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學,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的一門學科。人類不斷從大自然獲取靈感,創造出新的生產和生活工具。
簡單的說就是“偷師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創造的每一種生物都是進化了極長的時間,有的甚至達幾十億年,其結構之精巧,設計之巧妙,無法用語言表達。
仿生學即古老又年輕,人類也是大自然的造物之一,但人類不斷的在學習大自然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在未來人類或可以超越大自然。
一,游隼→B2轟炸機。
游隼是中型猛禽,通常在快速鼓翼飛翔時伴隨著一陣滑翔;也喜歡在空中翱翔。
(游隼滑翔)
平時飛行并不迅速,平飛速度只有時速50-100千米,但是是俯沖最快的鳥類,時速最快可達到300多千米。
在游隼結束俯沖時身體所承受的壓力可達25G(25倍自身重力),迄今為止大型動物中已知的最大值。
人類戰斗機飛行員在進行俯沖時,所受最大重力也不過9G.
(B2轟炸機的側面跟游隼的相似度達到驚人的99.99%。)
B-2轟炸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即俗稱的隱身能力。
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滑翔),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
(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的B2轟炸機。)
二,蜻蜓與飛機。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眼睛又大又鼓,占據著頭的絕大部分,有三個單眼,復眼約由28000多只小眼組成,視力極好,視野極寬,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復眼還能測速。
(蜻蜓的眼睛)
蜻蜓翅發達,飛行能力很強,蜻蜓在高速飛行時,每秒種要揮動翅膀30~50次,每秒種可達10米,即可突然回轉,又可直入云霄,有時還能后退飛行。
(人類制造的仿生蜻蜓)
人類從蜻蜓翅膀受到啟發,從而找到規避飛機“顫振”的方法。
(“顫振”是對飛機最大的考驗)
當飛機在氣流中運動并達到某一速度時,就會發生飛機“顫振”顯現,飛機顫振會對飛機飛行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弄不好就會機毀人亡。
(蜻蜓翅痣)
科學家發現蜻蜓翅端前緣有一塊色深加厚的部分(翅痣),它是保護薄而韌的蜻蜓翅膀快速震動卻不折損的關鍵,人們仿照翅痣,在飛機機羽上設計了加厚部分,于是戰勝了顫振,保證了快速型飛機的安全。
(結成心形的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