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主要功能是娛樂,但為了追求收視率而在拍攝過程中娛樂至上,那就不妥了。
本人看過三個版本的水滸電視劇,現從挖掘人性光輝的角度,發一孔之見。
眾所周知,水滸電視連續劇目前有三個版本,即1980年山東版40集、1998年央視版43集、2011年新版86集,三個版本各有特色,均有較多出彩處。
瑕不掩瑜,總的來說,這三個版本拍得都很成功,但我看完,總覺得少了些什么。要挖掘好梁山好漢的人性光輝,必須深刻理解、把握施耐庵《水滸傳》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水滸原著的故事性不容置疑,絕對杠杠。自施耐庵的《水滸傳》成書,續書多達十幾種,其中明代陳忱的《水滸后傳》、清代俞萬春的《蕩寇志》、清代石逸叟的《宣和譜》等,是續書中的代表作,影響較大。從現在的角度看,《蕩寇志》、《宣和譜》是反動書籍,詆毀梁山好漢,共和國成立后的相當長歲月里禁止出版。
從文學性角度看,為了深入研究名著《水滸傳》,詆毀梁山好漢的書籍,如今可以出版了。但作為讀者,必須有鑒別意識,不能接受《蕩寇志》、《宣和譜》等水滸續書的封建糟粕思想,這點非常重要。
因為《蕩寇志》、《宣和譜》這類書籍,歪曲農民起義的歷史作用,肢解閹割人性,仇視人民群眾,只為封建皇權服務,必須予以批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是北宋年間人民群眾的杰出代表。他們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事跡,永不生銹,名垂千古。
原著里,梁山好漢先以個體形式登場,史進、朱武、楊春、陳達過后是魯智深、李忠、周通,然后寫林沖、柴進、楊志。因為楊志押送生辰綱,引出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好漢。此后英雄群體的戲分不斷加碼,直到一百單八將水泊大聚義。
挖掘人性的光輝,主要通過對梁山好漢個體的描寫。
水滸開篇,由王進引出史進,作者寫史進年輕勇武,追求浪漫,身上刺了九條龍嘛,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那是酷男,時尚青年。史進因為年輕,熱血沖動,喜歡冒險,敢于反抗陷害史家莊的官軍,單身尋找師傅王進。
通過一系列事件,施耐庵在史進身上,展示了北宋年間年輕一代的理想追求,把讀者帶入奸臣當道、國勢衰微、民不聊生的悲慘世界。
接著魯達出場了,他看不慣鎮關西鄭屠欺負弱小女子金翠蓮,出拳打死鎮關西,雖為金翠蓮父女解了圍,但魯達丟了飯碗,變成通輯犯。
施老先生很喜歡讓魯達過流浪生活,為了讓魯達一直單機,一直行俠仗義,施耐庵干脆讓魯達當了和尚。
從一名軍官,變成通緝犯,再變成和尚,魯達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書中沒有寫魯達有沒有妻兒老小,仿佛天外來客,獨來獨往。東疆珠認為,這似與現實生活不符。
大家仔細想想,魯達做到提轄官,應該在三十歲上下吧,這從后文得到了印證。林沖出場時,作者有這句話寫林沖的年齡: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
后來魯智深和林沖結拜為兄弟,林沖稱魯智深為兄,說明魯智深的年紀,超過了三十四五歲,可能接近四十了。
這二個人,施耐庵用了不少筆墨進行描寫,均是《水滸傳》的主要人物。
本文主要分析魯智深的人性,林沖、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武松、李逵等主要人物的人性分析,放在續篇里。
魯智深是施耐庵筆下第一位出場的主要人物,施耐庵為魯智深設計了不少戲分,搶了不少水滸鏡頭。
魯智深年近四十,沒有討到老婆,自然沒有孩子。父母呢,估計都沒了,標準的光棍專業戶。這在北宋提轄級的軍官群里,絕對是另類人物,少而又少,大熊貓式的軍人。
此人用錢沒計劃,喜歡結交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意恩仇,對打架特別感興趣。
這樣的提轄官,哪個姑娘敢和他談戀愛啊,話不投機時,要挨拳頭!
