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不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不良飲食習慣引起腸胃不好
1.1、吃得過飽:暴飲暴食,不僅使胃的消化能力難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1.2、吃的太油膩: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于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2、壓力過大引起腸胃不好
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粘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腹瀉,減緩蠕動會造成腹脹。
3、食物不潔引起腸胃不好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90%,而潰瘍病治愈后,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通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4、壞習慣引起腸胃不好
不在進食后立即睡覺 吃完飯后就立即入睡,不但是導致肥胖的主因之一,也相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的癥狀,所以剛吃完東西時,如果就難以抵抗周公的邀約,建議你不妨還是忍忍、撐撐。若真的受不了時,記得要將枕頭墊高些,以減輕消化系統的負荷。
5、某些疾病引起腸胃不好
腸胃不好還有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比如說患有慢性的胃炎病,這個時候消化功能顯著下降,并且還經常頭暈。有的人是因為得了貧血而腸胃不好,這些人會因為貧血而使得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另外一些人是得了胃潰瘍之后腸胃功能不,或者是得了胃癌而腸胃不好。
腸胃不好怎么調理
1、腸胃不好別濫吃藥:腸胃不好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藥,因為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腸胃不好是慢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養”,急不來,主要靠從生活習慣的改良中得到改善。
2、設定飲食時間表、三餐定時定量:從生活作息上做起,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一定要改,并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一天三是人類幾百萬年進化形成的,怎么可能說改就改。
3、戒掉刺激食物:腸胃不好的人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因而冷飲和雪糕也必須要戒,食物以溫熱為最佳。
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溫開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層胃的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再吃東西是最好的。
腸胃不好做哪些運動
1、跪姿前傾: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松后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復做3~5次。該動作有助于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2、站立彎膝: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后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松肌肉。重復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腸胃不好可以吃粗糧嗎?
“粗糧”,是相對加工比較正規和精細的糧食而言的,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不可否認,提倡人們適當吃粗糧可以預防疾病。
胃腸功能差的人群不宜多吃粗糧。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纖維對胃腸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長期過多地吃粗糧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胃內部摩擦機會從而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并增加癌變幾率。因為粗糧顧名思義就是食物粗糙,其蛋白質、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吸收利用減少,使人抵抗力下降,引發疾病。
粗糧如玉米、小米、糙米、高粱米等不容易消化,整粒雜豆類及硬果類等也需要費勁咀嚼,竹筍、芹菜、韭菜、豆芽、生蘿卜、芥蘭、洋蔥雖然是蔬菜,但纖維比較粗硬,胃潰瘍患者就不適宜食用。而且吃過多粗糧,沒有與細糧合理搭配,容易導致胃酸過多患胃病。
消化不好的人,比如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就不適合吃五谷雜糧,因為這些食材較粗糙,跟胃腸道物理摩擦,會造成傷口疼痛。容易脹氣的人,吃多了也不舒服。
此外,專家提醒,有腸胃疾病的人,也要少吃太多蕎麥類,因為蕎麥類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也要斟酌吃大豆類,避免脹氣。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胃腸不好選擇吃小米、大黃米和糙米
選粗糧看體質,胃腸不好的選擇吃小米、大黃米和糙米。胃腸不好的人要做到粗糧細吃,食物要求以“軟爛”為宜,煮粥吃容易消化,完全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小米最適合熬粥,有健胃和中的作用,益五臟,補虛損,十分適合胃腸不好的人群食用。
此外,大黃米、糙米也不錯。關鍵是要煮爛,訣竅是將洗凈的小米、大黃米和糙米清水浸泡30分鐘再熬??蓡为氈蟀荆嗫商砑哟髼棥⒓t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粥。
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吃粗糧之時應當注意:首先,不宜空腹吃粗糧,應當在進食粗糧之前,先吃一些軟的、精細的食物;其次,吃粗糧最好選擇一些經過加工的面食,例如玉米面、小米面、蕎麥面等,而不是直接吃未曾加工的粗糧;再次,吃粗糧最好是將玉米面、蕎麥面等各種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發糕后食用,這樣既營養全面,又容易消化;此外,有一點是尤其值得重視的,為了便于消化,切記每餐只吃七八分飽,兩餐間感覺饑餓時,以少量零食充饑,這樣方能做到既享受美味,又帶來健康。
五谷雜糧最好與其他食品混著吃,否則單一的五谷雜糧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另外,還可以采取粗糧細做的方法,使用豆漿機將十谷打成漿,這樣就可以在保持維生素的情況下,避免對胃的刺激,但這樣通便及減肥的效果可能會略差一些。
一些“三高”人群、長期便秘者、辦公室久坐一族、應酬較多的人也可以多吃些雜糧,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雜糧。
老年人、嬰幼兒、胃腸道系統疾病患者的消化功能較弱,雜糧中的膳食纖維會給胃腸道帶來很大負擔,還會影響雜糧中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攝取多種營養和能量,應少吃雜糧,并和米、面、肉、蛋等食品搭配食用,滿足成長需求。
女性腸胃不好怎么調理?10招調理!
