劉徹的奶奶,媽媽,姑姑,姐姐甚至老婆都不是省油的燈。
劉徹做太子的時候,老師衛綰是個儒生,經常教劉徹一些儒學的知識。少年劉徹也特別好學,對那些儒家經典和歷史故事過目不忘。不過,那個年代流行的可不是什么儒學,而是從劉邦呂后時期開始實行,隨后被漢文帝漢景帝發揚光大的道家黃老之學,講究無為而治。劉徹做了皇帝后,看到大漢天下已經非常興盛,百姓也都安居樂業,就想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來個改革開放。他覺得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和統治的需求,不如興盛儒學,以仁義禮智來治理國家。
劉徹不是孤獨的,因為他有很多支持者。例如,新任丞相,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以及新任太尉田蚡,王太后的表弟,都是儒學的粉絲。劉徹還招募了大量的儒家學者,如趙綰,王臧等人。大家有了共同的語言,有著共同的追求,開始了兢兢業業的改革之路。
正當趙綰等人忙活著更改歷法,禮儀制度的時候,反對者來了,而且這是個可以一票否決的狠角色:竇太后。竇太后可是經歷了呂后的統治,并從漢文帝時期做皇后,漢景帝時期做太后,現在做到了太皇太后。在那些年代里,竇太后親眼看到了黃老之學和無為而治是如何幫助大漢從戰爭后的凋零,一步步成為一個強大的王朝。而且,竇太后也習慣了那一套東西,讓她按照儒學的方法辦事,老太太也不舒服。于是,竇太后就三天兩頭找孫子談談話,教育他還是走自己老爹和爺爺的成功之路,別滿腦子想什么儒學。
趙綰等人一看,你劉徹已經是皇帝了,想興盛一下儒學還要聽奶奶的話嗎?他們提醒劉徹,現在天下你說了算,想發展儒學盡管搞,何必要去聽那個瞎老太太的呢?趙綰和王臧直接告訴皇帝,以后國家大事你也該說了算了,不用向后宮匯報。
這話傳到竇太后耳朵里,就像是捅了螞蜂窩,麻煩一下子就來到了趙綰等人的頭上。竇太后知道有人竟然這么挑撥皇帝,這分明就是來奪權啊。老太太打算出手教訓一下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同時也敲打一下這個開始不聽話的孫子。很快,趙綰王臧等人的黑材料就擺在了劉徹的辦公桌上,人也很快被關進了牢房。兩個人非常害怕,不知道后面還有什么恐怖的事情等著自己,于是雙雙在獄中自殺。
除掉了替劉徹出主意的儒生只是第一步,老太太的第二步則是拿自己人下手。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也是支持儒學的,那么不好意思,這個位子不適合你們,請各自找個合適的地方待著去。很快,竇嬰和田蚡接到了輪崗通知書,而支持黃老學說的許昌和莊青翟則取代了他們的位子。
竇太后一出手,漢武帝劉徹推行儒學的想法立刻泡湯,還搭上了兩個近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這位少年天子真正明白了自己現在的處境,雖有天子之名,并無天子之實。郁悶,但是沒有辦法,只好先向困難低個頭吧。
既然工作上說了不算,那就在業余時間找找樂子吧。劉徹翻身上馬,帶著隨從打獵去了。漢朝初年的很多地方開發的不到位,民風也有點彪悍,漢武帝劉徹竟然在幾次打獵的時候遇到了危險。于是,聰明的劉徹就想到了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給自己圈一塊地,建設一個皇家園林,自己想怎么打獵就怎么打獵。這樣既不會擾民,又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劉徹還為這片皇家園林取了一個好名字:上林苑。
可是,就在劉徹設計建造這屬于自己的園林時,又有人反對。這次反對者雖然終生沒有取得什么豐功偉績,卻成為后世戲劇小說中經常露臉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張曼倩,還有一個更加為人所知的名字:東方朔。
東方朔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儒生。劉徹繼位初期,廣招天下人才,東方朔就給皇帝獻上了一部用三千多片竹簡組成的簡歷,推薦自己。劉徹看了兩個月,終于讀完了這長長的簡歷。他覺得這個儒生還可以,就讓他進了公車署,準備召見。后來劉徹一忙,就把東方朔給忘了。東方朔望眼欲穿的盼著皇帝召見,卻遲遲得不到消息,就開始動腦筋想辦法。他把劉徹身邊哄著皇帝玩的一群小矮人叫過來,說你們這些人沒啥用處,皇帝要殺你們,你們趕快去求情吧。嚇得這幫小家伙趕緊跑到皇帝那里大哭大鬧,求皇帝饒命。劉徹被搞的莫名其妙,我啥時候說要殺你們了?小矮人一看,說這是東方朔講的呀。劉徹趕緊把東方朔喊來問問咋回事。東方朔說:“陛下,我身高九尺,混的跟這群身高三尺的小家伙一樣的俸祿,皇上不會要餓死我而撐死他們吧。要是您不用我,那我就辭職回家,省的在長安浪費糧食。”劉徹聽了哈哈大笑,并開始逐漸親近東方朔。