吃光用光身體健康,死了不喊冤枉,魯達就是這樣的北宋末年下級軍官。
因為身上的荷爾蒙偏多,魯達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跑,這才有了拳打鎮關西的故事。換成其它提轄級別的軍官,給一百兩銀子也不干!
因為這拳頭打下去,會有嚴重后果。
果不其然,鎮關西被不想殺人的魯達打死了,只用了三拳。而這三拳,對魯達來說,出手不算重,是以教訓的心態打的。
此時魯達的人性是什么?
東疆珠認為魯達在開玩笑,在顯擺,在向延安府的人顯示能耐。我魯達愛管閑事,人間不平事,別被我魯達碰到,因為我拳頭不認人,只認理。
很橫很暴力,為了魯達心中的公平正義,他可以隨時出拳,扶危濟困,行俠仗義,打遍世上不平事,救遍世上冤枉人。
這樣的人,放到現在,可以經常拿到見義勇為獎金,可以把見義勇為當成職業運作了。
不計后果的見義勇為,害苦了魯達,使他變成通緝犯,再變成和尚。
盡管剃度,但魯達那顆狂躁的心,始終沒有安穩下來。念經期間吃狗肉,打砸山門鬧酒瘋,這樣的粗野行為,廟宇也不要啊。
智真長老無奈,開了介紹信,把魯智深介紹到東京大相國寺。這樣的粗人,到天子腳下的大廟里修煉吧,咱五臺山廟小,容不下魯智深這樣的野和尚。
前往大相國寺的路上,魯智深開了殺戒,火燒瓦罐寺,殺了江湖敗類崔道成,鐵禪杖第一次開了利市,小試牛刀。說明這個和尚,不是尋常路數,是能殺人的和尚。什么阿彌陀佛,無法改變魯智深行俠仗義的人生信仰。所以,此時的魯智深,沒有放下兵器,是假和尚。
魯智深童心未泯,到了大相國寺,依舊不吃齋,不念經,而是和一幫潑皮無賴搞在了一塊。整日舞槍弄棒,喝酒猜拳,把個大相國寺,弄得烏煙瘴氣。
此時施耐庵筆下的魯智深,一方面深入紅塵,另一方面人性的光輝得到進一步發酵。
施耐庵不但沒有對魯智深的過激行為進行批評,而是以欣賞的角度描寫他,這點讀者一定要注意。
魯智深真的好可愛,在林沖發配滄州的路上,從樹林里飛出,教訓了置林沖于死地的二個差人。臨走時,用禪杖打斷了一顆樹,董超、薛霸唬得目瞪口呆,完全按魯智深的吩咐做了,不敢怠慢林沖半分。
這個時候呀,魯智深人性的光輝,已是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讓人倍感溫暖,標準暖男。
后來魯智深殺了鄧龍,奪了二龍山,占山為王,做了大頭領。
因為青州官軍征剿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導致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人馬,匯入梁山軍。
此后魯智深的戲分越來越少,一般在臨陣殺敵時,施耐庵提到他。那條鐵禪杖,從未遇過敵手,不知打翻了多少人。
魯智深惟一的敗績,是被張清的石子打在光頭上,起了個大青包子。
水滸快結尾時,施耐庵把活捉方臘的天大功勞,送給了魯智深,體現了對魯智深的偏愛。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梁山所有好漢里,魯智深是施耐庵筆下最喜歡的人物之一。
魯智深的人生結局令人遺憾,坐化歸天。
因為坐化,了無牽掛,魯智深涅磐,成了真和尚,得道了,修成了真身,這是由野和尚變成真和尚的必然結果。
在這里,施耐庵寫出了人性深處最難解之謎,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應該怎樣生活?報國安邦有用嗎,殺人放火有用嗎,忠義雙全有用嗎,行俠仗義有用嗎,等等。
作者沒有找到答案,因為他也困惑呀,所以筆下的魯智深結局,變成了虛無,坐化圓寂,一了百了。
魯智深,一個大寫的和尚,永遠體現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野'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