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和小張算是關系很好的伙伴,走到哪里我們倆都形影不離。
關系的轉折點出現在初三那年,我和小張商量要一起努力考同一所市重點高中,不曾想我倆發生了分歧,小張認為,“讀書并沒什么作用,還不如早點進入社會,賺錢養家來的劃算。”
可是我認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還是多讀書學本領會更踏實一些。”因為想法不同,我倆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各自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前陣子偶然聽到別人談起小張,說他這些年很勤奮,一直在不停地打工賺錢。不過,雖然很努力,但因為學歷太低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好運氣也一直沒落到他頭上。
反觀我自己,這些年求學升職都很順利。我不由暗自感嘆:一個人的一生都受他的認知水平影響。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認知力的高低。
羅曼·羅蘭說過:“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認知。”一個人的認知,是受他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學識等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觀念。
想法決定了行動,認知決定了道路,種下什么樣的因,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有時候加倍努力還不如方向準確,圓滿人生需要認知力導航。
為何同樣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揮灑相同的汗水,你和別人卻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其實,這都是因為對奮斗方向的認知不同所造成的。
目標有滿滿一籮筐,成就卻不見分毫,最開始躊躇滿志、忙忙碌碌,到最后萬念俱灰、碌碌無為,殊不知提高自己的認知力才是第一標準,個人的目標,想法,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奶茶妹妹”章澤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2014年憑借著一張手捧奶茶的清秀可人的照片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嫁給京東老板劉強東成為老板娘之后,大家都以為她會回歸家庭,隱退江湖。然而,她在生完孩子后,毅然選擇去美國高校進修,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現在的她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女強人。
巴菲特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投資家,也是美國唯一一個靠股票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他認為,“方向大于一切,只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好,持續化堅持,就會成功。”在他40年的投資生涯里,正是得益于其高水平的認知力,使他的投資屢屢實現收益。
美國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臺詞廣為流傳,那就是:“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其實講的就是認知力的高低。
當一個人看得更遠,想得更多,他會了解得更多,格局也會大得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具有“宏觀思維”。
越是擁有高認知能力的人,越能接受自己的無知,而不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遇到問題,他們不是停滯不前,而是鞭策自己不斷前行,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能力。
人生路上,我們只有不斷地撿拾“柴”,才能使人生不斷加溫,最終讓生命沸騰起來。正所謂“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胸有成竹,定能馬到成功。”與其埋頭苦干不得要領,不如提高認知能力抓住關鍵環節來得實際有效。
生活有時就是那么奇怪,有的人一路綠燈,有如神助,樣樣順利;有的人卻做什么什么都不行。這個時候思維就影響大局了,在種種“不公”面前,有些人絕望了,而有的人認為這個只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有苦才有甜。
從前,有個年輕人跟幾個朋友合伙做遮陽帽生意,可是天公不作美,天天下雨,壓根就沒有人買,損失慘重。結果,這個年輕人決定放棄合伙權,就連之前的投資他都不要了。
與他相反,另外一個合伙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堅信久雨必晴,日后一定會久晴。于是,他一個人買斷了貨物,果真一年后賺了幾番利潤。
可見,命運是不可預測的,將來會發生什么,誰也無法提前預知。但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命從心生,運由心轉,改變自己的思維,擴大自己的格局,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所以說,我們切不可任由命運來擺布,更不能因為遭遇一次或幾次不幸和挫折,就隨波逐流,將自己打入永世不能翻身的精神“牢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不管怎么說,絕大部分的命運線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這就是認知的原理。
人的一生,有一個正確積極的認知觀,你才能從容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不管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盡可能地從工作中發現其中的價值和樂趣。
就像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雨果所說的:“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思維限制死,在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多吃苦多經歷,先思考再行動,升級思維,突破邊界。無限可能,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