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廟,位于保定市曲陽縣城內西南隅,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廟,俗稱竇王殿,是為祭祀北岳恒山之神而建。從北魏宣武帝年間到清朝順治十七年,這里一直是歷代帝王遙祭北岳恒山的場所。元朝初年,辟為道教活動場所,明朝嘉靖年間規模達到頂峰。清朝順治十七年(1660年)改祀北岳于山西渾源,曲陽北岳廟逐漸衰落。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岳廟規模宏大。原來南北長542米,東西寬321米,面積173982平方米。現存面積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39米。據《曲陽縣志》記載,該廟有三個門,南門(神門,即曲陽縣城西南門)、西門(即曲陽縣城西門)、后宅門。主要建筑布局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
德寧之殿為主體建筑,建于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重檐廡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殿內有元代壁畫。東西兩壁有唐朝吳道子畫的《天宮圖》,各高8米,長18米,東壁為《云行雨施》,西壁為《萬國咸寧》。北山墻背后繪有彩色壁畫《北岳恒山神出巡圖》,高8米,長27米。壁畫均為人物山水畫。德寧之殿的天花板、闌額、普柏枋等處的彩繪都有太極圖。
德寧殿是目前保留的典型珍貴元代建筑。建筑體量雖大,卻顯得十分輕盈,曲線柔和美麗,絲毫不見明朝以來大型官式建筑的那種沉重和拘謹。
除了德寧之殿外,北越廟還有另有碑樓、碑亭等其他建筑8座,分布在中軸線東西兩側。
北岳廟新建了若干建筑和設施,包括碑廊,始建于2000年,仿古建筑風格,卷棚灰布瓦頂,共60間。碑廊內陳列有110通碑刻,年代包括北魏、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等,字體上包括真、草、隸、篆、行書各體,碑文為祈禱祭文、重修碑刻、游后感、墓志等。石刻館:北岳廟內有古代雕刻113件,內容有動物、人物、佛像、經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