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明代進士(15)王之誥:萬歷年間,北京刑部尚書兼南京兵部尚書
余大中
王之誥(1521—1590年),字告若,謚端襄。湖廣石首縣(今屬湖北荊州)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進士。萬歷年間,同時擔任北京刑部尚書兼南京兵部尚書,人稱“兩尚書”。
(圖片來自網絡)
01.
嘉靖十二年(1533年),12歲的王之誥少年喪父,生活艱辛,但他刻苦讀書,成績優異。嘉靖十八年(1539年)補弟子員,成為縣學生員。次年食廩,當時每個縣學只有20個食廩名額,每人每月廩米六斗。
02.
中進士后,王之誥任江西吉水縣知縣,升戶部主事,改任兵部員外郎,出任河南檢事。因討伐農民起義首領師尚詔有功,轉任山西布政司左參,大同兵備副使,升山西左參政。由于搗毀蒙古居屋之功,增加一級俸祿,升山西右參政。主持修建終南山城堡,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王之誥提出加強遼東防務的十條措施,均被明世宗采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十二日,王之誥疏議遼東墾荒八事,嘉靖皇帝全部施行,任他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03.
隆慶元年(1567年),王之誥升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使兼兵部左侍郎。俺答侵犯石州(今屬山西呂梁),王之誥命山西總兵申維岳,參將劉寶等四營兵馬尾隨南下,同時征召大同總兵官孫吳等人出征太原北郊天門關,遏制俺答向東歸途。但巡撫王繼洛不出征,申維岳不前進,導致石州陷落。俺答燒殺掠搶14天,殺百姓數萬。朝廷將申維岳、田世威、劉寶處死,王繼洛戍守邊關,孫吳撤職,王之誥降兩級、回守南山。
隆慶二年(1568年),朱載垕令王之誥巡視薊、遼、保定、宣、大、山西,王之誥因病辭官。
隆慶三年(1569年),經吏部復考,確定王之誥在石州之戰中沒有過錯,復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時逢寇虜入京,王之誥指揮若定,斬敵千余人,搗毀敵人巢穴。
隆慶四年(1570年)升京營戎政尚書,提督團營。隆慶五年(1571年)明穆宗大閱兵,王之誥負責指揮操練,號令嚴明,受閱官兵步履整肅,王之誥升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04.
明神宗朱翊鈞即位后,王之誥多次上書,包括開墾荒田、陜北防狄、京營戎政等,均被采納。主持修建南京便民糧倉,受到百姓盛贊。
朱翊鈞任命王之誥為北京刑部尚書兼南京兵部尚書,表明對王之誥的信任。明神宗親書“正己率屬”四字,并賜金50兩,令其修筑府第和祖堂。
北京刑部尚書任滿后,明神宗想召王之誥入閣。但王之誥多次懇求告假歸家、贍養高齡母親,最終得到應允。
王之誥與首輔張居正是兒女親家。萬歷七年(1579年)王之誥的女兒嫁給張居正四子張簡修。萬歷十一年(1583年)張簡修被褫奪錦衣衛指揮職位。
萬歷十八年(1590年)四月十五日,王之誥因病去世,贈太子太保,謚號端襄,諭祭諭葬于團山寺栗林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