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將商朝的統治推翻之后,建立了周朝,剛開始的時候天下還不是很穩定,周文王就想讓天下盡快的穩定下來,果不其然,周文王勞累過度病倒了,之后便離開了人世。周武王死了之后,他的兒子成王僅僅只有13歲,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怕成王年紀太小,承擔不起治國的大任。于是就有了周公輔政,在周公輔政的這七年,一共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安定周朝內部
周公盡心盡力地輔佐成王,處理周朝國事,可是他的兄弟們管叔、蔡叔卻到處發布謠言,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成王的王位。本來這也不算是么大事,可是商朝紂王的兒子武庚卻巴不得周朝內部發生內亂。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侯,也有自己的領地,可是他卻被周氏的諸侯們監視著,過的很不自由,所以他就想讓周朝發生內亂,好趁此機會反周復商,重新恢復自己的王位。于是武庚就和周公的兄弟們管叔、蔡叔串通一氣,還暗中聯絡了一批商朝留下的貴族,同時還煽動了東夷的幾個部落,鬧起了叛亂。武庚和管叔他們造起來的謠言,鬧的整個鎬京沸沸揚揚,就連召公聽到這樣的謠言都懷疑起來。而成王更是年幼不懂事,別人隨便說點什么他就信了,根本分變不了其中的真假,對這位輔助他,教導他的叔父也產生了懷疑。
周公看到朝廷里面的大臣和成王都不信任他,他的心里很難過。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打破謠言,他首先叫召公前來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他告訴召公,自己并沒有篡位的野心,他這樣做是為了顧全大局,他要是真的有篡位的想法,還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嗎?能對得起武王對他的信任嗎?周公告訴他們不要輕易地相信謠言所說的話。召公聽了周公的一席話,非常感動。就這樣召公和周公之間的誤會就消除了,他們一起齊心協力的為穩定天下做貢獻。
第二件:率軍東征,平定叛亂,擴大疆域
周朝東面的幾個部落都蠢蠢欲動,像淮夷、徐戎等,他們都配合武庚,想要反叛周朝。周公就下令給太公望,命令太公望,在各個諸侯國里面,有不服從周朝統治的,就由他來征討。周公自己集中剩余的全部力量對付武庚。太公望果然不辜負周公對他的信任,很快就將東方的局面掌控住了。
費了三年的時間,周公終于將武庚的叛亂平定了下來,將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帶頭大哥都被殺了,自己也沒有臉面去見自己的哥哥和侄兒了,就自己上吊自殺了。之后,周公將霍叔的官職罷免了,將蔡叔發配邊疆充軍去了。在周公帶領部下東征的過程中,抓了一大批商朝的貴族作為俘虜。周公擔心這些“頑民”會再次反抗周朝,將他們留在原來的地方也不太放心。同時,周公又覺得鎬京在西面,想要控制廣闊的東部和中原地區不是很方便,于是就在東面新建了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將商朝的那些俘虜都遷移到那里,還派出了士兵監視著他們。自從那以后,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的是鎬京,東部的是洛邑。
第三件:成康之治
周公輔佐周成王執政七年,歷經千辛萬苦將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為周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為成康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周成王年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將治國的重任交給了周成王。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后大概50年的時間,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