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黃帝這里,我們算是正式進入五千年的范疇了,他是《史記》記載的第一個正式人物。《史記》上說黃帝屬于軒轅部落,姓公孫,他的爹叫做少典,少典就是個人名,沒有任何事跡,最大的成功就是給中華民族生了一個祖宗。
按照《史記》的記載,黃帝的時代,神農氏部落日漸衰敗,南方的蚩尤部落不斷北上侵擾,神農氏不能抵御,中原地區的廣大諸侯,其實就是一個一個的小部落深受其害,這個時候黃帝站了出來,領導大家抵御蚩尤的侵襲。
按照現在比較普遍的說法,這個記載其實是反映了當時兩大族群爭奪中國主體民族地位的過程,神農氏和黃帝代表的是華夏族,當時占據中原地區;蚩尤代表的大約是苗黎部落族群,當時生活地點偏南,大約在現在的兩湖乃至河南南部地區。苗黎部族想要繼續向北拓展生存空間,必然和當地的原住民華夏族發生沖突,引起戰爭。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華夏族取得勝利,成為中國主體民族,我們認為我們的文明和生活習慣是理所當然的。如果當時苗黎部族打敗了華夏族,北上成功,那么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就跟現在不一樣了,但是幾千年下來,我們一樣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那么我們就不是炎黃子孫而是蚩尤子孫了,所以黃帝和蚩尤這一戰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形態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當時的戰況,對陣雙方各有優勢,黃帝率領的軍隊算是主場作戰,占有地利優勢,從戰爭的發展來看,天時也是在黃帝這邊的,而且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和上雙方差不多,蚩尤在苗黎部族里面很得人心,黃帝也團結了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史記》記載,“黃帝乃徵師諸侯”,這些部落都聽黃帝的指揮和調遣,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由此可見,天時地利在黃帝這邊,那么蚩尤的優勢是什么?
答曰:武器。黃帝的年代,人類應該還處于新石器時代,當時的主流工具和武器的材質都是石頭,但是蚩尤就不一樣了,他掌握了金屬材質,主要是銅制的武器。看一些書上說是在燒荒的過程當中,碰巧燒到了銅礦的礦苗,結果發現這東西挺硬,挺好用,慢慢地就掌握了最原始的銅冶煉技術。在人類歷史上,最新的科技成果首先都會被應用于軍事領域,蚩尤也不例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用銅制造武器。
銅的鋒利程度跟石頭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步兵近戰武器方面,蚩尤的軍隊占據絕對優勢。不過在武器方面,黃帝的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對弓箭的運用上,黃帝的軍隊遠遠超過蚩尤的隊伍,也就是說黃帝占據了遠程打擊武器的優勢,類似于到了機械化戰爭中掌握了空中優勢。只不過這樣的優勢在黃帝的年代并不明顯,骨質箭頭的弓箭殺傷力有限,當時的弓射程也近。不過黃帝還有機械化的優勢,就是所謂的指南車。
在后世的神話,乃至現在的玄幻小說當中把指南車搞得神乎其神,其實這東西好像就是最早的車子,套上牛馬拉著走的那種。這在當時確實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同樣被首先運用在軍事領域,這就提高了黃帝軍隊的機動性,這又是一個優勢。
蚩尤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他的軍隊單兵戰斗力強,《史記》還有其它一些史書都記載蚩尤勇猛善戰,應該是他整個軍隊的特點,一旦近戰肉搏,黃帝的軍隊就處于下風,那么黃帝的軍隊是怎么贏的呢?
最初雙方軍隊碰面的地點應該在現在的河南省中南部,那是當時兩個部族勢力范圍的交界處。黃帝擺出一副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架勢,但是打起來之后,黃帝的軍隊主動北撤,由于他們具有機動性的優勢,以及遠程打擊能力,蚩尤的部隊只能跟在后面吃土,追是追不上的。這樣就造成了黃帝的軍隊可以主動選擇戰場,愿意在哪里決戰,就在哪兒停下來就行。蚩尤只能被動接受決戰地點,除非他不想打。但是蚩尤是主動入侵的一方,深入敵境需要迅速尋找對方主力決戰,所以黃帝如果擺出決戰的架勢,蚩尤沒有理由拒絕。而且蚩尤對自己軍隊的戰斗力很自信,對于決戰地點的選擇倒沒有太多的追求。
按照《史記》的記載,最后雙方的決戰地點在涿鹿,這個地點在現在的張家口,您算算跑了多遠。黃帝的軍隊有車子,蚩尤的部隊只能跟在后面跑,跑出這么遠,累死累活的,戰斗力必然要打折扣,蚩尤的優勢開始被消減。這個時候,黃帝開始用自己這一方的機動性和遠程打擊能力對蚩尤進行襲擾,但就是不跟蚩尤決戰,本來就累的半死,對方還是不是偷襲一下,搞得蚩尤的軍隊神經高度緊張,得不到休息,戰斗力繼續下降,優勢不斷降低。這個時候,天時發揮作用了。
當然,傳說說的是蚩尤施法術祭起大霧,黃帝這邊找來風神吹散了大霧,同時大風狂沙吹向蚩尤的軍隊,直接讓對方灰飛煙滅。我覺得合理的解釋應該是當時恰好起了一整狂風,飛沙走石,吹向蚩尤的軍隊,蚩尤的軍隊更亂了,黃帝在上風頭,立刻抓住戰機,指揮軍隊殺向蚩尤,徹底打垮了對方,同時斬殺蚩尤,徹底解除了苗黎部族北進的威脅。到后來大禹宜將剩勇追窮寇,征伐三苗,讓苗黎部族在中國大地徹底邊緣化,這是后話了。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黃帝的軍事思想,一共三條:第一,后退決戰,主動選擇決戰地點,掌握戰場主動權;第二,充分分析雙方優勢劣勢,做到知己知彼,在實戰當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削減對方的優勢;第三,充分利用戰場變化,敏銳捕捉并抓住戰機。
戰勝蚩尤之后,黃帝的統治區域,東到大海,西到甘肅,南到湖南,北面又驅逐了叫做葷粥的少數民族,驅逐之后在釜山會合各部落開大會。這個釜山應該不是韓國那個,而是現在河北省境內,看一些資料說是懷來縣。這也基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區域,后面五千年的演變,也是以這個區域為核心再向周邊拓展的。不過黃帝的時代還是松散部落聯盟時代,黃帝就是這些部落的帶頭大哥。《史記》記載黃帝“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就是監督各部落,有沒有做什么損害整個華夏族群的活動,如果沒干什么大的出格兒的事情,那基本上也不會干涉各部落具體的事務。
黃帝的事情就說到這兒,下一段咱們聊聊堯舜禪讓的真偽,這也是現在被議論的比較熱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