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大到國際交往,小到人際關系,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規矩/規范。
拿咱們茶友最熟悉的茶桌來說,就有著“叩手禮”、“執杯禮”、“斟茶七分滿”、“壺嘴勿對人”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禮儀和規矩。
最近小懂看到了一個“左手倒茶,右手倒酒”的禮儀說法:“左手倒茶”是請人品茶,以文示尊;“右手倒酒”是重情重義,以武顯重。
小懂看完第一個反應就是:那楊過咋辦?身為習武之人,只能用左手給人倒酒,多不禮貌啊。
還有一些朋友將'左手倒茶,右手倒酒'的說法解釋得頭頭是道。他們認為我國自先秦開始便流傳下來“以左為尊”的禮儀習慣,在司馬遷的《史記·魏公子列傳》中就有“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的說法,我們常用的成語“虛左以待”便出自于此。
所以用左手倒茶是請人品茶,以文示尊,也更符合中國以左為尊的禮儀規范。
其實在我國,從古至今,“尊左”還是“尊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戰國時期便已形成以“右”為尊的制度,《史記》中就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的記載。
而隨后的秦、漢兩朝也都延續了以“右”為尊的制度,“無出其右”這個成語便是出自《漢書.田叔傳》,原文為“上盡召見,與語,漢延臣無能出其右者。”說的就是漢朝的以“右”為尊。
所以小懂認為在茶席之間,為了向對方表達我們的尊敬,可以將客人安排在主人左手邊的位置,然后右手倒茶、雙手送出,這樣一來是方便,二來是尊敬。
此外,更有“大神”從力學原理上展開了分析,“大神”認為: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右手承重能力較強,因此大家就會把右手放在茶壺的底部用來支撐茶壺的重量,保持穩定,左手則操作倒茶的動作。
關于這點大家一看便知是在“胡說八道”,因為不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肯定是我們的慣用手更能靈活操控物體。
以右撇子為例,如果我們要做到“斟茶七分滿”,按照個人習慣來說肯定是右手持壺、左手輔之,向杯中注入茶水。倒完茶后,再用右手端杯、左手輕輕托著杯底,雙手奉茶,以示尊重。
為了進一步確認觀點,小懂還咨詢了一些茶藝師朋友,大家也都表示沒聽說過,當然也有可能確實是小懂孤陋寡聞了。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今我們傳承先人留下來的各種禮節文化,一方面是為了增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知禮而明行。但是如果把”裝“的行為都強加在禮儀之上,那就只會招人反感、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