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肯定,謝謝各位的鼓勵和支持。
以下為正文:
智多星吳用是在晁蓋和劉唐琢磨著劫生辰綱的時候出場的,他本來是個鄉村教師,但是應該是跟晁蓋交情莫逆,以至于晁蓋立刻就把生辰綱計劃跟他說了。這位吳用先生也是一聽就兩眼冒光,毫不猶豫地就加入進來。然后他還替晁蓋到石碣村找來了一樣不愿意一輩子受窮的阮氏三雄,在他的努力下,劫生辰綱的團隊就算建立起來了。
要說吳用拉阮氏三雄入伙的時候倒還真是體現出了他有些個主意,去了先不說干什么來的,只說替本村財主來采買辦酒席用的大魚。然后聽著這幾位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不甘心這么窮困潦倒下去的,而且對梁山泊土匪的生活也不排斥,甚至還有些個向往。機會成熟,吳用把計劃拋出來,這幾位特痛快就加入進來了。
這一回叫做“吳學究說三阮撞籌”,這里面吳用的智慧體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選人準確,知道該找誰,擱現在話就是目標定位很準;再一個就是時機把握上火候到位,先探聽明白,再把大伙情緒調動起來,然后再說,一舉成功。
吳用一出場就奠定了自己智囊的地位,從上梁山開始,他就一直都是梁山的總參謀長。最后他在一百單八將當中排在第三位,僅次于一二把手。很多人心目中的吳用形象也是跟諸葛亮一樣,搖著羽毛扇,仙風道骨,足智多謀的人物,很多影視劇當中的吳用也是這樣的打扮。唯一不太一樣的是央視版水滸傳,寧小志先生飾演的吳用,形象不太一樣,有些個土,一點也沒有仙氣。不過我覺得還就是央視版這個吳用符合他的本來面目,因為吳用這個軍師也就是土匪窩里蒙蒙那些個大老粗而已,跟諸葛亮比起來,水平差的太遠了。
不能說吳用一點本事都沒有,他在琢磨人這個方面能耐還是挺大的,比如說拉三阮入伙。還有就是上梁山之后挑唆林沖殺了王倫,幫助晁蓋登上梁山寨主之位。你看他當時,話里話外拱林沖的火,然后讓自己人堵住王倫的退路,還把王倫和他手下的杜遷和宋萬這些人隔開,給林沖創造了殺王倫絕佳的環境和條件。
能琢磨人當然是本事,但我在說三國的時候說過,這個就像龐統給劉備出主意要在酒宴上派刀斧手殺劉彰一樣,屬于拿不上臺面下三濫的主意。諸葛亮從來沒用過這樣的招數,所以當時說三國時我認為龐統比諸葛亮差得太遠。楚漢相爭的時候范曾要不是被項羽的優柔寡斷弄得實在沒主意了,也不會有鴻門宴。張良也從來不會有這樣的主意出現(刺殺秦始皇的性質跟這個不一樣),倒是陳平總有這不入流的辦法,但后來他自己都說,我總出這樣的主意,有傷天和,損壽啊。
現在一些個宮斗劇大行其道,好多人認為看這個長本事,能夠知道怎么跟人家勾心斗角,怎么給人使拌下套,這樣才能提高自己。我的天吶,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一直講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現在小人之道比君子之道更受推崇,這個社會真是病的不輕。
那個劇不是不能看看,用來做防人之心不可無還可以,沒事看這個學害人之心,還當成必備教材,拿這個當成智慧,這個真有點悲哀了。要是每個人都想著給別人下套使拌,這個世界成什么樣子了,你活得累不累啊。如果把這個東西比作絕世武功的話,那它也是《葵花寶典》,能力上去了,你人也殘了。而且真要想看這個,你去翻翻《紅樓夢》、《金瓶梅》這些個經典,那里這個學問有的是,這些個宮斗劇也都是從那里抄來的。只不過在這些作品當中,沒事琢磨著害人的人也都沒什么好下場,原因大家想想就能明白。
扯遠了,還說吳用。除了算計人,他指揮打仗的智慧實在有限。您看《水滸傳》,兩軍對壘時,他能用的計謀就是一條,找人打入敵人內部,然后里應外合,就是這一招。打祝家莊是這樣,打青州是這樣,打曾頭市是這樣,打大名府還是這樣,受招安以后打大遼的文安縣,征方臘時打潤州,還是這招,除了這一招他就沒有別的。對方稍微機警一些,吳用就沒戲了。打大遼時,在幽州城外,兀顏延壽擺大陣,這位吳軍師根本就不認識,結果朱武一眼就識破,這就是水平。
除了里應外合計,吳軍師使別的計謀都不怎么樣,漏洞一堆。就說他的成名作智取生辰綱,也就是賣酒下藥這一步還不錯,別的策劃都想的很不周全。首先,作案地點離自己住的地方太近了,兔子不吃窩邊草都不知道。看楊志出發前跟梁中書說的,這一路上有好幾個險要山崗,什么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云渡,赤松林。這里面就黃泥岡離自己家近,他就選在這兒,將來案發,偵查人員肯定要在這周圍搞偵破啊,多危險。
