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前57年3月29日),字文叔,是劉邦的九世孫,他家在五世時封候湖北舂陵,后遷至南陽郡(今湖北省棗陽市),家道日漸衰落,到劉秀一輩已淪落為一個農村的普通大戶人家,三兄弟都親自種地。
王莽執政后期,連年災荒,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地皇三年(22)十月,劉秀和哥哥劉縯縯同時起兵,23年,劉秀和綠林軍聯合作戰,在昆陽大戰中消滅了王莽主力立了大功,劉縯也打下了宛城,兄弟二人的名聲就越來越大了,同年綠林軍推劉玄稱帝,劉縯任大司徒。已經被擁立為更始皇帝的劉玄進駐宛城,把宛城作為更始政權的臨時首都。更始帝劉玄怕劉秀兄弟勢力強大起來,會威脅自己的皇帝寶座,于是找了個借口把劉縯殺了。
光武帝劉秀
這時,劉秀正在別處,聽說哥哥被劉玄殺了,內心又悲憤又恐懼,他知道自己的勢力敵不過更始帝,就立刻趕到宛城,向劉玄謝罪。有人問起他昆陽大戰的情形,他一點兒也不居功,說全是將士們的功勞,還把許多錯誤都攬在自己身上,他對劉玄也是百依百順。
更始帝劉玄以為劉秀不記他的仇,反倒有點兒過意不去,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但是仍然不敢重用,后來又把他派到河北去了,沒想到劉秀到了河北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得到了一個擴大勢力的機會。
王莽的新朝政權被推翻以后,黃河以北的地主勢力害怕農民起義的烈火燃燒到他們那里,紛紛組織起了地主武裝。他們見劉秀到來,就都前來歸附。劉秀到了以后,廢除了王莽時期的一些苛刻法令,釋放了一些囚犯,一面消滅一些割據勢力,一面鎮壓河北各路起義軍,這樣,劉秀的勢力逐漸壯大起來,在黃河以北站穩了腳跟。
25年,劉秀和他的隨從官員認為時機成熟,劉秀就自立為皇帝,他就是漢光武帝。而進入長安的更始帝卻以為自己的江山已經坐穩,整日在宮中飲酒作樂,不理朝政,赤眉軍的首領樊崇就率領20萬人進攻長安,推翻了更始帝。
漢 光武帝陵 雄偉的神道闕門
赤眉軍進入了長安,聲勢浩大,長安城里的老百姓扶老攜幼,成群結隊地來到街上表示歡迎,可是幾十萬將士的口糧成了個大問題,富商和地主趁機囤積糧食,結果長安陷入一片混亂,天天都有人餓死。
正在赤眉軍陷入困境之時,富有政治斗爭經驗的劉秀派大將鄧禹一路打來,最終迫使赤眉軍投降。
劉秀鎮壓了農民起義軍后,又消滅了割據隴右和屬蜀地的兩個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最終統一了天下,他把都城定在了洛陽,因為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所以歷史上稱劉秀建立的漢朝為東漢,又叫后漢,劉秀是東漢的第一個皇帝,歷史上稱它為漢光武帝。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劉秀死后不久,其子劉莊繼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于原陵,上廟號世祖謚曰光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