1、補充益生菌
人體腸道中生存在數以億計的細菌,其中就包含了有害菌和有益菌,正常情況下兩者是處于平衡狀態的,人體腸道健康。但是如果有害菌數量多于有益菌的時候,腸道內菌群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各種的腸胃道問題也會相繼的出現。
益生菌有著維持腸道健康的作用,而我們可以從日常飲食補充益生菌,幫助維持腸道健康,改善腸道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常見的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包括了酸奶、奶酪、泡菜、納豆、腐乳等。多吃富含低聚糖的食物可以刺激益生菌的增長,包括香蕉、大蒜、蜂蜜、洋蔥、蘆筍等。
2、多攝取膳食纖維
人體每天攝取20~25克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食道癌、胃癌的風險,其可以清掃腸道,調整腸道菌群環境,有效的緩解便秘。蔬菜、水果中含有水溶性纖維較多。五谷雜糧等食物中含有的非水溶性纖維較多,可以刺激腸壁的蠕動,縮短食物在大腸中滯留的時間,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
3、吃飯慢點
吃飯不宜太快,應該慢慢進食,吃得太快容易導致體內積食,增加腸胃的負擔,減緩腸道的蠕動速度,另外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物質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充分吸收,造成營養大量的流失。時間長了,腸胃功能就會失去平衡。慢慢進食則可以讓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每口飯最好可以咀嚼20次以上才吞進肚子里,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時候能夠與唾液結合生成唾液淀粉酶,可以促進消化。
4、飯后宜休息片刻
飯后應該稍微的休息片刻,可以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午飯后盡量要小睡一會,避免腸胃到血流量進一步的減少。晚飯之后則要隔一段時間才能休息,晚上睡眠的時候大部分器官會進入代謝緩慢的狀態,這個時候強迫腸胃道繼續工作,不但胃粘膜得不到修復,還會促使胃部大量的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時破壞胃粘膜,導致胃糜爛、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5、切勿飽一頓饑一頓
面對不喜歡的食物的時候寧愿餓著,也不愿意進食,但是碰到喜歡的食物的時候就吃到撐為止,這樣的飲食習慣非常不好。每一頓應該只吃7~8分飽即可,加餐也不宜過多,要讓腸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則很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
6、定時定量進食
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即一日三餐時的分泌高峰,常食零食,使胃工作紊亂,破壞了胃酸分泌的正常節律,久之可導致胃病,因此,日常飲食應一日三餐,不可過多進食零食。每餐的進食量應適度,過饑或過飯,或饑,飽不均飲食,使胃正常運轉失常而致消化不良,因此,應養成定時,定時時飲食的良好衛生習慣。
7、進食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以“不燙不涼”為度,即一般保持在40-50攝氏度為宜,過冷飲食,使胃粘膜血客收縮,胃粘膜血流量減少,影響胃的功能,同時過冷飲食還能刺激胃蠕動增強,甚至產生胃痙攣。過熱飲食,能燙傷胃粘膜,使胃粘膜保護作用降低,還能使胃粘膜血管擴張,可導致胃粘膜出血。
8、細嚼慢咽
少食粗糙,過硬食物,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碎爛,可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唾液具有消化食物及殺滅細菌等作用,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因此,進食宜細嚼慢咽,不可囫圇吞棗。
9、食物結構合理
動物性食品,油膩食物不宜消化過多食用加重胃腸負擔,影響食欲,過細米面食物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素大量損失,長期食用必將造成機體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各種功能下降。因此,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10、心情舒暢
人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關,情緒低落時,即使美味佳肴,也會味同嚼蠟。因此,進食時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