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西湖龍井群體種已經開采上市了,而龍井43采制基本結束。
有不少學員問我:“到底是群體種好,還是龍井43好?”
今天就專門為大家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得知道這兩個品種的區別是什么?
群體種,土生土長的原生混合茶樹品種,通過茶籽落地發芽自然成長繁殖,當地人稱之為“老茶蓬”“老龍井”。
比如乾隆皇帝御封“十八棵御茶”就屬于群體種,有主根,根系深入土壤較深。
但是群體種一般采摘期相對較晚,出芽率低,植株間差異大,導致了鮮葉大小不一,發芽時間也不一致,這都加大了采摘和后期加工的難度。
龍井43,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種扦插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
龍井43號屬于無性繁殖,根系以須根為主,無主根。
其特點是發芽較早,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外觀上看起來很勻齊,目前是西湖龍井茶園的主流種植品種。
左:龍井43 右:群體種
左圖是龍井43,茶樹都比較整齊,右圖是群體種,茶樹都是一簇一簇的。這兩個品種的茶樹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上圖中既有群體種又有龍井43,你會分辨了嗎?
龍井43采摘大約在陽歷3月中旬。群體種采摘比龍井43要晚7—10天,約在3月底到4月初,具體開采時間和每一年的氣候有關。
群體種和龍井43的鮮葉如果不懂行的話可能真的很難分辨。這里教大家比較好分辨的一個點,龍井43的梗葉連接點為紅色,且葉片偏黃。相比,群體種的芽葉色澤偏綠。
你能分辨出下面這個圖片上排和下排分別是哪一個品種了嗎?
鮮葉對比
揭曉答案
鮮葉對比結果
為了讓大家能夠直觀看到這兩個茶的差別,我特地拿了今年西湖龍井同一產區(二級產區)的頭采龍井43和頭采群體種給大家做對比,下面我們先來進行外形對比。
左:龍井43 右:群體種
上圖左側為龍井43,右側為群體種。從上圖看這兩款茶色澤差別很大,龍井43色澤綠中帶黃,而群體種則明顯偏黃類似“糙米色”,稍透綠。
條索可以看下圖,左側芽葉更細緊,痩長一些,右側芽葉更粗壯、飽滿一些。
左:龍井43 右:群體種
為了讓對比更客觀,我做了一個對比實驗,并將過程和結果進行了全程記錄。
備茶備具:龍井43和群體種各1.5g,玻璃杯(300ml)兩個,計時器,隨手泡一個。
第一泡
沖泡手法:中投法
備茶備器
注水
潤茶
高沖
1分鐘左右茶湯
2分鐘左右茶湯
第一泡茶湯對比
第一泡,茶葉浸泡2分鐘后基本舒展出湯。
湯色:龍井43嫩綠鮮亮,群體種淺綠鮮亮。
香氣:龍井43炒豆香濃郁,群體種嫩香又帶花香。
滋味:龍井43鮮爽回甘,有層次感,有著明顯的炒豆香。群體種鮮醇,層次感不明顯,帶淡淡花香。
葉底:龍井43嫩綠,群體種嫩黃。
第二泡
沖泡手法:高沖
第二泡茶底
高沖
30秒左右茶湯
第二泡茶湯對比
第二泡,茶葉已完全舒展,所以浸泡30秒左右就出湯。
湯色:龍井43嫩綠鮮亮,比第一泡淺一些。群體種淺綠鮮亮,與第一泡接近。
香氣:龍井43嫩豆香,群體種嫩香中透著幽幽花香。
滋味:龍井43鮮爽回甘,有著明顯的嫩豆香。群體種鮮醇,帶淡淡花香。
葉底:龍井43嫩綠,群體種嫩黃。
第三泡
沖泡手法:高沖
第三泡茶湯對比
第三泡,茶葉可溶物已浸出大部分,所以浸泡1分鐘左右出湯。
湯色:龍井43淺綠鮮亮,群體種淺綠鮮亮,湯色都比第二泡要淺。
香氣:龍井43嫩豆香,群體種嫩香中透著幽幽花香。
滋味:龍井43鮮爽,帶嫩豆香。群體種鮮醇,帶淡淡花香。
葉底:龍井43嫩黃,群體種嫩黃,葉底色澤接近。
實驗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龍井43比群體種湯色更偏綠,但色澤下降更快,而群體種色澤保持較平穩。龍井43香氣和口感表現都為豆香明顯,口感更有層次,但品質下降快,而群體種不管是香氣還是口感一直表現淡淡的花香,平穩性較好。
所以,從品飲角度來說,西湖龍井無論是龍井43還是群體種,都各有千秋。不存在群體種更好還是龍井43更好的說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