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重新建國了,綠林和赤眉歇菜了,大伙是不是覺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過上了君臨天下,錦衣玉食的小日子,開啟了一段大漢天子新時代呢?持有類似想法的同學(xué)趕緊醒醒,打個天下哪里這么容易?就像劉秀之前說的,就算是漢成帝從地下活過來,這個天下也不是他的了。更何況你一個跟西漢皇室血統(tǒng)差著五六代的劉秀呢,你說你是天下皇帝,誰聽你的啊?
放眼當時天下局勢,除了劉秀跟赤眉軍死掐之后得到的關(guān)中地區(qū),加上劉秀發(fā)跡之地河北,其他地方都是名花有主的。例如東邊有青州張步,東海董憲,睢陽劉永,南部有南郡的秦豐,西部有涼州隴右的隗囂,河西的竇融,蜀中的公孫述等等,還有若干鑒于篇幅問題我們不打算提的小勢力。盡管劉秀能征善戰(zhàn),手下有云臺二十八將,而且各個都能夠統(tǒng)領(lǐng)一兵威懾一方,但面對天下這么多對手,劉秀也沒辦法同時兼顧東西南北。經(jīng)過與手下商議,劉秀定下來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政策:先東后西,擺平中原再去收拾隗囂公孫述等人,能拉攏就不去打仗。盡管如此,劉秀還是會面臨著幾個戰(zhàn)場同時開戰(zhàn)的局面,許多場合下還需要這位戰(zhàn)神親自出場才能搞定。
然而,這些還不是全部讓他頭疼的事情。就在劉秀忙著收拾赤眉的時候,手下大將鄧奉和彭寵先后叛亂了。
鄧奉是劉秀二姐夫鄧晨的侄子,跟劉秀也沾親,而且是最早參加革命的老同志了。當劉秀在河北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時候,鄧奉在新野率兵保護陰麗華和劉秀的家人們,也算是東漢開國的功臣。功臣也會請假,也要常回家看看。公元26年,鄧奉請假回老家南陽探親,這一休假,休出來一個大麻煩。
當鄧奉回到南陽的時候,看到當?shù)馗咐弦粋€個一貧如洗,像是剛剛被劫掠過的樣子。找人一打聽,才明白這是吳漢干的。原來吳漢剛剛率兵來南陽平叛,但是沒帶夠糧食,這位劉秀手下最沒同情心的大司馬就放任自己的士兵劫掠百姓。鄧奉立刻氣不打一處來,帶上一群兄弟就去找吳漢討說法。按說兩個人都是劉秀帳下的同僚,之前也沒啥大矛盾,私下說道說道或者去劉秀那里評個理就算了。可是看到鄧奉帶著人殺了過來,吳漢也沒打算給鄧奉面子,雙方就打了起來。這一交手,吳漢竟然被揍的夠嗆,就跑到劉秀那里說鄧奉造反。
劉秀正忙著呢,哪里有時間親自處理這些人民內(nèi)部矛盾,于是就讓耿弇,朱佑等七位將軍,帶上自己的人馬去譴責鄧奉,看能不能讓這小子回心轉(zhuǎn)意。鄧奉一看,原來表舅劉秀(這輩分應(yīng)該沒錯吧)這么不信任我,那就干脆反了吧。鄧奉就這樣反了,還勾結(jié)中原等地其他的幾股勢力,愣是把耿弇等人打了回去,還活捉了劉秀的老同學(xué)朱佑。
吳漢敗了,耿弇敗了,劉秀手下最能打的幾個將軍都不是鄧奉的對手,這下劉秀坐不住了,只好親自出馬。鄧奉也明白劉秀的厲害,所以他對朱佑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知道有一天能派上用場。不過鄧奉還是在公元27年跟劉秀的大軍打了一仗,終于明白自己打不過表舅,只好乖乖的投降,并且讓朱佑陪著自己一起去見劉秀。本來劉秀不打算殺鄧奉,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場誤會,而且鄧奉太能打了,劉秀愛才啊。然而,耿弇吳漢等人不干了。他們告訴劉秀,如果不殺鄧奉,豈不是相當于告訴所有人,造反的成本和代價很低嗎?而且,鄧奉如果活著,其他這些手下敗將的臉往哪兒擱啊。劉秀沒辦法,只好忍痛殺了鄧奉。
就在劉秀忙著處理鄧奉的造反問題時,當初在河北歸附他的彭寵,因為與自己上司幽州牧朱浮的矛盾,也走上了造反之路。彭寵聯(lián)合匈奴,在河北地區(qū)經(jīng)常搞點事情出來。不過,彭寵的破壞力比鄧奉還是小了很多。劉秀派出同樣出身上谷地區(qū)的耿弇去平定河北叛亂。耿弇雖然打不過鄧奉,但是對付彭寵還是綽綽有余。公元29年,連吃敗仗的彭寵,被自己的下人所殺,河北之亂平定。
