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只能選擇一部動畫來看,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宮崎駿的動畫,我相信許多人會跟我一樣,許多年過去了,再次回首,依然會有很多動畫讓人落淚,動人的故事溫暖的情懷,帶給我們一個夢幻的童年。他的代表作品太多,比如:《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風之谷》、《懸崖上的金魚姬》、《龍貓》、《魔女宅急便》等等等等,每一部都記憶猶新。
從未有一位漫畫家有如此多的經典代表作品被人熟知,他的作品所面向的群體,并非只是在草地上充滿好奇的孩子,而是站在了更高的山頂,甚至站在人類的高度。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我對宮崎駿動畫的態(tài)度,我認為那就是愛——最純真的愛,對自己的愛,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愛,對世界的大愛。
千萬不可以丟失自我。——《千與千尋》
宮崎駿1941年出生于東京都文京區(qū),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因戰(zhàn)時疏散,舉家搬遷。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于軍工企業(yè),所以戰(zhàn)爭后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宮崎駿度過了相當自由的幼年生活。然而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宮崎駿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宮崎駿的父親告訴他,其實宮崎家族生產的飛機尾翼根本不符合標準,全是些沒有經過正規(guī)培訓的臨時女工制作加工的,只需賄賂下軍方管理人員,產品就可以蒙混過關。這些在大人們看來無可厚非的把戲,卻在宮崎駿的內心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引發(fā)了他對人性的思考,影響了他之后從事動畫導演的創(chuàng)作風格。
宮崎駿自幼由于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tài)的繪畫很有天分 。1958年,宮崎駿高中3年級的時候,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上映,他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 。
因為你,我愿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包袱,因此發(fā)奮努力,只是為了想要證明我足以與你相配。——《側耳傾聽》
由于宮崎駿是次子,有長子繼承家業(yè),所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yè)。對于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吉卜力工作室,卻不知宮崎駿曾經在四家動畫公司工作,宮崎駿進入的第一家動畫公司是東映動畫公司,主要從事最底層的原畫和設計工作。這對于宮崎駿在繪畫風格和描繪人物技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過因為經驗較少,只能參與動畫的場面設計,之后的宮崎駿被社內的老前輩大冢康生發(fā)現,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蟲Production動畫公司,并且開始參與到劇本的創(chuàng)作之中,尤其是在出國旅行到蘇格蘭進行考察,這也使得在今后的動畫作品中會有很多歐洲村鎮(zhèn)的鏡頭出現,其中《魯邦三世》是當時最成功的代表動畫。
不過后來宮崎駿又轉到了Zuiyou映像公司,逐步擔任設計,創(chuàng)作和畫面構成,1974年,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上映,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緊接著宮崎駿又擔任動畫長片《未來少年柯南》的監(jiān)督,對于宮崎駿來說,基本上每一個職位都曾經擔任過,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動畫夢想,1979年,宮崎駿作為制作人,為了制作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電影新社。在此期間,宮崎駿提出了成為后來《龍貓》《幽靈公主》前身的企劃,卻沒有被采用 。 1981年,德間書店總編鈴木敏夫對宮崎駿進行訪問。在鈴木敏夫牽頭下,宮崎駿開始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動畫,劇場版動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的企劃,最初由于沒有原作被打回。
什么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龍貓》
1985年,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宮崎駿聯合高田勛共同創(chuàng)辦了吉卜力工作室,這個名字來自二戰(zhàn)時候意大利的一款偵察機,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由于宮崎駿父親曾經是飛機制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向往,這也是吉卜力的由來之一。
吉卜力工作室是宮崎駿真正造夢工廠的開始,之后的每一部動畫,都毫無保留的詮釋了宮崎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對于人性的思考,他能夠清晰把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將它用最合適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包括對情感的經歷,使得我們會產生極大地共鳴,人物非常親切,就像我們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人,或著就是我們自己。故事的重點從來都不是主角的勝利,而是主角們如何去適應一個不是為他們的需求所建造的世界。我們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然而也許正是現實告訴我們,更好的事情馬上就會發(fā)生。這種現實主義不會一味地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讓觀眾們毫不畏懼地去面對自己的存在,因為世界從來都不是完美的。
1、1984年《風之谷》科技與自然對立
人類,就是一直在重復過去的道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然后就由罪惡衍生出更多的罪惡,悲哀衍生出更多的悲哀,永遠找不到出路。——《風之谷》
宮崎駿在少年時代曾被《麥克白 》中一句臺詞“森林在移動”,引發(fā)了極為深遠的想象,并誕生了“操控植物”的想法,后來就演變成為《風之谷》中的“腐海”。故事的開篇就提出了自然與科技對立的構想,而后半部分轉變?yōu)槭澜鐑艋@種轉變來自于 南斯拉夫 內戰(zhàn)對宮崎駿的影響:“所謂戰(zhàn)爭,看似是正義的行為,可一旦開始了,無論怎樣的戰(zhàn)爭都會變得糜爛”。
2、1986年《天空之城》不要放棄追逐夢想的心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天空之城》
兩位小主人翁追尋天空之城的歷程,其實就是每個人追尋理想過程的寫照。雖然理想最終破滅,不過,我們有過追求、有一顆勇敢的心、有一個美好的過程,所以也就沒什么遺憾了!主題曲表達的也正是這么一種帶著淡淡的憂傷,在凄美中,充滿憧憬、向往、奮進、不屈不撓,明知悲劇的結果,也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神。
3、1988年《龍貓》心中保留一份純凈
在我們鄉(xiāng)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里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龍貓》
為了方便妻子養(yǎng)病,父親決定帶著兩個女兒搬到療養(yǎng)院附近的鄉(xiāng)下,父女三人入住了一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小姐妹倆很快發(fā)現看似平凡無奇的鄉(xiāng)下有很多神奇的事物,無人居住的房屋里能聚能散還能飛的“煤灰”、森林里的小精靈、森林的主人龍貓和笑口常開的貓巴士。
當然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妹妹和姐姐吵了架之后,便獨自出走去找自己生病住院的媽媽,途中卻迷了路。尤其是對人物細節(jié)的刻畫相當鮮活,姐姐在四處尋找無果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于龍貓。善良而溫和的龍貓喚來貓巴士,載著姐姐找到 了迷路的妹妹,乘著龍貓電車,妹妹把親手摘的玉米送給了媽媽,希望她早日康復。
4、2001年《千與千尋》總有一天要學會獨立成長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千與千尋》
成長話題一直是動畫的主旋律,千與千尋講述的就是女孩成長的故事,2001年,《千與千尋》在第52屆柏林電影節(jié)上榮獲金熊獎,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電影獎的動畫作品。從最初的懦弱膽小,嬌慣任性,到最后我們看到一個成熟穩(wěn)重的千尋。
電影中白龍對千尋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一直向前走。千萬別向后看。否則就永遠回不去那個世界了。”千尋沒有回頭,直到走出了隧道,感受到的是一種不舍,人生也是這樣,有時候最對的人也不一定能夠陪你走到最后。珍惜當下,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莫及,而且6月21日這部電影將重新在中國銀幕上映,快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看吧!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還請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