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大一統之后,中國歷史進入第二次分裂時期。史稱‘魏晉南北朝’。
公元386年,三國曹魏政權之后,又一個叫做‘魏’的國家,在中國北方建立。史稱‘北魏’。
公元439年,北魏先后消滅夏、北燕、北涼等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南北朝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南北朝對峙結束之后,中國又迎來了輝煌的隋唐大一統。
北魏,成為了連接秦漢、隋唐兩次大一統的‘重要紐帶’。
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政權’。
時光荏苒,北魏的那頁史書已被翻轉、哪里還保存著它的腳印呢?
呼和浩特市南38公里處,有一座叫做盛樂的古城遺址,這里曾是中國北部草原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它見證的拓跋鮮卑創建 北魏 的歷史。
拓跋鮮卑,這個名字陌生而遙遠、那么很難想象、那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民族?有過怎樣的歷史?又是憑借什么樣的力量?才能入主中原、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所有疑問都像迷霧般讓人困惑不解。
公元前209年、當時匈奴的冒頓單于殺了他的父親頭曼單于、奪取了匈奴的控制權。然后就東征西討、向東攻打東胡。 東胡被打敗了、它的余部被分成了兩支、一支叫做“烏桓”、一支叫做“鮮卑”。
鮮卑民族早期沒有文字、要想了解他們的歷史、只能借助中原王朝的記載。
在中原史集中“鮮卑”最早記載于文字的是“后漢書”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后漢書中對于東胡余部的記載到他們戰敗逃亡之后便戛然而止。
幾百年后、公元258年、一個叫做“拓跋鮮卑”的部落,開始在陰山地區建成立業,經過100多年的孕育發展后,又入主中原,建立起強大的 北魏王朝!
東胡余部潰敗之后,分裂為眾多小部落,四散于草原,其中一部發展為“鮮卑”。
東漢時期,鮮卑部落林立,各自為政,發展過程中他們逐漸與草原上其他游牧民族雜居,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鮮卑民族”
甘肅鮮卑文化博物館 檀石槐 塑像
檀石槐靠他英勇善戰,斷法公平,得到了其他部落的擁護。很快就統一了整個內蒙古草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鮮卑單于部落。
這一時期,在眾多融入鮮卑的部落當中,有一只叫做拓跋。
拓跋部,曾是塞外深山中的狩獵部落,由于人口膨脹導致單純的狩獵生活無法滿足部落需求,為此,他們不得不選擇往山外遷徙。
東漢末年,拓跋部遷徙到蒙古草原上,這時正是檀石槐率領的鮮卑的強盛時期,拓跋加入鮮卑成為了鮮卑檀石槐的西部二十余大人之一,后來慢慢強大后統一了鮮卑各部,稱自己為最正宗的鮮卑人。以至于如今我們提到鮮卑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拓跋鮮卑”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像
公元三世紀中葉,力微率領拓跋這個弱小的狩獵部落從大山遷徙到草原,這次南遷只是部落興盛的第一步,隨后他們遇到了更多的困難,在從狩獵到游牧轉變的過程中,他們必須在部落的紛爭,弱肉強食的草原上占取一席之地,力微作為首領的睿智之處在于,他成功的利用個人能力完成的這兩個任務。
力微先是依附了沒鹿回部,隱姓埋名,一次戰爭時,部落首領的戰馬戰死,這在戰場上意味著什么?沒了戰馬就意味著死亡,這時力微把自己的戰馬給了部落的首領,戰后,部落首領找到力微,把女兒嫁給力微,并讓他自成一個新的部落。力微憑借著沒鹿回部的聲望,慢慢在草原上站穩了腳跟。
力微當上部落首領后主張于中原建立友好關系,把自己的兒子到曹魏王朝當質子。由于和曹魏建立了友好的關系,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朝之后,力微又用同樣的方法,跟中原王朝延續了友好關系。
憑借與各方勢力保持的和平關系,拓跋鮮卑得到了寶貴的修養生息的機會,逐漸成為陰山范圍比較大的部落,但是這距離力微的遠大理想還差很遠,于是他開始著手第二部計劃,吞并其他部落,先是吞并了他岳父的沒鹿回部,并借此一舉統一了其他鮮卑部落。
拓跋力微建立早期國家政權的地方,就叫做盛樂(就是現在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他們在這里生活了140年,還在這里四次建都。
中原的西晉為了阻止拓跋鮮卑的發展,不斷向拓跋各部大人送禮,展開了瓦解這個年輕政權的工作。拓跋各部 終于在拓跋力微的兒子沙漠汗回來的途中殺害了他.兒子沙漠汗死后,拓跋鮮卑各部大人畏懼力微會懷恨報復,起兵造反,將他殺害,史載其享年一百零四歲(西晉衛瓘為護烏丸校尉時,離間拓跋部與烏桓之關系。力微卒,諸部離叛。)
公元294年,力微建立的早期國家政權存在36年后瓦解。拓跋各部大亂。
經歷了9年大亂后,拓跋各部逐漸統一,稱為三部,一部是力微的兒子,另外兩部是力微的孫子。比較強盛的就是拓跋力微的孫子這兩部,一個叫猗陀,一個叫猗盧。
這時的西晉,正遭受著內有八王之亂,外有匈奴侵擾,情急之下,西晉向拓跋猗陀求助。
在拓跋猗陀的幫助下,西晉成功的抵擋住了匈奴的侵擾,為此,晉懷帝分封猗陀為“大單于”
猗陀死后由弟弟猗盧繼續統領鮮卑各部,不久后猗盧又帶兵解決了晉朝的事情,被晉懷帝封為“大單于”進爵為“代公”晉懷帝死后, 晉愍帝又分封猗盧為“代王”
拓跋猗盧像
公元316年,拓跋猗盧被大兒子殺害,代國滅亡。
代國滅亡之后,拓跋鮮卑部落再次分裂,在塞上徘徊。
什翼鍵在盛樂復代之時,中原正處“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偏居江南,前涼、前秦、前燕割據稱雄。草原上,匈奴和高車虎視眈眈。
什翼鍵在盛樂復代之后,按照晉朝的官職設立職官制度,還讓漢人教他兒子漢文化。什翼鍵開明的政策讓代國得以興盛,但同時也在部族內部埋下隱患。不少部族大人因為個人利益的損失對什翼鍵恨之入骨,伺機叛亂。后來一次叛亂中一位部落大人把什翼鍵的兒子殺死了。
公元376年,苻堅率前秦軍隊伐代,什翼鍵無力抵抗,只能帶領部族北逃,最終被殺,代國亡。
北魏王朝的開創者——拓跋硅 像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中,苻堅被殺,前秦滅亡,拓跋硅在賀蘭部的支持下,回到代國,并在今天的土默川平原上被擁戴為代王。
拓跋硅復代建魏之后,迅速實現了部落的統一和興盛。
從始祖力微率部到達盛樂,拓跋鮮卑在這里歷經140年的經營。完成了從狩獵向游牧,從游牧向農耕的轉變。
公元398年,拓跋硅遷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