現在劉徹想給自己修個公園,打個獵溜個彎也好有個地方,沒想到東方朔卻唱起了反調。東方朔告訴劉徹,“你要修建上林苑的地方,物產富饒,地勢險要。你把這片地方變成皇家園林,可不是什么富國強民的好做法。”隨后,東方朔又搬出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國家敗落的歷史典故,試圖說服劉徹改變意見。劉徹明白東方朔是為國為民著想,封他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不過,皇帝已經過的很郁悶了。興辦儒學干不了,是因為政治上玩不過奶奶,難道修個公園自己還做不了主嗎?劉徹沒有聽取東方朔的意見,還是修建了漢朝最大的皇家園林上林苑。從此,劉徹也算是有了一個消遣散心的地方。
另外一個讓劉徹煩心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后宮。小劉徹不懂事,喊出了一句“金屋藏嬌”的豪言壯語,在館陶公主劉嫖的幫助下,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現在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了,陳阿嬌自然就成了大漢皇后。不過,娘家人老是覺得自己擁立有功,加上陳阿嬌也算是名門之后(祖上是西漢開國功臣,曾經追隨項羽起事的名將陳嬰),陳皇后在后宮中也慢慢的囂張跋扈起來。陳皇后還有個最致命的缺點,沒有孩子。兩個人結婚幾年了,別說兒子,那個肚子就沒大過。雖然說大伙還都年輕,時間也有的是。可這些問題放在一起,劉徹和陳阿嬌的夫妻感情就慢慢有點問題了。有些時候,劉徹在家不舒服了,就喜歡往外跑,經常到姐姐平陽公主那里去聊聊天。為啥喜歡找平陽公主呢,因為姐姐懂他的心思啊,而且經常準備幾個美女送給劉徹。
公元前139年的一天,劉徹剛剛完成祭祀,回家的路上就去姐姐家里串個門。平陽公主早就準備好了十幾個美女,準備讓劉徹挑一下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沒想到,這十幾個人都沒有對上劉徹的口味,一個都沒被看中。平陽公主讓這些人退下去,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派出府上的當紅歌女出場,為劉徹獻歌一首。
十八歲的劉徹一下就被這位歌女迷住了,不但沒控制住自己的頭腦,更沒控制住自己的身體,在平陽公主家里就把這姑娘給臨幸了。完事之后,劉徹問姐姐,能不能帶這姑娘回宮啊。平陽公主說當然可以了,你看得上的都帶走。于是這位歌女就這樣成了漢武帝劉徹后宮中的一員。此歌女并非她人,正是著名的大漢賢后:衛子夫。
可是,令衛子夫和平陽公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徹雖然把衛子夫帶回了皇宮,卻直接把她放進了冷宮。劉徹好像把他和衛子夫的事情當作了一夜情,第二天就給忘記了。于是,在未來的一年多日子里,衛子夫就沒見過皇帝,估計自己腸子都悔青了。
然而,老天如果想讓你富貴,機會總是會出現的。公元前138年的一天,劉徹突然發現自己后宮里養的女人太多了,自己也用不著,不如放她們回家吧,也都各自去嫁個好人家。在宮女遣散大會上,劉徹打算最后篩選一下,準備把姿色不錯的再留一留。衛子夫就這樣跟劉徹有了第二次見面。也許過去一年的冷落遭遇讓衛子夫徹底厭惡了皇宮里的生活,她求著讓劉徹放自己回去,說不定在外面參加個選秀大賽還能火了。劉徹突然想起了他和衛子夫在姐姐家里的一夜情,再一次沒有控制住自己,不但沒有放衛子夫回去,而是又一次睡了她。這一炮打的很準,后果很嚴重:衛子夫懷孕了。
消息一傳出來,整個皇宮炸了鍋。皇帝有后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雖然還不知道是男是女,那個年代也沒有B超,看不出來,但是起碼說明皇帝是能夠生孩子的。上到竇太后,王太后,下至文武大臣,都樂開了花,為大漢劉氏血脈得以傳承而高興不已。這樣一來,衛子夫的地位也是蹭蹭往上跳。
但是,這件事情并非讓所有人都高興,有些人就很不高興。皇后陳阿嬌忙活了好幾年也沒懷上,現在眼看著一個新來的歌女要爬到自己頭頂上了,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同樣生氣的還有陳皇后的老媽,館陶長公主(后世也稱之為竇太主,為了區分竇太后,我們還是稱之為館陶長公主吧)。她一方面埋怨自己的女兒不爭氣,另一方面也動了邪心,準備教訓一下這個新來的歌女。