當然,也許別的地方都有人占了,你必須選在這里。那這幫人,扮作賣棗的客人,住店的時候,像晁蓋這樣的當地知名人士就不要跟著摻乎了。
你說姓李,濠州買棗子的,就晁蓋這個熟臉,多少人認識他,一看就是假的,那你們要干什么?最后破案的線索就是巡檢何濤的弟弟何清在店里看到晁蓋這幫人投宿,被他看到了,他認識晁蓋,知道他不姓李,知道這是肯定有蹊蹺,就跟他哥哥說了。還有,像劉唐這樣很早就來找晁蓋,在東溪村活動了很長時間,同時體貌特征如此明顯的人,也不應該露面。這位紅頭發,鬢邊還有一大塊朱砂記,報案的那幾位別人記不住,就記住他了。當地村民也對他印象深刻,知道他是在晁蓋家住著的,一調查,那還有不破案的。像晁蓋應該留在家里準備接應藏寶貝,劉唐應該派他做跟蹤工作,墜著楊志這幫人,別脫了鉤。你讓他們拋頭露面,留了大量線索。
上了梁山之后,吳先生定的計策也是千瘡百孔。宋江失陷在江州大牢,吳用組織偽造書信,讓蔡九知府把宋江送往東京,他們在半路截,結果他用錯了圖章。這倒還是他自己發現的,大伙只能長途跋涉,去江州劫法場。結果這位吳先生只布置大家喬裝改扮,后續安排一點沒有。一幫人劫了法場,跑到白龍廟,才發現后路斷了,面臨著被剿滅的風險。幸虧是張順李俊這些人來接應,梁山這幫人才脫險。您看《三國演義》劉備過江招親,諸葛亮布置得多么周全,高下立判啊。
再說一個,宋江惦著把盧俊義弄上梁山,吳用帶著李逵去大名府,假裝給盧俊義算卦,騙他到梁山,給他們家墻上提了反詩,坑害盧俊義,讓他在大名府待不下去,只能上山。話說吳用這種損陰喪德的辦法確實不少,當初讓朱仝上山就是讓李逵劈死了朱仝照看的小衙內,那孩子才四歲,令人發指。
這回騙盧俊義也夠缺德,但是上一次好在是操作簡單,殺完人,朱仝就上山了。這回操作流程復雜了點,吳用就駕馭不了了。盧俊義兩次差點就讓人家害死了,吳用一點準備都沒有。第一次是當初害林沖的董超薛霸那二位這會兒在大名府工作,又接受了盧俊義管家李固害死盧俊義的任務,操作方法完全一樣。吳用呢,就沒想起來暗中派人保護。好在是燕青忠心,射死那二位,救了盧俊義。但燕青人單勢孤,盧俊義又被抓回去了,這時候吳用派來接應的楊雄石秀才到。要不是燕青,他們也就能給盧俊義收尸。
再往后,盧俊義被押回大名府,梁中書怕夜長夢多,就想立法場,開刀問斬,吳用又沒有任何準備,這回是石秀勇氣過人,一個人跳下酒樓劫了法場。這也就是石秀,換一個梁山其他人也未必敢。這樣盧俊義才算保住命,否則等吳軍師帶人來了,盧俊義的骨頭都找不著了。你的目的不是讓盧俊義死啊,他死了你們就算失敗。只能說吳用的運氣真好,總是有人能夠幫他擦屁股,略微掩蓋了他頭腦思考能力的不足。當然,騙盧俊義的時候吳用運氣就夠好的,因為燕青沒在,燕青自己說了:“小乙可惜夜來不在家里;若在家時,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倒敢有場好笑!”確實,以燕青的精明,他要是真在,吳用估計就已經在大名府大牢里了。
吳用本來是一個鄉村教師,靠著教村里的幾個小孩,掙幾個束修糊口。村里念書的孩子應該不多,家長也不會太富裕,所以吳用的日子估計也過得緊緊巴巴。從《水滸傳》里看他還捎帶著幫財主干干采買什么的掙小錢,貼補家用。他不甘心過這樣的日子,惦記著改善生存狀況,在走白道,考科舉無望的情況下,他不排斥進入黑道,當土匪。估計他也是看過幾篇兵書,聽過些評書,看過點戲,知道幾個計謀,就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也開始充軍師了。看《水滸傳》,他倒是過得轟轟烈烈,只不過您記住,那是小說,為了故事的需要,他的運氣總是那么好。如果到了現實生活當中,他這道號的,很有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現實中對自己現在的處境不滿,想要換個環境的,您一定想好了,自己是不是真有那個能耐,想好了再動,千萬不要自我感覺過于良好。
吳用跟著梁山受了招安,征方臘回來之后,當上了武勝軍承宣使,這是一個閑差,領工資不干活,不管事,等于被掛起來了。估計吳用也挺失落的,正好宋江被高俅這伙子人下毒害死了。吳用到了宋江墳前大哭一場,然后上吊自盡了,就算義氣吧。
下一段咱們說說被吳用忽悠參加劫生辰綱的阮氏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