就在清理內(nèi)亂的同時,平定關(guān)東割據(jù)勢力的戰(zhàn)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劉秀還在愁著處理赤眉問題的時候,睢陽的劉永卻在打劉秀都城洛陽的主意。劉永也是正宗的劉氏宗親,是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的后人。劉秀派出大將蓋延帶著幾萬人去攻打劉永,并在公元27年逼著劉永手下造反,殺掉了劉永。
青州的張步本來是一個中立的勢力,劉秀曾經(jīng)招攬張步歸降自己。然而,劉永卻向張步提出了更高的誘惑,封他為齊王。就這樣,張步就跟劉永走到了一起。沒想到劉永這么不經(jīng)打,堅持了一年就掛了。起初張步還想擁立劉永的后人為皇帝,后來干脆自己單干。此時,剛剛收拾完彭寵的耿弇,率兵南下進駐山東半島,開始處理張步問題。耿弇在戰(zhàn)場上虛虛實實變幻不定,弄的張步一直搞不清楚耿弇想干什么,等他弄明白的時候,就是自己吃敗仗的日子。張步也就是比劉永多堅持了兩年,最終于公元29年兵敗投降。三年后,張步帶著全家逃離劉秀,企圖東山再起,不過很快就被誅殺,山東地區(qū)平定。
南郡的秦豐,東海的董憲等人,也先后被劉秀手下大將岑彭,吳漢等擊敗。公元29年前后,劉秀基本掃平了關(guān)東地區(qū)的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原。接下來,他將矛頭對準了西部,隴右的隗囂和蜀地的公孫述。
隗囂在西漢時期曾經(jīng)受到劉歆的推薦,王莽篡漢后,隗囂逃回隴右地區(qū),并被當?shù)睾缽娡婆e為領(lǐng)袖。后來,隗囂歸順更始政權(quán),并做到御史大夫。然而,在赤眉攻打長安的時候,隗囂由于參與了謀劃挾持更始帝東歸,事情敗露后,隗囂逃回隴右。不過,隗囂還是在鄧禹的要求之下,利用地形優(yōu)勢和自己的軍事力量,成功阻擊了赤眉軍西進,并把赤眉軍打回了長安。這樣一來,隗囂就跟劉秀扯上了關(guān)系。
隗囂原本是看好劉秀,并打算依附劉秀的。當他派遣使者去洛陽覲見劉秀的時候,劉秀表現(xiàn)出了非常謙卑的態(tài)度,表示自己遇到隗囂就像蒼蠅附在馬尾,能走多遠就靠隗囂的支持了。此外,劉秀希望隗囂幫助自己鎮(zhèn)守涼州地區(qū),以阻止公孫述兵出蜀地。
為了更好的選擇盟友,隗囂派出了自己手下大將馬援先后出使公孫述和劉秀,看一下哪個才是真正值得依附的對象。其實公孫述也在劉秀稱帝前后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成。馬援跟公孫述是好朋友,就先去成都轉(zhuǎn)了一圈。公孫述一看馬援來了,立刻搞了個巨復(fù)雜重大的見面禮,弄出了很大的排場。這反而引起了馬援的反感,覺得公孫述太喜歡搞面子工程,不夠務(wù)實。而當馬援見到劉秀的時候,劉秀簡單收拾了一下就跑出來會見了馬援,并誠懇的表達了自己想要與隗囂以及馬援合作的意向。
兩邊一比較,馬援對劉秀的好感蹭蹭的往上升,回去就跟隗囂說,公孫述就是喜歡搞面子,沒啥前途,你跟著劉秀干吧。隗囂就問馬援:“你既然覺得劉秀這么優(yōu)秀,他跟漢高祖劉邦比如何?”馬援說:“高祖是無可無不可,而劉秀非常細致,各方面都挺不錯。”隗囂就有點不太高興,這么說劉秀比劉邦更厲害了。不過,隗囂還是選擇了跟劉秀合作,不但與公孫述斷絕了關(guān)系,還派馬援護送自己的兒子去劉秀那里做了人質(zhì)。馬援也就利用這個機會成功跳槽,歸到了劉秀的帳下,后來也就成了著名的“伏波將軍”。
不過,隗囂真正的目的可不是給劉秀做大臣,他也只是想穩(wěn)住劉秀,自己在隴右做自己的土皇帝。手下大將王元也不斷的在挑唆隗囂,“現(xiàn)在天下未定,你干嘛著急歸順劉秀啊?咱們隴右地形復(fù)雜,他們也攻不進來,不怕他們的。”其實,劉秀也看出來了隗囂的小算盤。為了進一步測試隗囂的真心,劉秀要求隗囂攻打公孫述,為自己平定蜀地。隗囂不同意,“我們兵力太弱,打不過人家。”劉秀問隗囂:“那我出兵攻打蜀地,從你那里借過一下可以不?”隗囂還是不同意,“不好意思,我們這里天天塌方,路沒法走。”為了證明自己所說的話,隗囂派自己的手下在隴右關(guān)鍵道路上人為制造了許多塌方的場景,算是徹底堵住了劉秀出兵隴右的道路。
