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詡為華夏正統、炎黃子孫,將居于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或者外國人稱為夷、狄,或者統稱為胡人。狹義的胡人主要指居于我國西北邊疆的,以游獵為生的少數民族。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和所謂的胡人發生過或多或少的關系。吳國孫權大帝的航海船隊最早到達夷州(今臺灣),后也曾通過少數民族挑動過蜀國的叛亂。諸葛亮為了鞏固北伐后方,南征孟獲,七擒七縱,收復南蠻人心。之前,蜀主劉備也曾聯合五溪蠻首領沙摩柯攻打吳國。三國時期,和北方胡人打交道最多的是與胡人地緣上接近的魏國。曹操曾遠征烏桓,平定西涼馬超、韓遂,后派大將于禁屯田西北,鞏固邊疆。
諸葛亮七擒孟獲
魏晉時期,中原地區內亂不止,魏蜀吳都不同程度地借力少數民族用于內陸的征戰。西晉之初,中原地區由于內亂,人口大量衰減,北方胡人大舉內遷。胡人乘西晉“八王之亂”,大廝屠戮漢人,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漢人被迫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后經百年離亂,北方鮮卑人后裔,建立隋唐帝國,天下歸于穩定。自此,也開始了少數族裔問鼎中原的歷史。
衣冠南渡
歷史上,少數族裔攻滅中原政權的例子不在少數。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失去民心,后被犬戎攻滅。唐玄宗重用胡人邊將,引發安史之亂,盛唐自此一蹶不振,直至滅亡。兩宋后,更有蒙元、女真等胡人政權對中原內陸的數百年的殖民奴役。其結果是不但變革了中原漢人的文化道統,甚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血統。乃至于當今世界,中國人被稱為蒙古利亞人種。俄羅斯甚至稱當代中國人為契丹人。 胡人內侵,一般發生在內陸政權的變亂時期。西漢時期,中原政權強盛,匈奴人被漢武帝逼走漠北。隋唐宮室本身具有胡人血統,某種程度上,融合多于征戰,但這些也為后世胡人變亂中原,乃至于問鼎天下埋下伏筆。
安祿山胡旋舞
關于為何中原高度文明政權屢次亡于邊疆野蠻族群,專家們意見不一。自由學者王東岳認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存在一個“遞弱代償”法則。也即“愈原始愈簡單的物類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復雜的物類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個遞減趨勢”。也有學者認為,邊疆少數民族在和中原政權征戰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學習到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技藝。加之其原有惡劣生存環境造就的野蠻生機,從而逐漸成為中原文明“雌化”族群的強硬對手,乃至于最終的“滅絕者”。
非洲歌手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