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達道:“灑家不瞞你說,因為你上,就那日回到狀元橋下,正迎著鄭屠那廝,被灑家三拳打死了,因此上在逃。一到處撞了四五十日,不想來到這里。你緣何不回東京去,也來到這里?”
魯達這話說的好沒道理。魯達拿銀子救濟老金頭不假,但人家老金頭可沒讓你找鄭屠的茬。打死人,那是你魯達自己的事。
2、孤老,俗稱姘夫、嫖客。在渭州,金翠蓮給鄭屠做小;到了代州,金翠蓮又給趙員外做小。難不成是骨子里的東西?
3、這一段有兩個今非昔比:一是金翠蓮今非昔比,當初是不施粉黛愁容滿面,如今是濃妝艷抹衣食無憂。二是魯達和金家父女的境遇今非昔比,當初一個提轄一個落難,如今金家父女衣食豐足魯達顛沛流離。
4、金家父女和魯達三個人慢慢飲酒,趙員外領著人來廝打。這事趙員外是怎么知道的?若不是老金頭報信,就是周邊人有趙員外的眼線,對金家父女不信任。
5、 魯達道:“員外錯愛,灑家如何報答?”
趙員外便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如何言報答之事!”
這話聽著有點錯位,聊著聊著魯達倒成了該報恩之人了。
6、趙員外道:“若是留提轄在此,恐誠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轄怨恨;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面皮都不好看。趙某卻有個道理,教提轄萬無一失,足可安身避難;只怕提轄不肯。”
趙員外這段話三個意思:(1)留,為難的其實是趙員外,誰沒事也不想把恩人長留身邊,恩情難報,況且你救了金家父女不假,但對我趙某人來說恩情一般;(2)不留,臉面上不好看的還是趙員外;(3)讓魯達出家這件事趙員外是早就計劃好了的。
當然了,歸根結底一句話:你魯達得走。
7、皈依三寶,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凈而不染。
8、五臺山文殊院蓋著房占著地,放現在就是“五臺山文殊院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9、五臺山賣酒漢子唱的是:“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風吹起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這幾句出自明代楊慎所作《二十一史彈詞》。
10、佛教經典以狗喻貪婪、忌妒、爭斗等惡行。《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中說:“苾芻食狗肉,為狗所吠,佛言不食狗。”
所以,書中酒店莊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來問你。”
11、趙員外知道魯智深打壞了文殊院的金剛和亭子后,很不高興,“好生不然”,得,又是一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