到此為止,劉秀算是徹底明白了隗囂的意圖。既然這個人不聽話,那就武力解決問題吧。公元30年,劉秀派大將來歙,耿弇等人率大軍進攻隴右。在此之前,劉秀成功的招攬河西地區(qū)的竇融歸附自己,使得隗囂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隗囂也就沒有必要再跟劉秀藏著掖著,直接向南部的公孫述稱臣,并派王元率領(lǐng)大軍抵御劉秀。
由于隴右地區(qū)地形優(yōu)勢易守難攻,一開始劉秀的大將們還真拿隗囂沒啥辦法,攻了半天也沒占到任何便宜。隗囂一看自己在戰(zhàn)場上不落下風,膽子也開始大了起來,竟然主動出擊,進攻三輔地區(qū)。當然,馮異等人也不是吃素的,在三輔戰(zhàn)場上把隴右軍隊統(tǒng)統(tǒng)趕了回去。
劉秀一看這個隗囂沒這么好對付,決定親自動手。公元32年,劉秀帶著來歙等人再一次進攻隴右。不過,這一次劉秀打出了兩張王牌。第一張是馬援。馬援搬出來幾桶大米,在劉秀面前用米擺了個沙盤,把隴右的山川河流等地形展示的清清楚楚。這就是堆米為山的故事。這個史上最早的沙盤幫助劉秀解決了隴右的地形問題,劉秀高興的說:“敵虜盡在我眼中啦!”于是來歙等人開始不走尋常路,很快就敲開了隴右的門戶。第二張牌是誘降,馬援以及劉秀手下大臣王遵等人與隗囂的許多將領(lǐng)都有交情。來歙等人在前面打仗,馬援等人在后面忙著寫信,對那些隗囂的將領(lǐng)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劉秀如何如何厲害,隗囂一定會失敗等等。結(jié)果隗囂的十幾名大將不戰(zhàn)而降,幾十座城池轉(zhuǎn)眼間就歸順了劉秀。
隗囂這次真的沒轍了,只好向公孫述求救。可是公孫述的援軍也被打敗,隗囂就只能落得個且戰(zhàn)且退,四處逃亡的局面。第二年,隗囂在憂愁中死去,大將王元投奔了公孫述,而其他隴右諸將則紛紛投降劉秀。這樣,隴右地區(qū)就此平定。
放眼天下,仍然對劉秀造成威脅的就只剩下蜀地的公孫述。接下來,就是到了劉秀得隴望蜀的時候了。
公孫述還是有點本事的。他的父親在漢哀帝時期做官,曾經(jīng)任命年少的公孫述去管理幾個縣,結(jié)果公孫述很快就把這些縣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后來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公孫述率領(lǐng)蜀地的豪杰們自成一體,拒不接受更始政權(quán)的招撫,還多次武力抵擋更始政權(quán)的進攻。大伙一看,公孫述把蜀地弄的有模有樣,加上蜀地兵強馬壯,于是大家就勸公孫述自立。公孫述先是自立為蜀王,后來直接登基稱帝,而且他稱帝的日子比劉秀還早了幾個月。公孫述喜歡白色,就在重慶建立了一座子陽城。城中井口有白煙冒出,公孫述以為祥瑞,就自稱白帝,子陽城后來也被稱為白帝城。所以,三國時期劉備托孤,唐朝李白的詩《早發(fā)白帝城》,就是說的這個地方。
前面說了,公孫述雖然在四川打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他不但沒有圖謀天下之心,還特別喜歡那些繁瑣的形式主義。所以馬援在走訪公孫述的時候,被他那一套復(fù)雜的流程搞的很不開心,最終告訴隗囂說公孫述不如劉秀。后來隗囂跟劉秀鬧翻了臉,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曾經(jīng)派兵支援隗囂,卻在戰(zhàn)場上連連吃敗仗,最終也沒能阻擋隗囂失敗的命運。
不過,劉秀的“得隴望蜀”之路,卻不是簡單的武力征服。在他決定用軍事手段征服公孫述之前,還在做一件我們看來很無聊,卻對劉秀很重要的事情:打口水戰(zhàn)。
原來,這跟劉秀上大學(xué)所學(xué)的專業(yè)有關(guān)系。劉秀在長安讀書的時候,研究的是今文經(jīng)學(xué),讀書讀的多了,學(xué)問研究的透了,也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三觀。簡而言之,劉秀非常相信讖語。當初他起兵的時候,就是因為“劉秀當為天子”那句讖語。雖然當時人們都認為那個讖語所說的劉秀是國師劉歆,可是劉秀堅信那是說的他自己,而且后來也就應(yīng)驗了。所以,劉秀就對讖語這件事特別上心。不但這次對公孫述作戰(zhàn)前要研究半天,讖語也成了整個光武一朝所流行的一種文化。