經過多方打聽,館陶長公主聽說衛子夫有個同母異父弟弟叫衛青,此時正在長安工作。長公主派人把衛青抓了起來,并警告衛子夫,如果你敢跟我女兒爭寵,你就別想再見到你弟弟了。正當衛子夫不知所措之時,衛青的鐵哥們公孫敖站了出來,拉上一群猛男夜闖大牢,愣是把衛青給劫了出來。這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劉徹的耳朵里。劉徹很不爽,可是他畢竟不好直接處理丈母娘,卻無意間發現衛青是個人才。于是,劉徹召衛青為建章監,加侍中,留在身邊準備重用了。同時,劉徹開始大肆封賞衛氏一族,不但給了他們很多賞金,還加封了衛子夫的哥哥衛長君。這樣一來,衛子夫更加得到了劉徹的寵幸,也為衛氏一族能在后面的日子里立下不世之功打下了基礎。
既然沒有了感情,空有皇后的位子也沒什么意義了,那就讓我們結束陳皇后的故事吧。眼看著漢武帝劉徹天天拿著衛子夫和她的孩子們跟寶貝一樣,再想想自己有一陣子沒見到皇帝了,陳皇后在絕望中又過了八年。公元前130年,陳皇后使出了最后一招:厭勝,或者說是巫蠱,通俗的話就是找個小木頭人,寫上自己討厭的人的名字,然后用妖術詛咒。劉徹知道后非常憤怒,派出手下第一酷吏張湯查辦此事。最終,劉徹下詔廢除陳阿嬌皇后之位,做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走進了冷宮。也許她只能在夢中重溫那段“金屋藏嬌”的故事了。
公元前135年,另外一個讓劉徹舍不得卻又頭疼不已的人也徹底離開了他,竇太后終于走完了自己漫長的人生。劉徹為奶奶舉辦了高規格的葬禮,然后指責許昌,莊青翟等人在竇太后的葬禮安排工作不力,順便免除了這幾個竇太后安插的角色。這樣一來,漢武帝劉徹終于沒有了政治上的障礙,可以自己說了算了。雖然老媽王太后還健在,但是王娡自從寶貝兒子做了皇帝之后,安靜了很多,也很少干涉朝政。此時,劉徹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當初想做卻沒法實現的工作:提倡儒學。
公元前134年,劉徹下詔征求治國方案,向全國人民征求意見,一個叫做董仲舒的儒生進入了漢武帝的法眼,并從此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董仲舒主要提出兩個觀點:第一,天人感應,你老劉家能夠當上皇帝,這是天意,同時,皇帝也要順從天意,不能隨便亂搞。第二,春秋大一統,建立以儒學為核心的政治哲學,凡是不在六藝之列的都不許發展。漢武帝覺得挺有意思,就找董仲舒聊了三次,后來就形成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經過幾次探討,劉徹覺得董仲舒這套理論挺好的,起碼能夠更好的維護自己老劉家的統治。因為我是天人合一,其他人不是老天授命,就不要瞎鬧騰。劉徹也同意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決定大力發展儒學,并將儒學定為漢朝的主要思想。后世稱之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因此成為中國儒學思想發展的重要人物。就這樣,儒家思想成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指導思想。雖然儒術的推廣對古代中國科技發展等方面造成了很多不利影響,但是每個皇帝都推崇儒家思想,說明儒學對維護皇權統治還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當然,那些不喜歡儒家思想的同學們,也不必把所有的黑鍋都往董仲舒腦袋上砸。人家畢竟只是剛剛開始,而且最終做決定的也是漢武帝。漢武帝可不是傻瓜,仁義禮智孝只能忽悠老百姓,耍起狠來還得靠人家法家。那個時代的儒家思想跟春秋孔子那會也已經有了不少的區別,早已融合了不少法家和道家的思想在里面。漢武帝雖然同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是在他的統治時期,其他學術思想還是得到了很大發展,并沒有被一棍子打死。
好了,思想統一了,皇帝說話算數了,后宮的事情也處理的差不多了。漢武帝劉徹似乎可以安心做一個太平天子,享受爺爺和爸爸給他留下的文景之治的安定局面了。但是,有一個大問題還一直困擾著漢武帝,那就是大漢王朝的邊境安定。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漢武帝要用大部分的精力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個要處理的對象,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