巧合的是,公孫述也是個喜歡琢磨讖語的人。為了贏得道義上的優(yōu)勢,他拿出《錄運法》中的一句話“廢昌帝,立公孫”,然后派人到中原地區(qū)到處宣傳。同時,他還找出了“代漢者,當涂高”之類的讖語,以及自己手紋多么多么好等證據(jù),來說明自己是真正的天子。雖然劉秀手下那一大幫將軍們都勸劉秀直接滅了公孫述,別拿著這些謠言當回事,可是劉秀對這事特別上心。研究了半天,劉秀做出回擊:“廢昌帝立公孫,意思不是立你公孫述,而是說當年霍光廢了昌邑王劉賀,立了漢宣帝。而且即使是有個叫當涂的高個子會取代漢朝,你公孫述也是個矮子啊。還有,王莽說自己的手相貴不可言,最后不還是失敗了嗎?”一通辯論之后,公孫述竟然不說話了。這下劉秀安心了,那就開打吧。
公元35年,在滅掉隗囂并且徹底平定隴右地區(qū)之后,漢軍兵分兩路進攻蜀地。北路大軍由來歙指揮,由陸路攻城拔寨,向南威脅成都。南路由大將岑彭指揮,從水路進攻蜀地。這時候的公孫述終于體會到了劉秀的強大,蜀軍被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不過,關(guān)鍵時刻,公孫述用出了一招殺手锏,刺客。他派出兩名刺客,竟然在短短幾個月內(nèi)分別潛入來歙和岑彭的軍營,刺殺了劉秀的這兩名大將(也不知道漢軍為啥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大將連續(xù)遭遇暗殺,這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還真不多見啊)。
在連續(xù)打勝仗的情況下糊里糊涂的失去兩名大將,劉秀非常悲痛,于是派出手下打仗最狠最沒有同情心的大司馬吳漢出場,指揮滅蜀之戰(zhàn)。公元36年,吳漢和大將臧宮連戰(zhàn)連捷,很快就威脅到成都。劉秀一方面繼續(xù)勸降公孫述,另一方面不斷的叮囑吳漢不要輕敵,要與公孫述打消耗戰(zhàn),不能急于攻下成都。吳漢到了成都,立馬就把劉秀的話當了耳旁風,立功心切的他急于進攻成都,卻被公孫述的敢死隊從背后擊敗,自己也險些丟了性命。雖然挨了老板劉秀的一頓臭罵,但是吳漢還是繼續(xù)指揮漢軍攻打成都。
十一月,吳漢和臧宮打到了成都城下,公孫述和他的將士們展開了最后的成都保衛(wèi)戰(zhàn)。這一次吳漢雪藏精兵,派出大部隊與公孫述展開消耗戰(zhàn),并且在蜀軍饑餓疲憊的時候,派出精兵出奇制勝。公孫述在亂軍中受重傷,回去不久就一命嗚呼。吳漢攻下成都,隨后就開始了他的壞習(xí)慣,劫掠成都上下,并殺掉公孫述全族。劉秀知道后大怒,又把吳漢罵了一頓。但是無論如何,成都拿下,蜀中平定,天下統(tǒng)一。
從公元25年稱帝,到公元36年滅蜀,劉秀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徹底結(jié)束了華夏大地長達幾十年的分裂局面。在這漫長的東漢統(tǒng)一戰(zhàn)爭之路上,雖然涌現(xiàn)出馮異,來歙,吳漢,岑彭,耿弇等一個個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lǐng),但是這場戰(zhàn)爭真正的第一功臣只有一個,那就是漢光武帝劉秀。他審時度勢,制定正確的作戰(zhàn)策略,任用最合適的將領(lǐng),甚至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戰(zhàn)術(shù)。正是劉秀和他手下將領(lǐng)們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才讓中華民族從一個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中走了出來。
接下來,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啟,一個新的盛世即將由劉秀來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